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祥群

作品数:26 被引量:13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内障
  • 18篇白内障
  • 12篇超声
  • 12篇超声乳化
  • 10篇晶状体
  • 5篇人工晶状体
  • 5篇超声乳化白内...
  • 4篇眼压
  • 4篇吸除
  • 4篇后囊
  • 4篇白内障吸除
  • 4篇超声乳化术
  • 3篇植入
  • 3篇植入术
  • 3篇乳化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劈核
  • 3篇人工晶体
  • 3篇人工晶状体植...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8篇无锡市第二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王祥群
  • 9篇曾骏文
  • 6篇黄又莉
  • 6篇周丽钧
  • 3篇姚勇
  • 3篇吴又凯
  • 3篇王庆华
  • 2篇吴开力
  • 2篇朱思泉
  • 2篇徐慧艳
  • 2篇谈旭华
  • 2篇孔令训
  • 2篇何明光
  • 2篇杨广宇
  • 1篇武志峰
  • 1篇谢萍萍
  • 1篇孙松
  • 1篇崔冬梅
  • 1篇顾志群
  • 1篇孙文军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眼科研究
  • 4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现代护理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zil横向扭动模式的轴向控制及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Ozil横向扭动模式的超声能量场分布特征,对Ozil轴向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眼内非靶组织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选择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例126例(126只眼),年龄65~80岁,平均68.4岁;男54例(54只眼),女72例(72只眼)。分组:Ozil轴向控制组:60例(Ⅱ级14只眼,Ⅲ级20只眼,Ⅳ级26只眼);非轴向控制组:未进行轴向控制的回顾性病例,66例(Ⅱ级14只眼,Ⅲ级22只眼,Ⅳ级30只眼)。两组病例同等硬度核术中使用的超声模式相同,就两组病例术后累积能量复合参数、术后8~10h眼压、术后24h角膜水肿平均度进行对照。结果使用相同乳化模式下,Ozil轴向控制组病例术后24h角膜组织水肿平均度明显低于非轴向控制组病例(χ2=5.41,P〈0.05);术后8~10h眼压升高幅度亦低于非控制组病例(t=2.069,P〈0.05);两组病例的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zil横向扭动超声具有不同于传统超声能量场的分布特征,横向扭动在手术空间内产生的终端能量场具有轴向特征;轴向控制可以使横向扭动的超声能量获得精确控制,提升其效率与安全性。
王祥群王庆华吴又凯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压角膜
晶状体异物的手术治疗
2007年
目的评估晶状体异物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07月9例(9眼)晶状体异物的手术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晶状体异物的治疗只有尽早取出异物,摘除晶状体,争取I期植入人工晶体,才可能尽早获得双眼单视。结论晶状体异物摘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具有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轻,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心理负担及患眼手术的痛苦,值得推广。
黄又莉杨广宇王祥群周丽钧黄旭孙文军
关键词:晶状体人工晶体
赖安匹林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2002年
谢萍萍王祥群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护理
非持续性高负压在白内障劈核乳化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对高负压在劈核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操作阶段中的作用进行分段评价 ,就非持续性高负压控制对乳化操作空间内液流及后囊膜位置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Ⅳ级硬核老年性白内障病例 165例 ( 171眼 ) ,均采用高负压 2 5 0mmHg主导下的劈核乳化术式 ;其中 ,92例 ( 92眼 )在进入碎核块乳化阶段后下调负压设置强度至 15 0mmHg ,另外 73例 ( 79眼 )是在持续性高负压强度设置下完成的回顾性对照组 ;对两组病例术中发生后囊膜吸触或吸破的发生阶段以及发生率进行组间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 高负压在劈核阶段的应用是安全的 ,对后囊膜直接损伤的机会较少 ;在碎核块乳化的后期阶段 ,持续性高负压设置可使该阶段全堵塞效应释除瞬间残留较强回吸波 ,引发手术空间内流体容量及后囊膜位置的大幅波动 ,易使后囊膜被碎核块的锐缘刺破或乳化探头直接吸破 ,该阶段两组间后囊膜破率差异明显 ( χ2 =5 71,P <0 0 2 )。结论 高负压在劈核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应当是具有阶段性和选择性的控制要求 ,强度设置的阶段性调整可以使高负压在劈核阶段发挥固定核块、辅助劈割优势的同时 ,避免了其对碎核块乳化后期阶段手术空间内液流容量及后续膜位置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王祥群何明光曾骏文
关键词:劈核后囊膜负压白内障手术
劈核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4
2005年
目的对劈核乳化白内障手术全过程进行阶段分解,旨在明确不同手术阶段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原因及分布规律,强化对破裂高发阶段的后囊膜保护,减少破裂发生。方法劈核乳化手术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环形撕囊与水分离阶段、劈核阶段(1→2/2→4/4→8/8)、碎核乳化早期阶段(8/8→6/8→4/8)、碎核块乳化后期阶段(4/8→2/8→0/8)、碎皮质吸除阶段;依此划分对46例后囊膜破裂病例的发生原因及发生率进行阶段间的对比分析。结果晶状体囊膜张力、机械、负压及超生能量是劈核乳化手术中四个常见的后囊膜致伤因素,其中负压因素较为多见;碎核块乳化后期(4/8→2/8→0/8)是后囊膜破裂最为高发的阶段(40.3%),明显高于其他手术阶段(χ2=11.27,P<0.02),呈现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结论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原因及发生率存在着阶段分布差异;在破裂高发的碎核块乳化后期,需要强化对负压的精确控制以维持手术空间液流容量及后囊膜位置的稳定,减少损伤的发生。
王祥群曾骏文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囊膜
台盼蓝辅助定位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台盼蓝染色标记技术引进到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手术流程中,评估其术中辅助术者精确定位光学中心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系列病例分析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37例(37只眼)接受睫状沟缝线固定人T品状体植入术;台盼蓝标记人丁晶状体光学中心,术中观测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重合度;术后裂隙灯前段照相分析光学中心位置;对比全部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术后1d、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结果术中观察台盼蓝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31只眼(84%),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偏离6只眼(16%),通过调整线一襻结合位点及缝线张力及时纠正偏位;术后观察全部病例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标记点在2周内逐渐消失;术后第ldUCVA由术前的(0.05+0.03)提高到(0.4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017,P〈0.05),0.5以上占46%(17/37);术后3个月的UCVA达到(0.56±0.19),0.5以上占65%(24/37);全部病例未发生人T晶状体缝线松解、人工晶状体脱位、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台盼蓝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标记,辅助术者及时发现、纠正光学中心的偏位,使整个定位操作更为精准、可控,充分保障睫状沟缝线固定人T晶状体手术所具备的临床优势。
王祥群王庆华吴又凯
关键词:台盼蓝无晶状体眼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逸散能量的控制与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本研究提出旨在控制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无效超声逸散能量的模式,就其对降低乳化过程中无效超声能量逸散、减少非靶组织损伤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4级硬核老年白内障手术170例(174眼),年龄65~76岁,平均70.4岁;男92例(96眼),女78例(78眼)。91例(94眼)术中对逸散的无效能量实施多维控制,即在脚踏板控制超声能量输出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乳化探头切面的位置、方向以及超声靶物相对位置对逸散的无效超声能量进行控制;另外79例(80眼)是单一脚踏板控制能量输出完成的回顾性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乳化累积能量参数、术后8~10小时眼压升高幅度以及术后24小时角膜组织水肿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逸散能量控制的临床效应。结果相同乳化模式下,逸散能量控制组累积超声能量使用水平低于对照组(t=2.263,P〈0.05);逸散能量控制组术后8~10小时眼压升高幅度明显低于使用同等累积超声能量的对照组(t=2.069,P〈0.05);术后24小时角膜组织水肿发生率亦低于使用同等累积超声能量的对照组(x^2=5.41,P〈0.02),表明通过乳化探头对乳化过程中无效逸散能量的控制是有效的,可以减轻小梁网、角膜内皮等非靶组织的损伤。结论超声乳化能量的实际终端效应是一个具有三维特征的能量场,超声乳化探头切面位置、方向调整以及探头与靶物距离的合理控制能有效控制乳化操作过程中无效超声能量的逸散、降低非靶组织的损伤,提高超声能量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王祥群曾骏文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压
阿司匹林防治白内障研究的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8
1997年
阿司匹林作为临床解热、镇痛、消炎及抗风湿最常用药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应用过程中,许多新的作用不断被发现。临床统计学调查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白内障发生率低于正常人群。实验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抑制白内障的机制。1.抑制晶体蛋白的非酶性糖基化反应;2.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3.抑制晶体蛋白的氨基甲酸化反应;4.抑制金属离子诱导催化的氧化反应;5.降低血糖的作用。有关阿司匹林防治白内障发病的研究正在进一步开展。
王祥群
关键词:白内障阿司匹林
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的测量误差及其校正被引量:3
2002年
王祥群
关键词:眼压测量眼科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建立累积能量复合参数指标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0
2002年
目的 从超声功效学角度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超声能量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 ,提出将累积能量复合参数 (超声能量与时间的乘积 )作为监控超声能量水平的指标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92例因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术中累积能量复合参数与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的关系 ,并进行相关分析 ;比较Ⅳ级硬度晶状体核患者术中采用分核刻蚀和囊前旋转切削两种超声乳化方法的累积能量复合参数。结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累积能量复合参数与晶状体核硬度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均呈正相关 (P <0 0 5 ) ;Ⅳ级硬度晶状体核患者术中采用分核刻蚀法的平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明显低于采用囊前旋转切线法 (P <0 0 1)。结论 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可作为监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超声能量水平的敏感指标 ,为优化和选择超声乳化方法、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
王祥群周丽钧黄又莉
关键词:超声能量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