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庆庆

作品数:55 被引量:218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示范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污染
  • 9篇空气污染
  • 8篇职业病
  • 8篇职业病危害
  • 5篇预评价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5篇建设项目
  • 4篇职业病危害预...
  • 3篇死亡率
  • 3篇污染物
  • 3篇疾病死亡
  • 3篇公共场所
  • 3篇干预
  • 3篇PM
  • 3篇大气污染
  • 3篇大气污染物
  • 2篇德尔菲
  • 2篇德尔菲法
  • 2篇电厂

机构

  • 52篇江苏省疾病预...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东南大学
  • 4篇南京市栖霞区...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卫生监...
  • 2篇南京市疾病预...
  • 2篇常州市疾病预...
  • 2篇南通市疾病预...
  • 2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哈尔滨市疾病...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作者

  • 52篇汪庆庆
  • 24篇丁震
  • 15篇周连
  • 13篇陈晓东
  • 10篇马小莹
  • 9篇徐斌
  • 7篇倪金玲
  • 6篇叶明宪
  • 6篇杨杰
  • 6篇何苏敏
  • 5篇郑浩
  • 5篇叶云杰
  • 4篇张恒东
  • 4篇张巧耘
  • 4篇于永
  • 4篇李永红
  • 3篇朱宝立
  • 3篇费娟
  • 3篇龚伟
  • 3篇于洋

传媒

  • 9篇环境卫生学杂...
  • 8篇江苏预防医学
  • 5篇环境与健康杂...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监督...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第九次全国劳...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大气PM_(2.5)对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估计江苏省大气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数据使用江苏省13个设区市2016—2021年的环境监测、气象监测和居民死亡监测的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和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使用多元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多个城市PM_(2.5)与死亡风险的效应值。结果2016—2021年江苏省大气PM_(2.5)的日均质量浓度M(P_(25),P_(75))为43.1(2.0,333.6)μg/m^(3),神经系统疾病日均死亡人数M(P_(25),P_(75))为32(11,75)例。单污染物模型显示,lag07 d时PM_(2.5)对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日死亡的影响最大,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全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日死亡数增加1.26%(95%CI:0.57%,1.95%)。双污染物模型中,效应值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对PM_(2.5)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死亡较为敏感。PM_(2.5)与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表现为非线性无阈值。结论大气PM_(2.5)的短期暴露可增加人群每日神经系统疾病的死亡,PM_(2.5)对急性死亡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俞浩朱方瑜万亚男汪庆庆丁震周金意
关键词:细颗粒物神经系统疾病广义相加模型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GB/T 18204.4-2013)修订之探讨
2023年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GB/T 18204.4-2013)自2013年12月31日发布以来,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该标准中部分设备、试剂、实验过程及结果判定等条款已不能满足公共场所实际工作需求。本文基于标准编制“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原则要求,在分析原标准相关条款基础上,提出修订建议。
马小莹汪庆庆马恺周连徐斌丁震
关键词:卫生检验方法公共用品用具
南京某区居民对热浪健康风险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区居民对热浪健康风险的认知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市某2个社区,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居民654人。采用卡方检验、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热浪风险认知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效问卷642份,有效回收率98.9%。居民对高温的认知为(34.6±2.66)℃,热浪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在一般至比较严重之间,居民热浪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应对意愿较高;感知觉、风险评估、知识水平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老年人无中暑经历者(OR=1.2×10-7)对热浪风险评估低,慢病人群中步行者(OR=2.763)、无中暑经历者(OR=7.9×10-7)对热浪风险评估低。[结论]南京某社区居民对热浪的风险认知和知识水平较低,个人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是影响热浪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
汪庆庆于永陈晓东周连
关键词:气候变化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杨杰汪庆庆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019-2021年南京市寒潮、热浪对人群非意外住院风险影响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2019—2021南京市寒潮、热浪对人群非意外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市4家三级医院(2家三级甲等和2家三级综合医院)每日非意外住院人数及相对应的气象和空气污染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寒潮、热浪对居民非意外住院风险(性别、年龄、住院疾病分组)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寒季非意外住院资料137369人次,暖季141313人次。发现寒潮对非意外住院人次(性别、年龄、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肺炎分组)增加的风险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性别分组、年龄分组、疾病分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热浪仅对非意外住院中的女性人群及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综合征住院人群增加的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207(1.043,1.396)和1.473(1.023,2.120)。寒潮对人群非意外住院的滞后风险在第0天最高,累积滞后风险在0—21天中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热浪造成的滞后及累积滞后效应无明显趋势,且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9—2021年南京市寒潮对人群非意外住院风险造成的影响较热浪更为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滞后和累积滞后效应,建议在寒潮期间及之后加强对人群健康的关注。
于洋郑浩汪庆庆费娟丁震
关键词:寒潮时间序列分析
对首次引进剧毒化学品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汪庆庆杨杰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评价生产项目剧毒化学品职业病防治法卫生行政部门
1991~2002年度江苏省慢性职业中毒患病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1991~ 2 0 0 2年度全省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 12 49例 ,主要病种为铅及其化合物、苯、锰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占中毒总例数的 87.9%。 1997年度后病例数减少明显 ,主要是铅及其化合物及苯中毒病例数的减少。病例主要分布在乡镇企业、轻工、机械和化工系统等 11个产业系统。 60 .8%的病例来自于南通、徐州、盐城市。病例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产环境有毒化学物质作业点数及接触工人数的减少。
倪金玲黄凯云何苏敏汪庆庆
关键词:慢性职业中毒患病率生产环境
某高分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08年
目的通过对某高分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了解与掌握其聚氨酯薄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丙烯腈、苯乙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氰化氢、乙二醇、丙烯酸等)、噪声、高温等。各岗位(检测点)毒物和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何苏敏张晓玲倪金玲汪庆庆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类比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GBZ/T196—2007中类比调查内容为框架编制专家咨询表,征求30位专家的意见。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分别为60%、93.3%,专家整体权威系数为0.76,6大类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26、0.090、0.089、0.070、0.127、0.060(P值分别为0.000、0.009、0.002、0.081、0.001、0.089)。最终形成包括6个一级指标、5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次研究中类比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汪庆庆张绮
关键词:德尔菲法
南京城区居民对热浪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了解南京市城区居民热浪健康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 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市某2个社区,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居民654人.采用卡方检验、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热浪风险认知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汪庆庆于永陈晓东周连
关键词:城区居民气候变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