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学吕
-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 目的探索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发病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斑点法,对我院风湿科住院的101例 SLE 患者、26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骨关节炎患者61...
- 孙保东洪小平刘冬舟黄勤谭艳红肖学吕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雷诺现象抗核小体抗体SLE
- 文献传递
- 增龄及去睾丸大鼠骨密度和性激素因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雄性大鼠增龄及去睾丸后骨密度的改变 ,性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 (3月半龄 ) ,年龄对照组 (6月半龄 )和去睾丸组 (6月半龄 ) ,同等条件下饲养 90d ,应用HOLOGIC第 4代双能X射线 4 5 0 0W骨密度仪测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 ,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生物活性雌二醇 ,游离睾丸酮以及血清IGF 1和血清TNF a水平。结果 雄性大鼠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在年龄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股骨颈骨密度在年龄对照组略低于基础对照组 ,而去睾丸组又略低于年龄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 ,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在去睾丸组血清中游离的睾丸酮浓度低于年龄对照组 (P <0 0 5 ) ,而其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却较年龄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清IGF - 1水平在年龄对照组低于基础对照组 (P <0 0 5 ) ,在去睾丸组明显低于年龄对照组 (P <0 0 1)。血清TNF -a水平在 3组实验动物中差异无显著性 ,但血清TNF -a值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r=- 0 384 8,P <0 0 5 )。结论 雄性大鼠与增龄有关的骨丢失过程发展缓慢 ,去睾丸后骨密度的降低以股骨颈略为显著 ,说明大鼠体内睾丸?
- 梁晓萍董少红肖学吕徐宜英文锦丽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老年男性骨丢失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累及大、中动脉临床分析
- 目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属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一种,其血管病变主要侵犯小动脉及小静脉,累及大、中动脉在临床上较少见。总结6例 CSS 合并大、中动脉病变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
- 肖学吕刘冬舟谭艳红洪小平孙保东冯小欣
- 关键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中动脉动脉病变CSS
- 文献传递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12和干扰素-α表达与各亚型的关系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树突状细胞(DC),检测D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和干扰素(IFN)-α水平,并分析与DC各亚型的相关性,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SLE疾病中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分化DC成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表达,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DC各亚型,分析IL-12和IFN-α表达水平与DC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①SLE组在第7天和第9天分泌的IL-12水平[(8.8±0.8)和(9.8±0.8)pg/ml]较对照组[(7.5±0.7)和(8.1±0.9)pg/ml]明显增加(P<0.05);SLE组第7天IFN-α水平[(4.0±0.8)pg/ml]较正常对照组[(2.9±0.8)pg/ml]水平升高显著(P<0.001)。②SLE组DC表达的CD1a、CD11c+、CD40、和CD123百分率(59±8、54±11、37±8、13±4)较对照组(48±4、43±9、29±7、10±4)明显增加(P<0.05),SLE患者DC表达的CD80和CD83(55±10、58±12)较对照组(48±12;48±9)升高不明显(P>0.05)。③分泌第7天和第9天的IL-12与CD1a、CD11c+、CD40保持良好的相关性(P<0.05),与CD80、CD83、CD123相关性不明显。第7天和第9天的IFN-α与CD1a、CD11c+、CD40、CD123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CD80、CD83无相关性。
- 齐晖李富荣肖学吕刘冬舟任莉莉王新根黄瑞芳文锦丽戴勇
- 关键词:SLEIL-12IFN-Α百分率
- 韦格纳肉芽肿一例
- 2005年
- 孙保东刘冬舟谭艳红肖学吕
- 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系的建立及表型和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建立体外扩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其表型和功能,探索γδ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法,对15例SLE患者和8例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建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表型,并用MTT法观察γδT细胞对Daud i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建立了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系,其平均纯度为(58.1±11.2)%,较正常对照组(80.3±9.2)%偏低(P<0.05);其细胞表型为:Vδ1(34.4±24.5)%、Vδ2(61.9±28.6)%、Vδ3(16.1±10.6)%、Vγ9(76.4±11.8)%,其中Vδ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而Vδ1和Vδ3表达增加(P均<0.05);其细胞毒作用在二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Vδ、Vγ基因的取用表达存在差异,提示其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孙保东徐红先肖学吕李富荣谭艳红冯小欣刘冬舟洪小平蔡文虹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ΓΔT细胞细胞毒作用
- 骨关节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2年
- 肖学吕梁晓萍冯小欣孙保东文锦丽
- 关键词: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转化生长因子
-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 1997年
- 肖学吕叶志中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8例痛风住院病例进行诱因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诱因给予护理干预及病情追踪2年。结果高嘌呤饮食和/或饮酒占60.29%,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占8.84%,天气变化、受凉占10.29%,使用影响尿酸排泄药物占5.88%,手术、外伤占5.88%,无诱因占8.82%。通过护理干预,发现68例病人平均年发作次数从5.73次降至2.23次。结论痛风急性发作大部分是有诱因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诱因发生,进而控制痛风急性发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 黄旋珠王丽莹肖学吕刘冬舟谭艳红吴惠平
- 关键词:痛风急性发作诱因护理
- Fas/FasL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 目的:随着药理学家及临床工作者对中草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逐步深入了解,雷公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是雷公藤...
- 刘冬舟褚爱春肖学吕洪小平谭艳红孙保东冯小欣
- 关键词:FAS/FASL雷公藤内酯醇细胞凋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