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红梅

作品数:17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荣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精神分裂症
  • 11篇分裂症
  • 8篇精神分裂症患...
  • 6篇慢性
  • 4篇心理
  • 4篇慢性精神分裂...
  • 4篇慢性精神分裂...
  • 4篇康复
  • 4篇护理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3篇住院
  • 2篇心理情景剧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情景
  • 2篇情景剧
  • 2篇住院精神分裂...
  • 2篇疗法
  • 2篇精神病
  • 2篇康复作用

机构

  • 17篇河北省荣军医...
  • 1篇河北省保定市...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田红梅
  • 5篇钮伟芳
  • 4篇王娜
  • 4篇于慧静
  • 4篇王新福
  • 4篇刘平
  • 3篇朱永鑫
  • 2篇墨伟静
  • 2篇王玉红
  • 2篇刘翠欣
  • 2篇周亚超
  • 2篇魏中华
  • 2篇张红力
  • 2篇韩冬梅
  • 2篇尹丽平
  • 2篇屈建新
  • 1篇丛晓山
  • 1篇赵丽娜
  • 1篇刘逍然
  • 1篇张娜

传媒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河北精神卫生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作疗法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李杰屈建新钮伟芳田红梅王玉红王新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李晓岩王新福郭金明屈建新陈会然田红梅张亚红张书琴薛华
关键词:生活质量抑郁症WHOQOL-100回归社会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障碍
2014年
0引言 众所周知,影响人的成就的因素中,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而共情则在情商中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共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人际交往,以及道德发展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共情已成为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陈红梅田红梅钮伟芳刘平王玉红王新福王娜于慧静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开放病房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意外事件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差异。方法将2007-11—2009—01住院患者2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2010—02—2011-04住院患者312例作为观察组,住院后查找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意外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O.01,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朱永鑫赵丽娜墨伟静田红梅魏中华周晓坤
关键词:精神病科
认知功能训练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2009年
目的:了解认知功能训练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措施,实验组除常规训练外,还应用一套认知功能训练措施。结果:IPRO S评分两组训练后均有下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认知功能训练能调动患者的活动能力,促进衰退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田红梅张娜张劲筠王丽萍张东风
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改善作用。方法将76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3个月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多导睡眠仪检测治疗前后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赵文霞田红梅张红力
关键词:认知疗法
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时间为3个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负性情绪、认知、社会支持、业余娱乐等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物质生活、心理、精神紧张、正性情感、自尊、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社会适应、生活质量等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明显改善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正性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翠欣周亚超尹丽平田红梅严玉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心理情景剧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理情景剧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12月河北省荣军医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服用原有抗精神病药,对研究组辅以心理情景剧治疗,3个月为1疗程。于干预前、后应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分别进行测定。结果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中文版IRI-C总分及观点采择(PT)、幻想力(FS)、同情性关心(EC)和个人痛苦(P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中文版IRI-C总分及PT、FS、EC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干预后中文版IRI-C总分及PT、FS、EC得分均较干预前增加(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SANS、SSPI、TSBI、SES、ESL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NS、SSPI、TSBI、SES、ESL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SANS、SSPI、TSBI、SES、ESL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SANS、SSPI、TSBI、SES、ESLI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情景剧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改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增加患者与人交往的自尊和自信心,减轻社交孤独。
田红梅钮伟芳刘平王娜于慧静赵占宏
关键词:心理情景剧精神分裂症共情能力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缺陷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调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缺陷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116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9例社区正常对照组的共情能力进行比较,并应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量表(SSPI)等进行评定,分析患者共情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IRI-C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97,P<0.01),且总分离散度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阴性症状与患者共情能力有相关性(r=0.115,-0.459;P<0.05);IRI-C总分与SES总分、TSBI总分呈正相关(r=0.386,0.541,P<0.01),并且TSBI总分进入回归模型,Beta值为0.417,与ESLI总分无相关性,但与社交孤立因子、社交孤独因子相关(r=-0.256,0.327;P<0.05),且社交孤立、社交孤独因子全部进入回归模型,Beta值分别为-0.258,0.523。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共情缺陷,并且阴性症状明显、自尊水平低、缺乏自信心、支配性差、社会退缩、社交孤独,共情能力越差。
田红梅钮伟芳刘平于慧静王娜李亚静赵建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尊水平社会退缩精神病学
小组工作制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小组工作制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研究组患者给予小组工作制康复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3个月后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的评分。结果:NOSIE-30量表评分与入组时比较,研究组患者积极因素增加的分值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10.348,P<0.01),消极因素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t=8.136,P<0.0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SSPI总分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t=3.304,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小组工作制模式所产生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模式效果。
田红梅邢改书刘翠欣周亚超尹丽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