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峰
- 作品数:34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胃癌细胞MTT法药敏试验的研究
- 1999年
- 目的:筛选对胃癌有效的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四氮唑蓝快速比色法(MTT法)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和胃癌实体瘤细胞进行7种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7种化疗药物对BGC-823细胞和实体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敏感性顺序为DDP>MMC>ADM>VP-16>5-Fu>Ara-C>VCR,但不同个体的药物敏感性有所差异。结论在胃癌药敏试验中.MTT法能筛选有效的化疗药物,合理设计化疗方案,为临床化疗个体化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 潘立峰李勇任金荣
- 关键词:化疗药物MTT法胃癌
- 胃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和健康正常人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和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因此认为CD44v6的检测在胃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和浸润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王爱军郑宝军吴敏兰潘立峰李大志冯俊伟
- 关键词:CD44V6蛋白癌组织肿瘤大小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CD44V6及E钙黏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78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和3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CAM-1、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组明显高于T3、T4组,Ⅰ、Ⅱ期组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5)。胃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CD44V6、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蛋白和ICAM-1的表达,对胃癌转移的敏感度为97.78%,明显高于单项测定指标。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V6、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验这3种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 郑宝军潘立峰邵建富冯俊伟王爱军
-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间黏附分子1CD44V6钙黏蛋白
- 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表达及意义
- 2007年
- 冯俊伟熊晨郑宝军潘立峰
- 关键词:EGFR表达直肠癌组织HER2/NEU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GFR基因结直肠癌
-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 潘立峰王立华周宝臣
- 关键词:乳腺癌端粒酶活性
-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a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来检测 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2例良性乳腺病变 ,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 ,有 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91 7% ,而且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36例癌旁组织中 ,有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5 6 %。 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 ,仅有 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 3%。 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 潘立峰王立华周宝臣
- 关键词:端粒酶端粒重复序列扩增乳腺癌病理
- Survivin VEGF MV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史正军潘立峰唐国洪孙茜夏庆安
- 该课题是自选项目,由唐山市工人医院承担。课题起至年限2006年1月~2006年12月。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psis protein,IAP)家族成员之一,在胚胎组...
- 关键词:
- 关键词:SURVIVINVEGF大肠癌MVD
- 化疗药物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被引量:1
- 2000年
- 潘立峰李勇
- 关键词:化疗药物细胞凋亡基因调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人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应用RT-PCR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人食管癌细胞株VEGF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0.9%,VEGF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行为有关。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不均,血管密集区主要集中在癌灶边缘;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VD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食管癌组织的VEGFmRNA表达比癌旁组织增高,以VEGF189、VEGF165和VEGF121三种亚型为主。结论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该现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情况及微血管形成能力相关。
- 单保恩潘立峰李巧霞王俊霞
- 关键词: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 抗VEGF抗体及抗KDR抗体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 郑宝军潘立峰单保恩冯俊伟王爱军
- 该项目探讨VEGF在胃癌组织内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联合应用抗VEGF抗体和抗KDR抗体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从基因及受体两方面观察VEGF抗体和抗KDR抗体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通过中和VE...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细胞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