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良珍
- 作品数:28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警官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试论“间接用语”的预审功能
- 1997年
- 间接用语是在语言中使用的不直接明确地表达事物或意向的语词,包括模糊语、含蓄语、委婉语、暗示语、双关语等。间接用语在刑事预审中有四个方面功能。间接用语的功用的发挥,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思维局限性、侦查人员讯问用语的技巧性和环境性等多种因素。
- 施辉毕良珍
- 关键词:预审语境
- 诚实证人证言或然性探析被引量:3
- 2006年
- 证人证言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具有直接证明力。诚实证人的证言,往往被采信的概率比较大。在司法实践中,由此而形成的错捕、错判、错杀的冤、错案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司法办案人员必须科学地认识诚实证人证言,树立正确的取证观,客观、全面地收集和核查诚实证人证言,确保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 毕良珍
- 关键词:或然性识记能力
- 试论“疑罪从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2005年
- “疑罪从无”是指在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时对刑事被告人作出无罪判决的一种司法制度。“疑罪从无”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逐步发展过程。“疑罪从无”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需要;是促进法制公平正义的法律需要;是保障人权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安定有序社会环境的实际需要“疑罪从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司法原则。
- 毕良珍
- 关键词:民主法制人权和谐社会
- 刑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问卷调查分析
- 1999年
- 毕良珍
- 关键词:刑侦专业刑侦工作问卷调查分析专业课程设置危险性
- 论我国侦查制度中的公民人格权保障被引量:1
- 1997年
-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对犯罪嫌疑人人格权保障,体现在对防御性权利、推定性权利的规定。防御性权利指犯罪嫌疑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包括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权、控告权、辩解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等等具体权利;推定性权利以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法律义务形式而存在,包括可能影响公正办案人员应自行回避、办案人员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拘留逮捕手续、严禁刑讯逼供等等规定。
- 毕良珍
-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人格权
- 犯罪心理现场勘验
- 2005年
-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一定的活动记忆和遗留物,所有这些都会在犯罪人的大脑中有一种深刻的记忆。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必须善于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现场;必须善于把握犯罪人的心理现场;必须善于激活犯罪人的心理现场;必须善于勘验犯罪人的心理现场;必须善于提取犯罪人的心理现场痕迹。如果这样做了,那将收到事半功倍的审讯效果。
- 毕良珍
- 关键词:勘验
- 刑事诉讼法中侦查讯问与沉默权的再修改被引量:1
- 2008年
- 侦查讯问制度、确保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严禁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等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主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必须以保障国家权力的行使,保证诉讼效率与保护人权的统一,实现利益与价值的平衡为指导。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侦查讯问方面应确立讯问前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严格讯问时限并规定不得夜间讯问,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扩大律师权利,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严格超期羁押的责任,同时引入沉默权制度,确立默示沉默权。
- 毕良珍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侦查讯问沉默权
- 侦讯语言逻辑浅析被引量:2
- 1998年
- 侦查讯问语言必须充分重视语言的逻辑性。按照问题逻辑的理论,问题有两种,一是抉择问题。二是填空问题。侦查人员应根据案件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抉择问题或填空问题。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在整个讯问活动中,侦查人员的讯问语言可以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多个联言肢的联言命题。侦查人员在预设讯问语言时,要注意讯问语言的先后次序,要精心设计讯问语以揭示犯罪嫌疑人语言中的矛盾,注意讯问语言的隐蔽性。
- 施辉毕良珍
- 关键词:讯问语言问题逻辑
-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语境下侦查讯问合法化研究——以“两个规定”的实施为视角被引量:8
- 2011年
- 为了提高刑事办案质量,规范取证行为,防止冤假错案的出现,"两院三部"颁发的关于证据问题的"两个规定"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侦查机关必须主动应对挑战,在侦查讯问中既要重视口供在认定犯罪中的作用,又不搞口供至上,不搞刑讯逼供;既要重视实体公正,又要重视程序合法。严把办案质量关,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 毕良珍
- 关键词:侦查讯问非法言词证据合法化
- 论讯问语言艺术被引量:6
- 1998年
- 侦查讯问是侦讯人员同犯罪嫌疑人之间用言语作为斗争手段的语言较量。讯问语言艺术在侦查讯问活动中作用重大,主要有:有利于技巧地选用讯问语言,挫败犯罪嫌疑人反审讯的伎俩;有利于正确施展讯问谋略,揭露证实犯罪;有利于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犯罪事实;生动形象地语言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的良性转化。讯问言艺术受特殊的语境及讯问词的支配,其语言表达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含蓄语,熟语,隐语,方言土语等。
- 毕良珍施辉
- 关键词:侦查讯问讯问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