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吟
- 作品数:77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1作用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GPER1)作为雌激素的新型受体,与经典的雌激素受体α、β不同,主要参与调节雌激素活化的快速非基因信号通路。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激活GPER1,可以调节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活性状态,从而起到促进细胞生长、对抗凋亡的作用。本文就GPER1的结构、分布、相关配体及作用通路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马雪云沈吟邢怡桥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
- 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和PsCatCh2.0恢复视觉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XXM2.0)、Channelrhodopsin-PsCatCh2.0(PsCatCh2.0)的光敏感性及动力学特征,分析其是否可用于光遗传学视觉功能的恢复。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XXM2.0和PsCatCh2.0的基因片段连接到包含抗氨苄青霉素筛选基因和报告基因的载体pCIG(c)-msFoxn3上,形成新质粒pCIG(c)-msFoxn3-XXM2.0、pCIG(c)-msFoxn3-PsCatCh2.0。将构建的新质粒转染到HEK 293T细胞上,用HEKA膜片钳系统行全细胞模式记录对光反应。在2.7×10^16、4.7×10^15、6.4×10^14 photons/(cm2·s)的光强下记录电流大小;在2.7×10^16 photons/(cm2·s)光强下刺激XXM2.0、PsCatCh2.0并让其充分恢复,在Clampfit 10.6软件中分析开放和关闭时间常数;在相同光强下,设置2~32 Hz的光脉冲刺激,记录XXM2.0、PsCatCh2.0的响应情况,并在重复光刺激后间隔4000 ms和200 ms来分析电流衰减情况。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XXM2.0、PsCatCh2.0序列两端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EcoRⅠ和EcoRⅤ,酶切后通过T4 DNA连接酶成功构建新质粒pCIG(c)-msFoxn3-XXM2.0和pCIG(c)-msFoxn3-PsCatCh2.0,并转染表达在HEK 293T细胞上。XXM2.0和PsCatCh2.0均表现出光强依赖性,光强越大电流越大。在视网膜安全阈值内的光强6.4×10^14 photons/(cm2·s)刺激下,XXM2.0和PsCatCh2.0仍产生较大电流,分别为(92.8±142.0)、(13.9±5.6)p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1.24,P=0.28、0.29)。XXM2.0、PsCatCh2.0的开放时间常数分别为(23.9±6.7)、(2.4±0.8)ms,关闭时间常数分别为(5803.0±568.2)、(219.9±25.6)ms;两者比较,XXM2.0开放时间常数、关闭时间常数均较PsCatCh2.0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0、31.60,P=0.00、0.00)。在响应频率方面,XXM2.0和PsCatCh2.0均能很好地响应32 Hz的高频率脉冲光刺激,并在较长时间(4000 ms)和较短时间(200 ms)间隔的重复光刺激后均保持较小的电流衰减率。结论XXM2.0和PsCatCh2.0均可在对视网膜安全的光
- 陈飞沈吟
- 雌激素受体GPR30介导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玻璃体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建立小鼠青光眼模型,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对受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9周龄C57雄性小鼠,利用荧光染色技术,观察GPR30受体在正常雄鼠视网膜内分布。将健康雄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2NMDA模型组;3GPR30受体激动剂(G-1)组;4雌激素和GPR30受体拮抗剂(G-15)组。通过全视网膜铺片Brn3a免疫荧光染色、视网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和神经节细胞计数,观察玻璃体腔注射NMDA后各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在正常雄鼠视网膜中,GPR30受体主要表达在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光镜下观察雌激素组和G-1组中Brn3a特异性标记的神经节细胞较NMDA模型组神经节细胞密度增高,GFAP标记的胶质细胞较NMDA模型组则明显减少;神经节细胞计数显示:雌激素组和GPR30受体激动剂(G-1)组均较NMDA模型组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雌激素主要通过激活GPR30受体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NMDA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模型中,GPR30受体的激活可减少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增生。
- 江梦南罗雪沈雨濛刘诗亮娄翔峰胡单萍沈吟邢怡桥
- 关键词:雌激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
- CRISPR/Cas9技术介导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构建及其三维视网膜类器官培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胚胎干细胞(ESCs)系及其3D视网膜类器官培养。方法对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验证后,利用CRISPR/Cas9技术设计多条sgRNA并对其进行活性检测,根据活性、特异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sgRNA。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打靶载体构建完成后,将打靶载体电转H9细胞系,在hES-ZLM-001基因Exon4和3’-非翻译区之间终止密码子前插入P2A-tdTomato-P2A-iCreERT2,进行药物筛选、阳性克隆富集。设计引物对目标区域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和测序峰图选出纯合去抗性敲进阳性细胞克隆。培养所得1-A07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OCT4阳性细胞比例,采用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干细胞标志物SOX2、NANOG和SSEA4表达情况。采用核型分析方法检测细胞核型。应用3D培养技术获得视网膜类器官,于分化后不同时间点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种类细胞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与Genebank和Ensembl所提供序列一致。根据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共设计16条sgRNA,最终选择sgRNA8和sgRNA12作为sgRNA。电转后通过PCR筛选得到4个去抗性敲进阳性克隆,其中1-A07细胞系经流式细胞仪分析OCT4阳性细胞比例约为98.7%,所得细胞系外源性tdTomato-P2A-iCreERT2片段重组位置正确,正常表达干细胞标志物,核型分析结果正常。应用3D培养技术可定向诱导1-A07细胞系分化为表达tdTomato红色荧光的视网膜类器官。分化后30 d,出现BRN3A阳性神经节细胞、CALBINDIN阳性水平细胞、CHAT阳性无长突细胞,分化后45 d,出现RECOVERIN阳性光感受器细胞,分化后90 d出现PKCα阳性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类器官深层,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分布于中深层,光感受器细胞主要分布于顶层。结论成功构建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ESC
- 杜雨馨刘依宗阎飞跃沈吟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
- 分数低频振幅技术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改变的评估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分数低频振幅(fALFF)技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改变。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34例非增生性DR患者为DR组,同期于当地社区招募34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MRI和rs-fMRI检查,计算全脑fALFF值,比较2个组受检者不同脑区fALFF测定值。结果 DR组患者左侧颞叶下回、左侧小脑区、右侧苍白球、左侧辅助运动区和右侧眶额叶上回fALFF值分别为-0.58±0.29、-0.47±0.39、-0.37±0.24、-0.31±0.26和0.29±0.4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3±0.29、-0.90±0.31、-0.78±0.22、-0.72±0.21和-0.17±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素水平P<0.01,高斯随机场校正,聚类水平P<0.05)(均P<0.001)。结论 DR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异常,包括左侧颞叶下回、左侧小脑区、右侧苍白球、左侧辅助运动区和右侧眶额叶上回。这些异常神经元活动区域可能与认知、视觉、情绪等方面的功能有关。
- 齐沉星黄歆童妍沈吟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大麻素类药物对小鼠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 目的 探究大麻素类药物在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对8~12周的C57/BL小鼠行腹腔注射MNU(60 mg/kg)造成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模型,腹腔注射PBS做对照组,小鼠球旁注射浓度为60 μmol...
- 陈媛媛邢怡桥沈吟
- 神经炎症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RD)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视网膜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造成视觉功能严重受损。目前针对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而对于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及视觉重构的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对R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神经胶质细胞迁移、募集和激活及细胞因子产生是RD中视网膜细胞进行性凋亡的关键因素,因此神经炎症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此病的新途径。本文就神经炎症在R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两方面进行综述。
- 刘依宗沈吟
- 关键词:神经炎症炎症
- 视网膜GABA能神经元神经环路的构建
- 沈吟罗雪沈科炯
- 雌激素受体GPR30介导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
- 目的 通过玻璃体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建立小鼠青光眼模型,研究雌激素受体GPR30 对受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7~9 周龄C57 雄性小鼠,利用荧光染色技术,观察GPR30 受体在正...
- 江梦南沈吟邢怡桥
- 关键词:雌激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
- 人工智能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19年
- 眼科影像学检查是眼部疾病早期筛查、评估和诊断的主要依据。近年随着计算机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新算法研究的深入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普及,人工智能(AI)发展迅猛,成为医学领域辅助诊断的前沿研究热点。AI准确、高效的显著优势在处理图像相关资料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推动眼科AI研究的发展,也能助力眼科诊断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推进防盲治盲的进程。未来眼科AI的研究应综合应用多模态的成像数据,对复杂性眼病进行综合性的辅助诊断;整合标准化、高质量数据资源,提高算法性能。
- 童妍卢苇邢怡桥沈吟
- 关键词: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