苏利国
- 作品数:2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王若虚思想中的儒与道之关系
- 2015年
- 经义科进士出身的金元学者王若虚,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崇经重史、唯真唯实、多持平之论著称,对于其纯儒身份,自金代以降,几成定论。然而,通过对其目前存世的唯一著作《滹南遗老集》的深入剖析,辅之以社会文化背景及作者境遇考察,王若虚思想体系中儒主道辅、道隐儒显、儒道融合、交互影响的真实面貌便自然展现。
- 苏利国
- 关键词:儒家道家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以刘禹锡《竹枝词》创作主旨探析为例
- 2014年
- 通过实验小组形式,笔者组织学生以《刘禹锡<竹枝词>创作主旨探析》为题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性学习尝试,从刘氏《竹枝词》文献入手,结合其与屈原《九歌》的关系,再参考汉唐间诸多文人对屈原的评价,来深入探析《竹枝词》的创作成因及其主旨。通过这一学习实践过程,肯定了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良好的教学效果。
- 苏利国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刘禹锡竹枝词主旨研究性学习
-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09年
- 城乡矛盾历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对主要矛盾,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是各学科长期致力于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规划层面而言,小城镇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地域空间,是协调城乡关系的最基层衔接点。其意义在于使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时俱进,克服传统规划编制产生的弊端,使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能够适应现代城乡规划的发展,消除城乡对立与差别,实现城乡相互融合。
- 苏利国
- 关键词:小城镇城乡关系经济发展城乡规划
- 超上德于前载 树风声于后昆——贞观朝执政理念与唐代前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2017年
- 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国家和民族有着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唐太宗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有意识地选择了崇尚德治,辅之以法的执政理念,在"贞观之治"的成功实践中为后世开创了典范。它实际上成为唐代前期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形成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构想,进而有力推进了唐代前期核心价值体系的顺利形成。
- 苏利国
- 关键词:唐太宗执政理念价值体系
- “真”:王若虚“文意观”的本色之美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王若虚文论思想在批评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继承了为文重"意"的精神,将本属哲学的范畴的"真"以极大的热情纳入其批评体系,来彰显文章的本色之美,使得"真"成为金代文论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苏利国
- 论唐朝文化共同体建设——以萧颖士“化理”思想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2
- 2015年
- 唐帝国以其内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维持统一帝国近三百年之久,隐性地存在于政治、制度、管理、科举、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文化共同体,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萧颖士推崇"化理"思想,涵盖了唐代文化共同体得以实现的诸多要素。这一"化理"思想是在盛、中唐之际针对社会现实,对唐代文化共同体的有力补充,从中可以解析唐朝文化共同体在初唐奠基、盛中唐继承并完善的过程,及其如何成为大唐帝国凝聚华夏民族精神,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东亚历史的最为核心的力量。
- 雷恩海苏利国
- 关键词:唐朝萧颖士文化共同体
- 王若虚诗文批评研究
- 作为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经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王若虚以学术精博、见解独到著称于世。他的文学批评理论,无论是宏观体系的力图建构,还是实际创作的具体指导,都对金末元初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关注王若虚的文学思想,...
- 苏利国
- 关键词:文学批评诗文
- 文献传递
- 试论杜甫的咏月诗
- 2007年
- 在杜甫诗歌中,写月亮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标题中点出"月"的作品就有二十首之多。这些诗歌,杜甫一方面将"月"意象所包融的内涵予以继承和进一步发扬;另一方面,在诗歌的具体创作过程中,显示出许多天才的创新和开掘,使咏月诗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 苏利国
- 关键词:杜甫咏月诗艺术技巧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
- 2013年
-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通过实验小组形式,笔者进行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经过确定课题、资料整理、成果汇报、总结评价、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环节,肯定了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良好效果。
- 苏利国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性学习
- 一心自得 浑然天成——论王若虚文论的审美指向
- 2009年
- 王若虚,作为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其文论思想在批评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继承了为文重"意"的精神,在传统"文意论"的基础上将其推向了更具操作性的层面。与此同时,王若虚亦适时强调行文的"自然"、"自得",鼓励作家在不懈努力中最终实现"浑成"的理想境界,并在理想境界得以实现的正确途径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
- 苏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