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芳

作品数:172 被引量:1,723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1篇病毒
  • 62篇儿童
  • 33篇流感
  • 32篇基因
  • 31篇呼吸道感染
  • 31篇急性
  • 25篇急性呼吸
  • 24篇流感病毒
  • 24篇急性呼吸道
  • 21篇急性呼吸道感...
  • 19篇患儿
  • 16篇蛋白
  • 15篇偏肺病毒
  • 15篇病毒感染
  • 15篇肠道
  • 15篇肠道病毒
  • 12篇婴幼
  • 12篇婴幼儿
  • 12篇人偏肺病毒
  • 11篇细胞

机构

  • 139篇首都儿科研究...
  • 39篇首都儿科研究...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中国聋儿康复...
  • 7篇北京市道培医...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北京大学首都...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作者

  • 162篇王芳
  • 114篇钱渊
  • 110篇朱汝南
  • 103篇邓洁
  • 94篇赵林清
  • 61篇孙宇
  • 19篇张霆
  • 14篇曹玲
  • 14篇袁艺
  • 13篇田润
  • 13篇曲东
  • 12篇丁雅馨
  • 12篇宋秦伟
  • 12篇廖斌
  • 10篇任晓旭
  • 10篇沙莉
  • 8篇包怡华
  • 7篇刘成贵
  • 7篇邓莉
  • 6篇刘红星

传媒

  • 3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3篇病毒学报
  • 1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0篇中华流行病学...
  • 7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5篇中国循证儿科...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听力语言...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2012北京...
  • 2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6篇2012
  • 19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22篇2006
  • 7篇2005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2年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副流感1、2、3型
王芳赵林清朱汝南邓洁孙宇丁雅馨田润钱渊
肠道病毒EV71及CA16在不同细胞系中细胞病变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CA16和EV71在4种细胞系中细胞病变作用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滴度相似的EV71轻症、EV71重症和CA16轻症毒株各1株,分别感染RD、Vero、U251和SY5Y细胞,比较3株病毒在细胞病变的形态及程度、感染后的细胞存活率、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水平和病毒所致凋亡蛋白相关mRNA的表达水平等方面的差别.结果3株病毒的感染在同一细胞系中表现相似.镜下从形态学上无法对三株病毒加以区别;感染后病毒载量均表现为从高到低依次为Vero、RD、SY5Y细胞到U251细胞的顺序;病毒感染后细胞存活率的顺序与细胞内复制水平与相反,两者之间存在类似负相关的趋势.3株病毒的感染在3种细胞系中均有凋亡蛋白caspase-8、9和3相关mRNA的表达,提示可能3种细胞系中凋亡启动的途径相同.结论细胞水平的感染,提示这两种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的差异性并非单独由病毒所决定.
宋风霞赵林清朱汝南邓洁宋秦伟王芳孙宇钱渊
关键词:EV71CA16细胞系细胞病变效应
基于人群监测和医院监测的高发地区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比较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人群监测和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方法在中国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研究地区,对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孕满20周及以上胎儿及婴幼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进行分析。人群监测采用社区调查和医院登记相结合的方法,医院监测来自当地医院妇产科及B超检查的登记册,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出生缺陷发生率及顺位,孕20周至生后7d或至3岁时的差异。结果 2002至2004年医院监测累积出生4855人,出生缺陷11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2.7/万出生;人群监测累积出生6420人,出生缺陷22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47.4/万出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孕20周至生后7d的常规监测年龄段,医院和人群监测资料出生缺陷均以神经系统畸形为主,神经系统、耳部畸形、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皮肤缺陷发生率均为人群监测高于医院监测。人群与医院监测的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一致,依次为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脑膨出、唇和(或)腭裂。当人群监测年龄延长至3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844.2/万出生,是孕20周至生后7d人群监测数据的2.43倍,是医院监测数据的3.63倍。人群监测孕20周至3岁时出生缺陷顺位变化较大,前5位依次为腹股沟疝、无脑畸形、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和脊柱裂。结论出生缺陷的水平和顺位与监测方法和时段密切相关,在常规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基础上,可将部分出生缺陷监测时间延长至3岁,可发现更多常规监测以外的出生缺陷种类,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王芳顾雪陈功宋新明林良明郑晓瑛
关键词:发生率医院监测
北京地区部分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确定临床诊断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ILS)患儿感染的病原是否为SAILS相关冠状病毒(SAILS-CoV);同时探讨儿童sARS患者的传播能力。方法2003年6-8月收集到的SAILS患者及其接触者血清标本177例,同时期的来源于非疫区择期手术儿童血清标本49例,以及无SAILS接触史的北京健康儿童血清标本93例,SAILS流行前儿童血清标本90例,总计409例。应用不同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等)、不同单位生产的试剂盒测定抗SAILS-CoV抗体。结果不同检测方法中,SAILS.Co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在SAILS患儿中为39.1%-43.5%。成人SAILS患者中为57.1%-71.4%;与SAILS患儿接触的儿童中均为阴性。与SAILS患儿接触的成人中为6.0%-9.0%;与成人SAILS接触的儿童中为0-9.7%;与成人SAILS接触的成人中为4.4%-7.1%;同时期的正常儿童与非疫区择期手术儿童以及SAILS流行前的正常儿童血清标本用不同方法和试剂检测结果不尽相同。结论临床诊断为SAILS的患儿SAILS-Co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40%左右)明显低于临床诊断为SAILS的成人患者。提示在流行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儿童sARS实际上是由其他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与成人sARS接触的儿童和成人中,有一部分SAILS抗体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SAILS-CoV的隐性感染。目前已推广使用的SAILS诊断试剂对于儿童SAILS诊断的正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赵林清钱渊朱汝南邓洁王芳陈慧中曹力王天有张霆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儿童试剂盒免疫球蛋白G
从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NL63基因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否与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HCoV-NL63相关。方法选取2003年12月—2004年3月,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245份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门诊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以及住院患儿的鼻咽洗液标本,进行HCoV-NL63的筛查。这些标本已经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病毒分离检测,常见的七种呼吸道病毒(包括RSV,甲、乙型流感病毒,Ⅰ、Ⅱ、Ⅲ型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同时还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人偏肺病毒(hMPV)也为阴性。首先用位于HCoV—NL631b基因的两对引物用巢式PCR方法进行筛查,阳性者再用位于HCoV-NL63 1a基因的两对引物扩增进行复核。对用HCoV—NL63 1a基因扩增的长片段产物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HCoV-NL63 1b基因的引物经巢式PCR方法从245份标本中检测到3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2%。3份阳性标本用HCoV-NL63 1a基因的两对引物经巢式PCR方法进行复核均得到阳性结果,这3份标本均取自住院患儿,患儿年龄分别为4个月、1岁和1岁5个月,临床诊断分别为毛细支气管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男女比例为2:1。对其中基因扩增产量较高的BJ3140和BJ3787的1a基因长片段扩增产物(838bp)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两株HCoV-NL63与GenBank公布的不同地区的HCoV—NL63的1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8%~99%。基于部分1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J3140和BJ3787属于HCoV-NL63的第一簇(group 1)。结论结果提示北京地区部分婴幼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CoV-NL63相关。
朱汝南钱渊赵林清邓洁王芳廖斌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冠状病毒属
北京地区六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被引量:174
2003年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与人类偏肺病毒 (HumanMetapneumovirus,HMPV)的关系。 方法 对 2 0 0 2年 1 1月~ 2 0 0 3年 3月 ,收集的 2 4 7份经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病毒分离排除了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鼻咽洗液标本进行了HMPV基因的检测。用针对HMPVN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这 2 4 7份标本进行RT PCR扩增 ,扩增片段经 1 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挑选 1 0份阳性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并将所测序列在Gene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 4 7份标本中共检测到 74份RT PCR阳性扩增产物 ,阳性率为 30 0 % (74/2 4 7)。 74例中临床诊断为肺炎者 36例 ,占 48 6 % ;其次为毛细支气管炎 2 1例 ,占 2 8 4% ;年龄 2个月~ 5岁 7个月不等 ,≤ 2岁者占 83 8%。所挑选的 1 0份N基因扩增产物与GeneBank中同源性最高的均为HMPV(87%~ 99% )。 1 0份标本中 9份标本的扩增产物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在95 8%~ 1 0 0 %和 98 6 %~ 1 0 0 % ,1份标本的扩增产物与其他标本同源性较低 ,仅为 87 3 %~ 89 7%和 95 8%~ 97 2 %。结论  (1 )北京地区部分儿科患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 ;(2 )
朱汝南钱渊邓洁王芳胡爱中卢竞曹力袁艺陈慧中
关键词:儿童急性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变性肺病毒
我国210例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和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BLl基因突变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 了解伊马替尼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BCR-ABL1激酶区突变(kinase domain mutation,KDM)的特征.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道培医院177例CML患者和33例Ph(+)ALL患者,均为我国患者.在患者治疗初期有效、后出现耐药时,或者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时采集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共计243份.提取标本有核细胞中总RNA,反转录为c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标本中BCR-ABL1融合基因的激酶区全长(第242~ 493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使用AB3130XL型基因测序仪测定ABL1激酶区的基因序列,使用Variant Reporter V1.0软件分析基因突变结果.结果 共检测到32种ABL1基因不同种类的点突变,检出率为34.2%( 83/243).其中T315I占12% (10/83),检出的突变率最高;其余依次为Y253H占11% (9/83),G250E占7% (6/83),E255K占7% (6/83),M351T占6% (5/83),E459K占5% (4/83);Q252H、D276G、F317L、E355G、F359V、H396R均与4% (3/83).并发现了3例插入突变,2例为357-358insk,1例为V304RfsX17.在7例患者中发现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点突变.多种耐药突变可同时存在于1个克隆中,同一个体不仅有常见的耐药突变,也会出现少见的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甚至导致激酶活性缺失的突变.结论 伊马替尼药物压力下白血病细胞的ABL1基因突变会随机出现,产生不同的耐药克隆;不同的耐药克隆可以在同一个体内并存.耐药克隆不仅有基因突变,还存在插入缺失突变.
夏君燕刘红星王芳朱娟蔡鹏童春容朱平
关键词:伊马替尼耐药蛋白酪氨酸激酶类白血病慢性突变
2000—2006年北京地区婴幼儿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监测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通过连续的监测,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乙型流感的流行规律。方法采集2000年11月-2006年6月间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到门诊就诊和住院患儿的呼吸道标本10770份,分别经传代狗肾细胞(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或)间接免疫荧光进行流感病毒的检测,分离阳性的病毒进一步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株的型别鉴定。结果从10770份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384份(其中有376份分离出病毒),总阳性率为3.57%。2000年11月-2006年6月,每年有一个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峰,几乎都出现在流感流行季节的后期。除2003—2004年流行季节乙型流感病毒的最高阳性检出率为2.91%(2004年4月)外,其余各年份的最高阳性检出率都高于10.00%。2005—2006年流行季节乙型流感病毒的最高阳性检出率达到历年的最高峰(23.69%,2006年3月)。每年的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检出的病例都以门诊患儿为主。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的门诊患儿中,〉3岁的患儿占77.6%(264/340),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的住院患儿中,〈3岁的患儿占66.O%(29/44)。乙型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少见。监测期间乙型流感病毒与甲3型流感病毒的阳性检出率相差不大,但2005年9月-2006年5月期间,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甲3型(23.9%对1.1%)。2000—2002年流行季节北京地区婴幼儿中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为B/Yamagata/16/168系,2002—2003年流行季节B/Victoria/2/87系乙型病毒占优势,2003年以后的流行季节同时流行着以上两个系的乙型流感病毒,但以B/Yamagata/16/168系为主。2005—2006年流行季节B/Victoria/2/87系乙型病毒占优势。结论2000年11月-2006年6月每年2—5月份都有一次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除2002—2003年流行季节为2002年12月),检测阳�
王芳朱汝南钱渊邓洁赵林清廖斌车莉
关键词:流感病毒B型流感儿童
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及过敏的关系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及过敏的关系。 方法:选择反复喘息患儿(婴幼儿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15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91例进行研究,并选择肺炎患儿101例作对照,三组患儿均取鼻咽分泌物检测呼吸道...
刘传合康小惠赵京钱渊陈育智张嘉林沙莉陈超宋欣朱汝南赵林清邓洁王芳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呼吸道病毒过敏性哮喘病原
文献传递
哮喘患儿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与总免疫球蛋白E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之间的关系,验证血清总IgE(TIgE)水平是否直接依赖于环境中占优势的变应原所诱导的SIgE(SIgE)升高而升高的观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219例,年龄3~16岁,平均(6.5±3.3)岁;其中男165例,女54例。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混合真菌(mx1)、粉尘螨(d1)、户尘螨(d2)、猫毛(e1)、狗毛(e5)、艾蒿(w6)血清SIgE抗体和TIgE的测定。结果 219例患儿中SIgE阳性率分别是mx1:45.7%、d1:32%、d2:31.5%、e1:25.1%、e5:18.7%、w6:21.5%,中重度患儿的SIgE(≥50U/mL)阳性比率是mx1:14.16%、d1:12.79%、d2:15.53%、e1:8.22%、e5:1.14%、w6:2.74%,(1)mx1、d1、d2、e1、e5、w6血清SIgE抗体对TIgE的升高有显著意义,均为(r=0.000,P<0.01)。(2)本值是以200为分界值,以TIgE≥200U/mL的病例为一组值进行分析,在TIgE≥200U/mL者中特异性e1及特异性e5IgE抗体明显导致TIgE的升高(P<0.01),而d2、d1、w6与高TIgE无相关性(P>0.01)。结论环境中占优势的过敏原并不都是可以导致较高的TIgE水平。
王伟王芳刘哲伟
关键词: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原血清免疫球蛋白E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