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华
- 作品数:39 被引量:41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关于发展我国地下流体前兆流动观测问题的建议被引量:10
- 2002年
- 介绍了地下流体前兆流动观测及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地下流体前兆流动观测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建设我国地下流体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建议 ,其中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观测网的类型与布设、观测点的建设、观测项目与观测仪器的选择、观测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观测数据的产出与共享等科学与技术问题。
- 车用太王广才刘五洲刘成龙王基华张培仁
- 关键词:地下流体地震前兆观测网观测仪器观测数据
- 断层土壤气的观测与地震短临预报被引量:17
- 1999年
- 地震前兆的干扰现象是无时不在的,各种因素的干扰是影响前兆异常定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干扰的基础上,进行自然因素的干扰排除,才有可能大大提高异常的可信度。以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断层土壤气观测为研究对象,对断层土壤气的观测方法、干扰因素以及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
- 陈华静王基华林元武
- 关键词:断层气前兆信息短临预报地震预报
- 张家口Ms4.2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被引量:17
- 1998年
- 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Ms4.2地震是1997年上半年首都圈地区发生的显著地震,虽然该地震震级不高,但地下流体的短临异常十分显著。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地震前地下流体短临异常的特征及由此得到的科学启示。
- 鱼金子车用太张培仁王基华
- 关键词:短临异常地下流体地震前兆
- 延怀盆地地下热水与稀有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8
- 2003年
- 对在延怀盆地采集的 14组 (次 )地下热、冷水和气体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 ,地下热水主要是大气降水成因的 ,其循环深度为 16 0 0~ 380 0m ,深部最高温度为 57~ 112℃ ,滞留时间为 50~30 32 0a ;热水中的稀有气体为大气、壳源和幔源成因 ;热水与气体在地震前的异常变化与热水所处的断裂构造及其活动性密切相关。关于该区地下热水的年龄和幔源气体的发现为首次报道 ,它对该区的断裂活动性、地震危险性研究和热水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广才张作辰汪民王基华刘五洲易立新孙明良
- 关键词:延怀盆地同位素地下热水前兆监测地震危险性评价
- 太平庄井所处构造部位的确定及构造效应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利用测汞技术探测南口-孙河断裂及黄庄-高丽营断裂在太平在井区通过的位置,进而较准确地确定了该井所处的构造部位。观测实践证明,该井地下水气对现今地球动力过程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
- 王基华车用太张培仁鱼金子朱清钟
- 关键词:监测点
- 延怀盆地上地壳热流体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1年
- 系统研究了延怀盆地上地壳热流体的温度、水化学、气体化学与同位素化学特征 ,确定热水成因与大气降水渗入有关 ,并计算了热储温度与水循环深度 ,认为热水活动对中小地震活动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影响断裂活动强度。
- 车用太王基华鱼金子刘五洲宋贯一
- 关键词:延怀盆地地壳流体地震活动热流体
- 壤中气汞量测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根据多年工程地震探测实践和观测研究结果,阐述了在野外取样过程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壤中气汞量测量的影响.
- 王基华王亮孙风民金晓微
- 关键词:地震预报壤中气汞量测量影响因素
- 十五、地震气体地球化学的基础研究
- 1994年
- 十五、地震气体地球化学的基础研究近30年来,我国地球化学预报地震的研究与整个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一样,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气体地球化学预报地震的探索,显示出其美好的前景,但发展的速度远不能满足地震减灾的需求。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
- 王基华林元武车用太
- 关键词:地震预报气体地球化学地下流体
- 隐伏断层性状的汞地球化学标志研究被引量:22
- 1994年
- 本文介绍了自1986年以来用汞探测隐伏断层性状及在工程地震应用中的部分结果。通过研究这些结果作者认为,用土壤中气汞可以准确地确定隐伏断层的位置;而根据土壤中气汞和土汞的异常特征确定隐伏断层的倾向也是有效的。这些结论被浅层物探、石油地震勘探及探槽等资料所证实。文中还从实际资料出发,对用汞来确定隐伏断层的性状、断层顶端的埋深及其活动性分段及汞异常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 王基华王亮孙风民金晓微
- 关键词:隐伏断层汞地球化学标志
- 板内强震的中地壳硬夹层孕震与流体促震假设被引量:39
- 2000年
- 以国内外地壳流体及其与强震活动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为基础, 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论证, 提出板内强震的中地壳硬夹层孕震与流体促震(BEH-PEF)的假设. 该假设的要点是地壳中存在上下两大流体活动系统, 其间发育有中地壳硬夹层, 该层是地壳应力积累并孕育地震的层. 当其中某些部位积累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 则进入微破裂-膨胀(扩容)阶段并形成震源体. 被扩容的震源体在真空吸泵作用下, 由下层流体系统把流体吸渗到其内, 在震源体内引起剪切力增强与抗剪力减弱的两个过程同步发展, 并最终因剪切力达到抗剪力导致震源体的破裂而发生地震.
- 车用太刘五洲鱼金子王基华
- 关键词:地壳地震流体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