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笔筒
- 1.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笔筒。;2.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放置文具。;3.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主视图。
- 王静余登来张莉林涛孙乔顾春华杜尉英沈少英
- 文献传递
-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实施半年的控烟效果被引量:14
- 2019年
- [背景]2010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在上海实施。2017年3月1日,经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重新修订过的《条例》,即《条例》修正案正式实施。与原《条例》相比,《条例》修正案将原来部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扩大为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向创建无烟环境迈出重要一步。[目的]评估《条例》修正案实施后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类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控烟效果。[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研究现场,抽取237个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分别于《条例》修正案实施前(2016年12月)、《条例》修正案实施后一个月(2017年4月)和《条例》修正案实施后半年(2017年9月)进行了3次监测,包括环境观察和拦截人员问卷调查。环境观察内容包括场所内控烟宣传资料、禁烟标识、举报电话、烟具、吸烟区的设置和观察到烟蒂和吸烟行为的情况。拦截人员问卷调查包括调查对象对《条例》/《条例》修正案和无烟立法的态度、吸烟危害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完成230家场所的环境监测(失访7家),3次监测分别完成2 327份、2 300份和2 277份拦截人员问卷调查。[结果]《条例》修正案实施后,提供控烟宣传资料、张贴举报电话的场所比例均提高(P <0.001),观察到烟具、烟蒂和吸烟现象的场所比例均下降(P <0.001)。不同类型场所的无烟环境变化有所不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3/28,10.7%)、医疗卫生机构(1/18,5.6%)、餐饮场所(8/37,21.6%)、休闲娱乐场所(6/38,15.8%)、酒店旅馆(1/20,5.0%)、办公楼宇和居民楼(4/14,28.6%)、生产型企业(2/6,33.3%)和公共交通工具(1/7,14.3%)出现吸烟行为。公众对于《条例》/《条例》修正案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对于“每个人都享有无烟环境的权利”的认同率,对相关吸�
- 黄馨缘吴佳昱张振吴倩张莉余登来顾春华顾春华林涛王静
- 关键词:烟草控制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
- 上海市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性研究被引量:45
- 2007年
-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对上海市血吸虫病传播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性。方法2004年在上海市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的闵行区和浦东新区,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两区各抽取3乡(镇)、每乡(镇)各抽取1行政村作为调查点,居住满1个月以上、≥1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IHA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粪检。结果共调查流动人口2931人,其中男性1575人(占53.74%),女性1356人(占46.26%)。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4.71%(138/2931)。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的流动人口共1938人(占66.12%),其中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5.99%,显著高于来自传播阻断省的2.60%(χ2=10.28,P<0.01)和非流行省的1.68%(χ2=12.86,P<0.01)。对138例血清学检测阳性者进行集卵法粪检,均为阴性。根据2004年全国未控制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地区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推算上海市来自未控制地区和控制地区的流动人口中血清学检测阳性数约为15055例(分别为13356和1699例),发病人数约为2423例(分别为2168和255例),其中来自安徽省的流动人口的血清学检测阳性数及发病人数均占首位。结论流动人口为上海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主要隐患因素。
- 周晓农蔡黎张小萍盛慧锋马杏宝靳艳军吴晓华王显红王龙英林涛申卫国陆敬青戴菁
-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动人口
- 冰箱贴
- 1.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冰箱贴。;2.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是一种冰箱贴,用于装饰冰箱,兼具提醒备忘功能。;3.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主视图...
- 林涛孙乔王静顾春华余登来张莉杜尉英沈少英
- 社区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MI与自我报告急性加重关联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BMI与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建立的COPD确诊患者注册登记系统,采用整群抽样选取8个社区的COPD患者,并进行3次共18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基线调查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及BMI数据,并收集随访期间的急性加重情况,多元负二项回归分析BMI与急性加重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328名研究对象中,有295名社区COPD患者完成随访并纳入此次分析。96.3%(284/295)的研究对象为轻度COPD患者。随访期间,11.1%(33/295)的患者报告发生了急性加重。多元负二项回归的结果显示,随着BMI的升高,急性加重发生风险随之下降(IRR=0.85,95%CI:0.73~0.98),患者处于超重组(BMI≥25.0 kg/m^(2):IRR=0.36,95%CI:0.13~0.91)或BMI处于中等程度(T_(2)vs.T_(1),IRR=0.31,95%CI:0.11~0.77)相比于正常或低BMI组的患者而言,其急性加重发生风险更低。BMI与急性加重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轻中度社区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风险会随着BMI的升高而下降,处于超重状态或可对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发生风险具有保护作用。
- 阮晓楠徐芊吴抗吴抗王小楠周鑫王小楠柯居中刘晓琳陈晓丹柯居中林涛刘晓琳王娜
- 关键词:体质指数急性加重队列研究
- 基于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分级模型构建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基于上海市社区大肠癌筛查模式,针对筛查人群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和大肠癌的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从筛查对象中识别出大肠癌高风险人群,以期对其进行分级管理。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7年大肠癌筛查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以筛查后2年内的大肠癌发生为结局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大肠癌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对筛查对象进行危险因素评分并根据总得分建立大肠癌的预测模型,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效能,并用2018年的筛查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研究表明,男性、黏液便和血便史、恶性肿瘤史及一级亲属大肠癌史与2年内大肠癌的发生风险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粪便隐血检测阳性与大肠癌发病风险上升有关,粪便隐血检测2次阳性的对象大肠癌的发生风险升高25倍。通过拟合多因素回归模型,建立大肠癌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对每个筛查对象进行危险因素评分并建立大肠癌风险预测模型:Y=-7.4743+0.101×总得分。用ROC曲线评价模型发现,当危险因素总得分为20分时,模型预测效果最佳,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86.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95%置信区间:0.808~0.831);在5%和10%假阳性率时的检出率分别为44.6%和57.8%。外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校准斜率为0.9997,校准截距为-0.2352,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可见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对筛查人群进行大肠癌风险分级,根据危险因素总得分将筛查人群分为一般风险、中度风险Ⅰ级、中度风险Ⅱ级、高度风险和极高风险5个等级并分别实施不同的随访管理方式,以期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提高大肠癌筛查的成效。结论:本研究基于上海市大肠癌的筛查模式,建立了大肠癌危险评分系统和风险预测模型,尝试提出对大肠癌筛查人群进行�
- 闫蓓林涛林涛王莹莹林上群杨琛
- 关键词:大肠癌
-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联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选取6个社区中符合条件的轻中度COPD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以PSQI>7者视为睡眠质量较差,生命质量评估采用欧洲五维三水平量表(EQ-5D-3L)进行。结果最终纳入273位轻中度COPD患者,其中轻度COPD患者占96.7%,60岁以上者占79.1%,27.5%的患者过去一年间发生过急性加重。29.3%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所有患者的EQ-5D-3L效应值平均得分为0.938±0.094,疼痛或不适最常见。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混杂因素后,与睡眠质量较好的患者相比,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生命质量更易处于较低水平(ORad=1.80,95%CI:1.03~3.14),这一关联在轻度患者中仍然存在,调整后OR为1.90(95%CI:1.07~3.36),日常睡眠障碍可能是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睡眠问题(ORad=1.26,95%CI:1.02~1.56)。结论社区轻中度COPD患者中睡眠质量较差者的生命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应在诊疗中关注患者睡眠质量以提升生命质量。
- 徐芊阮晓楠吴抗吴抗邱桦杨屹刘晓琳邱桦柯居中李智韬刘晓琳刘庆平王小楠付朝伟柯居中
- 关键词:睡眠质量生命质量
- 2010—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场所控烟实施效果评估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公共场所的动态实施效果。方法于2010—2013年间,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餐饮娱乐等6类公共场所进行重复横断面调查,观察并记录场所内各项控烟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场所内的吸烟情况。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场所总体控烟宣传资料设置率自2010年的65.6%下降至2014年的41.0%(χ2=36.04,P<0.000);吸烟区设置率自2010年的64.4%下降至2013年的35.4%(χ2=51.09,P<0.000);无吸烟现象场所比例自2010年的55.0%上升至2014年的66.9%(χ2=8.29,P=0.040);吸烟人次均值自2010年的1.18下降至2013年的0.44(F=0.622,P=0.602)。餐饮娱乐场所4年来无烟蒂场所比例均低于80%,无吸烟现象场所比例均低于60%,为各类公共场所中的最低水平;其吸烟人次均值4年来分别为2.06、1.38、1.15和0.77,均为年度各类场所类型中最高水平,且呈现显著下降趋势(F=4.425,P=0.005)。全面禁烟场所无烟蒂场所比例自2010年的75.0%上升至2013年的87.6%(χ2=8.51,P=0.037);未发现吸烟现象场所比例自2010年的64.4%上升至2013年的78.8%(χ2=11.75,P=0.008)。结论《条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实施4年来,公共场所总体并未呈现显著的持续干预效果,但不同公共场所控烟效果存在差异性。
- 周曦斓王静杨屹杨黎明林涛余登来郑频频
- 关键词:公共场所
- 一种基于医院的传染病症状数据采集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医院的传染病症状数据采集系统,包含:症状监测数据库,以及向所述症状监测数据库传送监测数据的:医院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的医院信息采集模块设置在外部的医院信息系统中,采集周期内医院信息系统中出现的待监测的目...
- 孙乔杨维中兰亚佳王劲峰白云傅益飞李中杰林涛朱渭萍赵宜静
- 文献传递
-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调查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 掌握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中血吸虫病潜在传染源的现况。方法 以居住在上海市闵行、浦东2区6个乡(镇)的外来流动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以本地户籍居民为对照。结果 共调查2931人,血清学阳性率为6.41%,其中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的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10%、3.65%和2.40%。本地居民阳性率为3.56%,与来自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人员的血清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与流行省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来自血吸虫病未控制县和传播控制县人员的血清阳性率高于传播阻断县和非流行县的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中阳性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0~49岁,学历为小学和初中,来沪居住时间〈5年人群。结论 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员的输入可能对传播已阻断地区带来威胁。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监测,防止传染源的输入。
- 张小萍蔡黎王龙英申惠国林涛陆敬青江西均邱倩雯王婉洋赵登学马杏宝洪国宝陆致钧
- 关键词: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间接血凝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