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滔

作品数:53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骨折
  • 15篇内固定
  • 14篇髓内
  • 13篇髓内钉
  • 13篇股骨
  • 11篇关节
  • 9篇生物力学
  • 6篇骨干骨折
  • 6篇股骨干
  • 6篇固定术
  • 5篇软骨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疗效
  • 5篇股骨干骨折
  • 4篇蛋白
  • 4篇髓内钉治疗
  • 4篇骨钉
  • 4篇骨折固定
  • 4篇股骨骨折

机构

  • 3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济宁医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梅州市人民医...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顺德中西医结...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53篇潘滔
  • 18篇李佛保
  • 16篇彭新生
  • 10篇刘兴漠
  • 10篇王国栋
  • 10篇陈立言
  • 7篇项禹诚
  • 6篇苏汝堃
  • 6篇胡俊勇
  • 6篇王军
  • 5篇刘世敬
  • 5篇李永彪
  • 5篇徐栋梁
  • 4篇汪宇
  • 4篇余世明
  • 4篇王德春
  • 3篇谭成波
  • 3篇孙青
  • 3篇廖威明
  • 3篇黄帅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回顾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5侧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侧膝关节术前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43.4分,其中26侧膝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畸形。2例术中残留屈曲畸形者,术后关节活动差,其余病例采用规范化软组织松解方法,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矫正了术前畸形,关节功能满意,出院时HSS评分平均74.3分,随访1年HSS评分平均85.6分,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8.8%。结论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使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应掌握规范的软组织平衡技术。
胡俊勇徐栋梁余世明潘滔李占春李永彪张渝生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软组织平衡
29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感染的临床经验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6年内行29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无一例感染的临床经验。方法追踪分析该院6年内已进行的312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的评估方法、措施和观察方法。291例312侧人工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257例侧,骨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例,膝关节置换术4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7例,掌指关节置换术1例。结果追踪时间1个月至6年,平均2年4个月。伤口甲级愈合311例,拆线时间8~15d,平均13.6d。术后切口区红肿而用酒精或希安尔碘敷料湿敷为36例侧(占11.54%),切口肿胀哆开或皮缘颜色变暗而拆除1~2条缝线者4例(占1.28%),其中1例4周后乙级愈合。结论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感染以无菌术最重要,适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次之。
徐栋梁余世明胡俊勇李佛保杨忠汉潘滔郑三女黄少华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无菌术
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压缩性跟骨骨折43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龄20~48岁,平均35.3岁。单侧36例,双侧7例,共50侧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类骨折分型,其中Ⅱ型25例3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5例5足。伤后至手术时间2~7d。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Sander型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3~48个月,平均23个月。切口皮肤坏死6例6足,二期愈合5例,皮瓣转移覆盖1例。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6足,良13足,中9足,差2足,优良率78%。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基本满意。
李永彪曾宪尚徐栋梁潘滔李占春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器跟骨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中短期转归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如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平均随访时间3.6年,平均年龄56岁,左股骨颈骨折42例,右侧股骨颈骨折70例,骨折按Garden分型并分组,A组为无移位骨折(GardenⅠ型和Ⅱ型)共63例,B组移位骨折(GardenⅢ型和Ⅳ型)共49例。外伤致手术时间平均为3.6天(0~7天)。结果在最近一次随访中,无移位骨折63例有3例骨折不愈合;1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中,9例Harris评分为优秀和良好,1例为一般,2例为差。48例没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arris评分46例为优秀和良好,1例为一般,1例为差;移位骨折49例有6例骨折不愈合;16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中9例Harris评分为优秀和良好,3例为一般,4例为差。27例没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arris评分24例为优秀和良好,1例为一般,2例为差。共有22例患者接受再手术治疗。结论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尽管有很高的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但仅有部分患者需要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张元民赵晓伟王雷王国栋潘滔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内固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8mg,1次/d,10d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慢性腰腿痛有效,能够减轻慢性腰腿痛患者症状。
谭成波刘兴漠苏汝堃潘滔
关键词:鹿瓜多肽注射液慢性腰腿痛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相关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目前临床常用的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应力遮挡效应、应力集中、构件稳定性、对骨融合的影响等。该文对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办法,为临床设计合理的内固定器械提供理论指导。
汪宇潘滔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应力遮挡效应内固定器械应力集中
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远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2007年
目的:比较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系统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以髓内系统(PFN、Gamma钉及重建钉)和钉板系统(DHS)治疗的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0分)评价疗效,用统计软件(SPSS)比较两者有无差异。结果:共79例得到随访,髓内固定组42例,钉板固定组37例。平均随访33.4个月。两组疗效评分经统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系统均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两者中远期疗效相近。
曾宪尚曾采采余世明徐栋梁李永彪潘滔
关键词:骨钉中远期疗效
基于Composite Femur三维有限元股骨模型的建立及实验验证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有限元分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骼生物力学的研究,股骨作为人体最大最粗的长骨具有典型生理意义,其生物力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目的:建立长管状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力学实验验证有关参数。方法:通过CT扫描3rd generation composite femurs,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医学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后,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受力状态进行加载,得出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与应变结果,并与实测实验结果对比。结果与结论:股骨有限元生成节点数为52 772,单元格为45 127,进行股骨干单向压缩实验仿真,有限元模型相对位移与验证实验和实验计算结果一致性良好。提示用MIMICS建立的股骨模型,在Ansys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生物力学基本吻合,说明建立的股骨模型是可靠的。
王国栋姜海波潘滔
关键词:股骨CT扫描植入物数字化骨科
神经根内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2004年
彭新生廖威明何爱珊潘滔
关键词:病理检查外科治疗
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制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axial controlled intramedullary nail of the femoral neck,ACIN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第一部分:制作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设立对照组、ACINFN钉与A-P型Gamma钉组,比较二者在抗压和抗扭转试验上的差别。第二部分:通过影像学,术后患肢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对77例ACINFN钉和66例A-P型Gamma钉治疗的病例,术后随访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在300N的压力下,对照组、ACINFN钉组和A-P型Gamma钉组的压缩刚度分别为(1568±366)、(1167±92)和(224±66)N/mm,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P<0.01)。扭角为5°时,对照组、ACINFN钉组和A-P型Gamma钉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1.14±0.19)、(1.08±0.13)和(0.11±0.07)N·m/(5°),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P<0.01)。ACINFN钉术后达到解剖复位共65例(84.4%),髋关节功能优良者共71例(92.2%)。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6例,(7.8%),异物残留1例(1.3%),无内固定断裂、颈螺钉穿出股骨头、髋内翻和继发性股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ACINFN组明显优于A-P型Gamma钉组。【结论】ACINFN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创伤小、解剖复位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的优点,不失为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部骨折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潘滔汪宇李佛保彭新生
关键词:骨折骨折内固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