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艳蓉

作品数:41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心肌
  • 6篇心脏
  • 6篇内科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教学
  • 4篇血压
  • 4篇衰竭
  • 4篇细胞
  • 4篇高血压
  • 3篇蛋白
  • 3篇心肌病
  • 3篇心绞痛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内科
  • 3篇型心
  • 3篇盐摄入
  • 3篇摄入
  • 3篇自发性高血压
  • 3篇自发性高血压...

机构

  • 29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宝鸡市中心医...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医学院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西安外事学院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39篇殷艳蓉
  • 10篇田刚
  • 6篇李红兵
  • 6篇孙超峰
  • 5篇梁琦
  • 5篇梁潇
  • 5篇薛小临
  • 5篇吕颖
  • 4篇袁祖贻
  • 4篇李娟利
  • 3篇雷新军
  • 3篇程功
  • 3篇任洁
  • 3篇黄欣
  • 3篇张军波
  • 3篇任洁
  • 2篇王东琦
  • 2篇朱丹军
  • 2篇范力宏
  • 2篇杜媛

传媒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华高血压杂...
  • 3篇中外医用放射...
  • 2篇心脏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7
  • 1篇2002
  • 3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心功能及TNF-a和IL-6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CHF)患者应用比索洛尔(bisoprolol)治疗前后心功能、运动耐量(6min行走距离)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将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的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40例常规治疗组和40例比索洛尔组,治疗12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指标;6min行走距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NF-a和IL-6含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比索洛尔治疗12周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功能、运动耐量、血清TNF-a和IL-6含量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明显(P<0.05);(2).TNF-a和IL-6水平在比索洛尔治疗前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负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其水平逐渐降低,两者间呈显著相关。结论血清TNF-a和IL-6含量的改变在CHF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比索洛尔可以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马云霞李丽芳殷艳蓉徐艳
关键词:比索洛尔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早期心梗患者进行CT扫描突发死亡1例
2001年
殷艳蓉习晓玲
关键词:心肌梗死CT扫描心脏骤停扫描体位
心内科用消毒式听诊器
本发明公开了心内科用消毒式听诊器,包括听诊头、支撑板、让位孔、驱动机构、放置板、放置槽、控制机构、杀菌机构、锂电池,该心内科用消毒式听诊器,可将听诊头的检测面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以此避免听诊头携带的细菌将患者与患者之间形成...
殷艳蓉梁潇李娟利王东琦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回归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及同期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共纳入127人,男性90人,女性37人。AMI组66例,UA组患者61人。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血生化检测指标,心功能,血小板和红细胞指标的差异。以红细胞分布宽度(RDW)50%累积频率二次分组,比较上述血生化和血细胞检测有意义指标的差异。分析AMI组和UA组中血小板与红细胞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建立AMI组中RDW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果在AMI和UA组中,大血小板比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RDW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RDW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相关分析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r=0.34,P<0.01)。RDW 50%累积频率分组中,MPV、大血小板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AMI组中,以RDW为因变量,MPV、大血小板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氨基末端脑钠肽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方程RDW=0.19MPV+10.83。结论 AMI组RDW与MPV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多元回归分析中,AMI组MPV可解释RDW改变。
梁琦雷新军李红兵殷艳蓉任洁范力宏黄欣袁祖贻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源瘦素促进高脂喂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来源的瘦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及标准大鼠饲料喂养,12周后筛选出7只肥胖大鼠作为肥胖组,普食组随机选取7只作为对照组,每周称重。喂养12周后,颈动脉插管测得血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取大鼠降主动脉行HE及Masson染色,比较两组血管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瘦素和瘦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大鼠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制备条件培养基,ELISA法检测条件培养基中瘦素水平;分别利用条件培养基、瘦素、瘦素拮抗剂(leptin-tA)、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抑制剂、p38抑制剂等干预大鼠VSMC,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瘦素、磷酸化ERK1/2(p-ERK1/2)、总ERK1/2(t-ERK1/2)、磷酸化p38(p-p38)、总p38(t-p38)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主动脉壁结构紊乱,主动脉中膜厚度[(125.48±20.36)比(80.33±15.62)μm]和中膜厚度/管腔直径(0.14±0.01比0.08±0.01)增高(均P<0.05)。大鼠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蛋白表达增高(均P<0.05)。体外实验发现,条件培养基(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细胞培养制成的上清液)瘦素水平明显升高[(8.34±0.92)比(4.38±0.66)μg/L,P<0.05],且高于血清瘦素水平[(8.34±0.92)比(5.85±1.16)μg/L,P<0.05];与对照组大鼠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制备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的VSMC相比,利用肥胖组大鼠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制备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的VSMC增殖显著增加,ERK1/2、p38磷酸化水平升高(均P<0.05);加入瘦素拮抗剂后,细胞ERK1/2及p38磷酸化水平降低(均P<0.05);加入瘦素拮抗剂、ERK1/2抑制剂、p38抑制剂后细胞增殖降低(P<0.05)。结论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来源的瘦素可以促进肥胖大鼠VSMC�
刘蕾殷艳蓉宋艳王亚萍索萌李敏田刚
关键词:肥胖瘦素血管平滑肌细胞
运用'科学解决问题八步法'提高诊断学见习课体格检查教学效果
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诊断学》体格检查的教学效果欠佳,为切实提高体格检查教学效果,将管理科学中推崇的'科学解决问题八步法'引入日常教学工作...
李雁刘昌殷艳蓉李飞燕钟秋玲杨岚薛小临张蕴璟吴玉娥马清涌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格检查教学效果
文献传递
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mRNA表达
2019年
目的:探讨瓣膜性房颤(AF)患者心房纤维化及心房组织局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表达。方法:选取81例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废弃的右心房右心耳组织分为AF组(n=38)和窦性心律组(n=41),分别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2组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Realtime-PCR测定心房组织中PPARαmRNA表达。结果:染色结果显示,AF组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较窦性心律组加重,HE染色可见AF组患者右心房组织结构明显紊乱、心肌细胞肥大、排列不匀、组织间空隙较多、细胞核浓染、大小不一、细胞间隙可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Masson染色可见AF组心房肌细胞肥大、排列较稀疏、可见蓝色胶原纤维组织分割包绕褐色的心房肌细胞,细胞间间隙增大,其中蓝色胶原纤维组织较窦性心律的患者明显增多;Realtime-PCR结果显示,AF组患者右心房组织PPARαmRNA表达水平较窦性心律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性AF患者的心房组织纤维化明显加重,可能与心房组织的PPARα表达下降有关。
张军波吕颖刘仲伟潘军强殷艳蓉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右心房心肌纤维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青年冠心病46例与老年冠心病55例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青年冠心病患者46例和老年冠心病55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与老年组相比,青年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并在吸烟史方面明显多于老年组患者,在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方面明显低于老年组患者。2青年组患者高TG血症发生率高于老年组患者,血TG水平明显升高,而apoAI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组患者,两组间CHOL、HDL-C、LDL-C、TBIL、DBIL、IBIL、FG、Lp(a)、apoB(g/L)、apoAI/apoB、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Gensin评分看出,青年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轻于老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三支病变为主,双支病变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青年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的发生率。结论:1吸烟和超重是青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高TG血症和低apoAI血症也是青年组冠心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3青年组冠心病起病较急,多以急性心梗起病;病变相对简单,以单支血管最多。Gensin评分显示冠状动脉评分较轻,三支病变较少。
张勇田刚殷艳蓉龚敏马爱群
关键词:青少年老年人
2013年第11期(截稿日期2013年10月1日)病例138:44岁女性月经期频发心绞痛、晕厥
2013年
患者,女,44岁,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3月,加重17h”入院。3月前月经期出现胸骨后疼痛,呈闷痛,手掌大小,伴心悸、气短,无放射痛、无反酸、呃逆、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咳嗽、咳痰、持续十几分钟后自行缓解。此后上症反复发作,多在经期,均发生于夜间或晨起,与活动无关,曾伴晕厥1次。
殷艳蓉任洁田刚
关键词:月经期频发心绞痛晕厥胸骨后疼痛病例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6
2017年
目的 对比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10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与EBM相结合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标准为病例分析考试成绩,教学过程满意度调查和循证医学认知度问卷评分.综合评价2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考试成绩更高,获得了较高的教学满意度.结论 PBL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实习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掌握相应的知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互动性.
梁琦薛小临雷新军殷艳蓉黄欣李红兵任洁杜媛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循证医学临床实习教学心血管内科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