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碘放射性同位...
  • 2篇甲状腺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同位素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亚群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实时监测
  • 1篇实时监测系统
  • 1篇浓聚
  • 1篇盆腔
  • 1篇评价指标
  • 1篇全身
  • 1篇全身成像
  • 1篇肿瘤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淋巴细...

机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辐射防护...

作者

  • 4篇胡婷婷
  • 3篇师晓丽
  • 3篇杨素云
  • 2篇陆克义
  • 2篇吴力翔
  • 2篇刘丽娜
  • 1篇池翠萍
  • 1篇王宏力
  • 1篇寇莹
  • 1篇武志芳
  • 1篇刘海燕
  • 1篇罗天娥
  • 1篇张文光
  • 1篇刘建中
  • 1篇李思进
  • 1篇王红亮
  • 1篇郝新忠
  • 1篇唐国华
  • 1篇李颖
  • 1篇杨素云

传媒

  • 1篇辐射防护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甲状腺癌病人行131I治疗急症处理中个人受照剂量的评估被引量:2
2019年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复发行二次131I治疗时并发进行性喉头水肿,对参与急救治疗的相关医务人员个人剂量进行了回顾性评估。采用辐射实时监测系统和选取一例类似甲癌治疗病人进行照射过程重建和模拟剂量实时监测。辐射实时监测系统由3个置于不同位置的个人剂量计、中继器、集线器及主机系统组成。其功能为个人剂量计数字信号经无线通讯传输到中继器,将信号放大后传输出屏蔽病房后到集线器,然后到主机系统进行实时显示和储存及计算处理。医务人员救治时接受总剂量由各时段累积剂量当量之和给出。结果表明,3位护士和7位医生接受的剂量范围为7.5-4μSv和8.2-0.1μSv,其中核医学科医务人员接受的剂量相对较大。通过剂量评估说明辐射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在医学应用中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过程,是一个更好地执行ALARA原则的有效而方便的工具。
杨素云胡婷婷王宏力师晓丽刘丽娜唐国华池翠萍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布对^(131)I疗效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首次^(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布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131)I治疗效果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46例甲状腺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PTC患者(男16例、女30例,年龄20~77岁),患者于^(131)I治疗前1~2 d和^(131)I治疗后30 d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B、CD4+T、CD8+T、自然杀伤(NK)、辅助性T(Th)1、Th2、Th17和调节性T(Treg)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依据血清学和影像学证据,将^(131)I治疗后6~12个月的治疗反应分为疗效满意(ER)和疗效不满意(NER),分析2组间^(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临床基线特征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131)I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对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结果在ER组(33例)和NER组(13例)内,与^(131)I治疗前相比,^(131)I治疗后30 d大部分淋巴细胞亚群有不同程度降低:ER组T、B、CD4+T和Th1淋巴细胞,NER组T、B、CD4+T、Th1、Th2、Th17和Treg淋巴细胞(t值:2.41~9.57,均P<0.05)。^(131)I治疗前NER组psTg水平、Th2、Th17和Treg淋巴细胞数量高于ER组(t值:-3.32~-2.48,U=29.00,均P<0.05),^(131)I治疗后NER组大部分淋巴细胞亚群(T、B、CD4+T、CD8+T、Th1和Treg淋巴细胞)高于ER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1.12~-0.06,均P>0.05)。^(131)I治疗前的Th2淋巴细胞[比值比(OR)=25.00,95%CI:1.36~459.10,P=0.030]是NER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psTg、Th2淋巴细胞预测治疗反应的AUC分别为0.932、0.790,拟合psTg+Th2淋巴细胞亚群的AUC为0.958。DCA示阈值概率为10%~60%时,psTg、Th2淋巴细胞和拟合psTg+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曲线均高于极端曲线,提示效果较好。结论PTC患者^(131)I治疗后30 d,大部分淋巴细胞亚群呈现不同程度降低,且NER组降低更明显;Th2淋巴细胞可能是^(131)I治疗反应不佳的危�
张君宇樊迪师志勇罗天娥武志芳王红亮陆克义杨素云吴力翔胡婷婷牟媛媛李思进刘海燕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淋巴细胞亚群
核医学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构建我国核医学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医学科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方法依据核心能力理论,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指标的均数、标准差、满分比,以此分析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变异系数(CV)与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统计出各指标的权重。结果专家积极性: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总共有12名专家提出个人建议;专家权威程度分析:判断依据系数(Ca)为0.932,熟悉程度系数(Cs)为0.865,专家的权威系数(Cr)为0.879;专家意见协调程度:2轮专家咨询CV均〈0.25;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核医学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核医学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提供参考。
杨素云李颖师晓丽张文光胡婷婷刘丽娜
关键词: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
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全身扫描盆腔浓聚^131I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对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盆腔^131I明显浓聚情况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回顾性收集16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女性患者的资料(均有Rx.WBS图像)。②分析Rx-WBS图像特点,根据一定的纳入标准,最终纳入分析46例患者,并进行随访。结果盆腔^131I明显浓聚的46例(46处浓聚)患者中,6例同时存在2个可能的浓聚原因,2例目前浓聚原因不明。在50个导致盆腔^131I浓聚的原因中,与子宫相关41个,与子宫外相关9个,分别为直肠3个、膀胱5个、卵巢巧克力囊肿1个。在41个与子宫相关的浓聚因素中,结合SPECT/CT定位、B超、CT及随访结果发现,子宫肌瘤18个、节育器9个、子宫内膜增厚2个、官腔积液3个、月经期7个、子宫内膜腺肌症1个、孕囊1个。结论①当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的Rx.WBS图像在盆腔子宫水平出现^131I明显浓聚时,多与子宫相关,膀胱因素相对少见;当浓聚定位到子宫时,排除生理性摄取,多提示相关的妇科疾病,以子宫肌瘤多见。②膀胱、直肠所致的盆腔子宫水平^131I明显浓聚有其自身特点,相对易区分。(3)SPECT/CT对定位子宫浓聚^131I具有重要意义。
寇莹刘建中郝新忠吴力翔陆克义杨素云师晓丽胡婷婷
关键词:碘放射性同位素全身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