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君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醋酸去氨加压素在外科中的止血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术中及术后药物止血治疗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及术后患者安全且迅速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前本院的药物止血治疗多采用止血敏、止血芳酸及维生素K1单独或联合使用。自1996年起本院的止血治疗又引入了另一种药物,即醋酸去氨加压素(商品名称Minirin)。现将本院1996年后使用Minirin作止血治疗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 杨伯君
- 关键词:醋酸去氨加压素外科止血作用
- 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27例乳腺化生性癌(MCSC)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类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27例MCSC按其化生主要成份分为:纯上皮型,包括4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鳞癌、12例梭形细胞分化的腺癌;混合型上皮/间叶化生性癌,异源性成份包括2例血管肉瘤样成份、2例横纹肌肉瘤样成份,5例伴有软骨和骨化生性成份。按照肿瘤化生性成份选择性的做免疫组化标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二步法)。结果 18例化生性癌上皮及梭形上皮细胞膜抗原(EMA)(+),14例细胞角蛋白(CK)8/18(+)、6例CK5/6(+)、8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63(+)、Her2(-),波纹蛋白(Vim)(-)。9例混有异源性间叶成份的化生性癌中,8例Vim(+),4例CK8/18(+)、CK5/6(-)、ER(-)、PR(-),Her2(-)。2例含横纹肌肉瘤样化生性癌肌红蛋白(MG)(+),MyoD1(+)。2例含血管肉瘤样化生性癌CD31、CD34(+)。5例含骨及软骨样化生性癌S-100蛋白(+)。结论 MCSC罕见,由于病理形态的多样性,分类很不统一,免疫组化多数表达上皮及间叶组织抗原,但很少表达ER,PR,易引起误诊,严格按规范取材及做免疫组化可以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 杨伯君常青
- 关键词:乳腺化生性癌组织学类型
- 胃单核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 2011年
- 0引言2001年版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中提出了髓系肉瘤的概念:它是由原始或幼稚的髓系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团块。将其分为三类,即粒细胞肉瘤,单核细胞肉瘤和有三系造血细胞或主要由红系或巨核系前体细胞构成的肿瘤。
- 谢敏常青杨伯君谈凯
- 关键词:肉瘤免疫表型
- 结直肠癌NOSE术的近期效果及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NOSE)的近期效果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北省肿瘤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8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标本经肛门取出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1例(NOSE组),传统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8例(LAP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近期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各临床指标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检出数目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OSE组术后疼痛评分(2.8±0.9分)显著少于LAP组(3.7±1.2分),(t=3.766,P<0.001)。NOSE组和LAP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6±0.8 d和3.3±0.8 d,(t=4.427,P<0.001)。NOSE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LAP组短,两组分别为7.8±4.3 d和10.3±5.4 d,(t=2.213,P=0.030)。NOSE组与LAP组患者术后第3天CD4+T细胞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且LAP组术后第3天CD4+T细胞比例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2)。术后第3天CD8+T细胞及CD4+/CD8+与术前相比,LAP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OSE组下降不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LAP组升高更加明显,两组术后第3天、第6天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NOSE术与传统腹腔镜辅助手术相比,具有更加优越的微创效果,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 胡俊杰魏少忠熊治国杨伯君Tan Kai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细胞免疫
- 骨外骨肉瘤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EO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例EOS,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35.5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或有触痛性软组织肿块。3例发生于下肢,1例发生于上肢。2例为肌纤维母细胞型EOS,1例为小细胞型EOS,1例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EOS。病理检查:(1)肉眼观见瘤体最大径平均为4cm,切面灰白,质软质脆,界限清楚。(2)镜检:肌纤维母细胞型EOS呈小叶状结构,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小细胞型EOS瘤细胞形态一致,弥漫分布。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EOS瘤细胞多形性,伴多核巨细胞。(3)免疫组织化学:4例均表达Vim,OC,1例表达OCT。4例均不表达S100、desmin、CD34、NSE及SMA。结论 EO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可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 杨伯君常青闫玉虎
-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 有关外科肠源性感染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感染是外科危重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30%以上死于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感染病灶。多数感染都是由革兰氏阳性杆菌、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这一类肠道常驻菌群所致。细菌经由肠道通过肠黏膜侵人肠系膜淋巴结及体内其他脏器中的过程,国外称之谓"细菌的移居",我们长期以来称之为"肠源性感染"。本文就外科肠源性感染涉及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个人观点。
- 杨伯君
- 关键词:肠道细菌移位
- Mile's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腹会阴联合切口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肠梗阻为术后一个严重的合并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吐呕、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本文分析总结872例Mile's术后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探讨Mile's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方式。
- 杨伯君
- 关键词:术后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