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下注射去氨加压素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37例被引量:12
- 2013年
- 上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常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需及时止血,减少机体血容量的损失,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避免造成严重后果[1].近年来,尽管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但仍有小部分患者出血凶猛,在药物发挥作用之前已出现休克症状[2].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目前急诊内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已成为首选方法[3].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们在内镜下于溃疡出血部位注射去氨加压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贾方邝胜利杨惠杨帆
- 关键词: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内镜下注射去氨加压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抑制胃酸分泌
- NBI在判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研究在放大内镜下应用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体黏膜微细结构变化的特征,进而探讨NBI在判断Hp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方法 在放大内镜下应用NBI对180例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体黏膜微细结构进行观察和分型,用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生物电荷法)和13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分析胃体黏膜微细结构与Hp之间的联系.结果 180例患者中Hp感染阳性72例,Hp感染阴性108例,胃体下部大弯侧集合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Ⅰ)、消失型(D),Hp感染率分别为6.5%、65.2%和81.5%,其中D及Ⅰ型感染率明显高于R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放大内镜及NBI下Hp感染时胃体黏膜微细结构特点是集合静脉不规则、紊乱、模糊、甚至消失,且图像清晰度显著优于单独应用放大内镜.
- 周晓永李亚其李修岭杨玉秀王修齐杨惠
- 关键词: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幽门螺杆菌
- 药物性肝损伤1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11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15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药为最多,占(21.74%),其次为抗结核药(17.39%),解热镇痛类药物(13.91%),抗生素药物(13.04%);临床类型为肝细胞型多见占53.9%。胆汁淤积型占23.5%。混合型占17.54%;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注意监测肝功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 杨惠王修齐白阳秋
-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
- 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利福昔明治疗IBS-D伴SIBO患者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利福昔明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患者症状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95例IBS-D伴SIBO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47例、联合组48例。单一组予以利福昔明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予以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SIBO转阴率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肠黏膜屏障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肠道疾病相关因子[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内酯素(Visfatin)]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及SIBO转阴率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症状积分低于单一组,而血清DAO、D-乳酸、TGF-β1、MCP-1、HIF-1α、PRDX1、Chemerin、Visfatin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IBS-D伴SIBO患者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利福昔明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SIBO转阴率,改善临床症状、肠黏膜屏障功能,减缓炎性反应,降低PRDX1、Chemerin、Visfatin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林晓杨惠白阳秋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微生态制剂利福昔明炎性因子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经胸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贲门失弛缓患者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与经胸食管贲门部黏膜外肌层切开手术(即Heller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78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接受POEM术患者为42例,接受Heller术患者36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情况、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力、Eckardt评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的临床缓解,POEM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Eckardt评分及LES静息压力和Heller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OEM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长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Heller术组(P<0.05)。结论 POEM作为一种近期疗效显著的内镜微创手术方式,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痛苦小,使患者耐受性好,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值得推广。
- 程黎娜王宏伟杨帆杨惠王修齐韩双印周炳喜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HELLER术临床疗效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变化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变化。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PBC患者94例,其中肝硬化50例(Child-Pugh A级29例,B级15例,C级6例)和胆管炎44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60名,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胆管炎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分别为(2.4±0.5)ng/L、(1.4±0.2)ng/L和(8.9±2.3)ng/L,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分别为77.3%和81.8%,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分别为(1.9±0.3)ng/L、(1.0±0.1)ng/L和(19.7±4.9)ng/L,血清和TPOAb和TGAb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4.0%,而健康人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分别为(2.8±0.8)ng/L、(1.8±0.3)ng/L和(3.4±1.2)ng/L,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均为0.0%,肝硬化和胆管炎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低于,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而肝硬化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低于,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胆管炎患者(P<0.05),肝硬化和胆管炎患者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高于,血清TSH水平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或C级患者(P<0.05),而Child-Pugh B级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高于,血清TSH水平显著低于Child-Pugh C级患者(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胆管炎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显著不同于健康人,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较高,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 周晓永白阳秋杨惠张炳勇曲波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 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硬化治疗8例,止血成功率87.5%,近期再次出血率12.5%,并发症发生率25%。择期硬化治疗13例,止血成功率92.3%,近期再次出血率8.3%,并发症发生率7.7%。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更适合于预防再出血。
- 杨惠梁宝松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317例体会
- 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美国波士顿公司和国产天医牌食管曲张静脉治疗多环套扎器。严格掌握治疗适应症;术前给以应用抑酸、保护黏膜的药物,改善食管曲张静脉表面黏膜糜烂炎性状况;...
- 贾方杨玉秀杨惠曹名波
- 关键词: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曲张静脉
- 文献传递
- 治疗性胰胆管造影4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治疗性胰胆管造影(ERCP)在治疗胆胰系统疾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治疗性ERCP45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性ERCP在各种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例中胆管结石最多,占68.36%,胆管狭窄占26.99%,胆漏者占1.99%,慢性胰腺炎占0.44%,胰腺分裂症占0.22%,胰胆管汇流异常占0.88%,胆管蛔虫症占1.12%,并发症发生率4.80%,成功率99.00%。结论治疗性ERCP对多种胆胰疾病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杨惠王修齐杨玉秀李修岭张惠丽
- 关键词:ERCP胆管疾病胰腺疾病
- 大肠息肉癌变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病理即内镜特征以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0.87%。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2.13%。大小不等腺瘤性息肉恶变率与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体积大恶变率高,且多广基无蒂或亚蒂,以绒毛状腺瘤为主。炎性息肉以≤1.0cm的为最多。结论大肠息肉的癌变以腺瘤型为主。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腺瘤体积为大绒毛结构者易癌变。
- 杨惠
- 关键词:大肠息肉大肠癌内镜特征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