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仓
- 作品数:37 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6年
- 膝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早期手术时采用椎管内麻醉,是基于希望患者术后能早期恢复功能锻炼,以后多采用全麻复合股神经阻滞(FNB)。近年来收肌管阻滞(ACB)以其感觉阻滞而运动功能保留的特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比较了ACB与FNB在膝关节镜术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辨析两者的优劣点以遴选更理想的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方法。
- 王红珠丁进峰王明仓
-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股神经阻滞骨性关节炎椎管内麻醉膝关节镜术早期手术
- 阿芬太尼预防不同性别成人罗库溴铵注射痛缩肢反应半数有效量测定
- 2024年
- 罗库溴铵常用于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痛是其最常见不良反应,成人发生率达50%~80%~([1])。罗库溴铵既会引起清醒患者的疼痛,也会在麻醉患者中引起明显的缩肢反应,严重体动甚至导致反流误吸风险~([2])。阿芬太尼是芬太尼的一种衍生物,作用时间为芬太尼的1/3,适合于短小手术,但阿芬太尼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引起肢体缩肢反应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相关报道少见。研究表明,性别影响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发生率~([3])。本文旨在探讨阿芬太尼预防不同性别成人罗库溴铵注射痛缩肢反应ED_(50),现报道如下。
- 彭正汪小丹王明仓陈玲阳
- 关键词:罗库溴铵阿芬太尼注射痛
- 丙泊酚与七氟烷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烷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择期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测定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10 min平卧位(T_(1))、头低位和气腹开始后15 min(T_(2))和60 min(T_(3))和气腹结束后10 min平卧位(T_(4))的视神经鞘直径,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视神经鞘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8.15、35.32,P均<0.05)。丙泊酚组患者在T_(2)、T_(3)、T_(4)时的视神经鞘直径长于T_(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6、5.58、3.07,P均<0.05);七氟烷组患者在T_(2)、T_(3)、T_(4)时的视神经鞘直径长于T_(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33、9.23、4.47,P均<0.05)。丙泊酚组患者在T_(3)时视神经鞘直径小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5)。两组在T_(1)、T_(2)、T_(4)时的视神经鞘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1、0.27、1.00,P均>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MAP和Et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1.36、0.33,P均>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手术时,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可以减少头低位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引起的视神经鞘直径增加。
- 应海峰赵丹娟曹东航王明仓
- 关键词:视神经鞘颅内压气腹头低位
- 手术室麻醉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与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2月1 104例于医院手术室麻醉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与手术室麻醉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分析。结果共有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8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48例,占48.98%;使用液体消毒剂消毒和循环使用麻醉机在下呼吸道发生感染最高,分别为6.7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与手术室麻醉过程的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喉镜消毒方式、麻醉机过滤器类型和麻醉前抗菌药物使用等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这些麻醉过程中产生的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因手术室麻醉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 陈斌王明仓王惠琴项海飞王红珠
- 关键词:麻醉下呼吸道感染
-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90%有效间隔时间的测定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测定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90%有效间隔时间(EI90)。方法选取2021年1至7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自愿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50例,采用PIEB维持镇痛,用药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单次脉冲剂量为8 ml。采用有偏硬币设计序贯法,确定间歇脉冲给药的EI90。结果采用截断Dixon-Mood法,EI90为54.0 min(95%CI:39.5~58.5)。采用保序回归分析,EI90为51.5 min(95%CI:46.7~62.5)。使用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时,PIEB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有效间隔时间为52.8 min。结论使用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时,PIEB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EI90为52.8 min。
- 林峰徐丹兵曹建斌项海飞王明仓
-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硬脊膜穿破
- 三种镇静方法用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丙泊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右美托眯啶用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内镜下行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分复合瑞芬太尼(PR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组(DP组),每组各25例。3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效应室浓度以1.0μg/ml开始,以0.3μg/ml上调;PR组瑞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1.5ng/ml;DP组手术开始前1 5min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10min后持续给予右美托咪啶0.3μg/(kg·h)静脉注射。记录并比较麻醉前(T_1)、达到合适镇静深度内镜置入前(T_2)和治疗结束后(T_3)时点MAP、HR和SpO_2,术中低氧血症、体动、呛咳等不良事件,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恢复时间和术后头晕等情况;评估内镜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PR组和DP组在T_2时点MAP和HR较P组明显降低(P<0.05),DP组在T_2时点SpO_2较P组升高(P<0.01);PR组和DP组恢复时间、丙泊酚浓度、体动、呛咳和术后头晕发生率较P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患者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则明显增高;RP组低氧血症发生率较P组均明显增高,DP组则降低(P<0.05或0.01);DP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和内镜医师满意度较RP组升高(均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啶用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镇静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丙泊酚,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会增加呼吸抑制风险。
- 王明仓陈玲阳周春莲王惠琴
- 关键词: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啶丙泊酚肝硬化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血症大鼠生存率和血清IL-6、IL-10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血症大鼠生存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S组)10只、内毒素组(E组)10只和右美托咪定治疗组(D组)10只。比较三组大鼠的生存率、血清IL-6和IL-10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经过6 h后,S组大鼠生存率为100%,E组大鼠生存率为30.00%,D组大鼠生存率为90.00%。E组大鼠的生存率明显低于S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0.45、9.12,P均<0.05),D组大鼠生存率S组大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05)。E组大鼠的caspase-3/β-actin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比S组大鼠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98、5.17,P均<0.05),D组大鼠与S组大鼠相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1.27、2.12,P均>0.05)。D组大鼠caspase-3/β-actin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16、4.98,P均<0.05)。E组和D组在建模后的IL-6和IL-10水平比建模前明显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5.98,4.65,P均<0.05),其中E组和D组在建模后30 min与建模前的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2.98、2.11,P均>0.05)。D组和E组在建模后1 h、2 h、3 h、4 h和6 h的IL-6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85、5.94、5.21、4.88、5.17、6.13、5.31、5.03、4.93、4.82、3.98、4.75、5.15、5.87、7.11、6.13、5.31、5.03、4.93、4.82,P均<0.05),且D组各时点建模后的1 h、2 h、3 h、4 h和6 h的IL-6和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4.95、4.31、5.02、5.17、6.02、3.86、4.97、5.12、5.32、5.76,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调节脓毒血症大鼠的免疫反应,从而降低血清IL-6、IL-10,降低大鼠的死亡率。
- 王益兵曹东航周春莲陈跃王明仓
- 关键词:脓毒血症生存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病人BIS值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浆儿茶酚胺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L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kg,C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芬太尼4μg/kg、罗库溴铵0.6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记录BIS值、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并于T0、T1、T3时采集桡动脉血7mL测定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结果:C组SP、DP、HR在气管插管后显著升高(P<0.05),而T3时血浆中Ad、NA浓度与T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组在T1-4时的BIS值显著低于C组(P<0.05),T3时血浆中Ad、NA浓度与T0及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能降低丙泊酚麻醉的BIS值及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提示其静脉给药时的镇痛镇静作用。该特性使静注利多卡因(1.5mg/kg)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BIS变化及减轻应激反应。
- 王红珠陈冯琳王明仓
- 关键词:利多卡因插管法儿茶酚胺类脑电描记术
-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致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
- 2022年
- 患者,男性,年龄64岁,身高153 cm,体重27 kg,因"左侧反复胸闷2月,检查发现左侧肺大疱1月余"入院。诊断为:左侧巨大肺大疱;左侧肺气肿;右下肺小结节;脊柱侧弯,后凸畸形;Ⅱ型呼吸衰竭。拟行胸腔镜下左侧巨型肺大疱切除术。
- 王婷婷曹建斌林峰王明仓
- 关键词:肺小结节肺大疱切除术声音嘶哑后凸畸形巨大肺大疱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自控镇痛在烧伤患者换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研究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自控镇痛(PCA)在烧伤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方法 ASAⅠ或Ⅱ级,烧伤面积20%~50%的Ⅱ~Ⅲ度烧伤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P组),每组又随机分两亚组:F1、F2、FP1和FP2组,每组18例.F组:换药前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自控镇痛:芬太尼浓度为10μg/ml,维持为2ml/h,锁定时间10min,每次按压给定量为2ml和3ml;FP组:换药前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3min后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血浆浓度达1.5μg/kg后开始换药,镇痛泵同F组.记录每10min平均按压次数,给药次数和计算按压次数/给药次数比值;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评定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换药中平均VAS评分、每10min平均按压数、按压数/给药数比值F1组显著高于F2组 ,PF1组显著高于PF2组,F2组和P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1和PF2组患者满意度和眩晕发生率较F1和F2组显著增高(P<0.01),且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F1和PF2组(P<0.05).PF2组3例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PCA在烧伤患者换药中是安全可行的;芬太尼1μg/kg负荷量后PCA,最佳剂量是持续2ml/h,按压需要量2ml(20μg),锁定时间10min.
- 王明仓陈玲阳项海飞曹东航叶礼岳
- 关键词:芬太尼自控镇痛烧伤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