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普渡河管桥结构抗震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运用ANSYS计算程序,对云南省昆明市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普渡河跨河管桥组合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8度地震作用下管桥应力不大,变位很小,总体上是安全的.
- 李振富杨业周潜
- 关键词:地震作用时程响应分析引水供水工程
- 水电站投资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基于模糊集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 ,本文提出了水电站投资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灰局势决策模型 ,并将其运用到某集团对水电站投资方案的优选和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 ,本文建立的模型计算简捷 ,所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具体分析中 ,本文也讨论了一种确定权重的新方法。
- 李振富杨业
-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综合评价
- 管桥组合结构反应谱分析
- 2001年
- 运用ANSYS计算程序 ,对掌九鸟河引水供水工程普渡河跨河管桥组合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在 8度地震作用下管桥应力不大 ,变位很小 。
- 杨业李振富王迪
- 关键词: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引水供水工程
- 青藏高原东部第四纪地貌演化:来自原位宇宙成因核素据
- 表层地球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驱动地形地貌的演化和岩石矿物的风化以调节区域构造抬升和全球气候变化,这些过程对于维持养分输送、生命活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功能,以及自然灾害的孕育至关重要。受气候调节的剥蚀作用对于造山带...
- 杨业
- 关键词:青藏高原第四纪地貌演化
- 水电工程投资决策综合评价研究
- 水电工程的投资决策一般涉及面比较广,它包容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产投经济关系的具体内容.困此,对水电工程投资决策的综合评价,实质上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果的系统评价问题.而且水电工程的投资决策涉及到许多不确定...
- 杨业
- 关键词:水电工程综合评价
- 文献传递
- 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5年
- 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表层地球系统的核心动力学框架。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体现了系统科学的属性:构造运动首先塑造了大地地貌格局,并与气候和生态系统形成了相互作用系统;气候因子驱动地貌演变和生态系统变化;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反馈于地貌和气候。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是表层地球系统演化的核心内容。从地质时间尺度看,板块运动和地貌重组引发了区域气候变化和生物群落更替;在现代尺度上,这种耦合关系塑造了地球表层环境的动态平衡。对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的系统研究对揭示表层地球系统过程和功能以及服务机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构造与气候和地貌、地貌和气候与生态系统变化的耦合关系,旨在探索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动力学和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系统性思路。同时,青藏高原是研究这一主题的天然实验室,其独特的构造活动、复杂的地貌形态、多样化的气候带和敏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系统研究的关键平台。围绕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将帮助解决青藏高原表层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前沿科学问题,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借鉴。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发展需要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定量耦合关系与协同演化,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利用先进的实验测试与观测/监测技术,强调大数据驱动的多尺度整合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构建地球系统动态耦合模型,以期达到对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并为应对全球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理论支撑。
- 徐胜杨业张茂亮邵延秀李云帅徐海刘静刘丛强
- 关键词:地球系统科学构造抬升地貌演化风化剥蚀
- 原位宇宙成因核素深度剖面法解析非稳态地貌演化被引量:4
- 2022年
- 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在表层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10^(3)~10^(6)年尺度地表剥蚀速率模型研究中,稳定剥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然而,如何验证稳定剥蚀的合理性或如何在非稳定剥蚀地区得到可靠的剥蚀速率成为了研究难点.宇宙成因核素深度剖面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稳定剥蚀地区沉积物和风化壳剖面,计算剥蚀速率、暴露年龄和继承浓度.本文通过分析天津蓟县和云南腾冲两个典型地区花岗岩风化壳深度剖面样品中原位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浓度,使用稳态和非稳态(持续暴露、剥蚀速率变化和短期剥蚀事件)深度剖面模型解析非稳态地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两地较差的稳态模型模拟结果拟合度反映花岗岩风化壳地表均处于非稳态.^(10)Be非稳态模型结果显示蓟县剖面在千年时间尺度上经历了剥蚀速率改变或地表剥蚀事件,造成剖面处于非稳定状态.剥蚀速率变化和短期剥蚀事件模型相似的速率(14.6_(−12.9)^(+9.4)和14.7_(−14.7)^(+9.0)mm kyr^(−1))可能真实地反映了地表的长期剥蚀,而高估的剥蚀速率(39.0_(−2.3)^(+2.6)和39.0_(−2.4)^(+2.5)mm kyr^(−1))可能是由于稳定剥蚀前提假设和忽略继承性浓度所致.腾冲剖面非稳态模型结果表明,在~157ka(^(10)Be)或~127ka(^(26)Al)前风化壳剖面经历了强烈的地表剥蚀,该剥蚀事件年龄与TerminationⅡ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 6冰期结束年龄(130ka)及青藏高原地区气候波动事件年龄基本一致,可能指示了青藏高原地区由冰期向间冰期转变过程中对地表地貌的强烈改造作用.与青藏高原流域剥蚀速率研究结果对比,显示稳态假设条件下的剥蚀速率与区域构造活动强度成正相关关系,表明构造活动强烈的非稳态区域的宇宙成因核素剥蚀速率很可能由于稳态假设而被高估.因此,本文建议在构造活动强烈或气候变化明显地区,结合使�
- 杨业崔丽峰徐胜曹振平张顺成刘丛强
- 关键词:剥蚀速率地貌演化宇宙成因核素
- 大气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 2025年
- 高能宇宙射线及其次级粒子与大气和地表物质中的原子发生反应,分别生成大气和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大气成因10Be主要由散裂中子与大气中的氧和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生成,被气溶胶吸附后在大气层中迁移并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沉积到地表。相比于14C,10Be具有更长的半衰期(1.387 Ma),定年尺度可达数个百万年。相比于原位成因10Be,大气成因10Be不仅可以作为年代学和地表风化剥蚀指标,同时也可以重建古地磁场强度和古气候降水变化。大气成因10Be具有应用范围广、自然界核素浓度高和实验室前处理简单等优势,有利于核素的实验室提取和加速器质谱分析。尽管大气成因10Be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但对古地磁场强度、古气候降水、风化剥蚀通量、年代学等指标的适用性研究仍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讨论。本文综述了大气成因10Be指标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研究实例(如海洋沉积物、黄土沉积物、冰芯、河流沉积物等),探讨了大气成因10Be指标在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适用性,并初步展望了大气成因10Be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 杨睿涵杨业曹振平徐胜
- 关键词:沉降通量
- 贵州高原沉积物原位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和^(21)Ne测年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地貌演化受到区域构造抬升、气候变化和河流动力学共同调节.然而,如何通过地表剥蚀和河流下切作用来区分这些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贵州高原地区洞穴沉积物、现代河流沉积物和基岩中石英颗粒的原位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和^(21)Ne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了^(21)Ne在地质年代学中的适用性,并讨论了该地区第四纪地貌演化历史.通过^(26)Al-^(10)Be和^(21)Ne-^(10)Be核素对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石英样品中由U和Th衰变产生的核反应成因^(21)Ne含量不可忽视,同时也有可能存在继承性宇宙成因^(21)Ne.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总结了宇宙成因核素^(21)Ne精确定年须注意的几个方面:(1)评估样品中核反应成因^(21)Ne的贡献;(2)避免采集有复杂埋藏历史的样品以排除继承性^(21)Ne的影响;(3)对第四纪样品^(10)Be-^(26)Al-^(21)Ne三核素联用.基于^(26)Al-^(10)Be核素对计算出的样品埋藏年代和流域在埋藏前的剥蚀速率,我们确定了贵州高原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剥蚀速率和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不同时间尺度的^(26)Al-^(10)Be流域剥蚀速率、^(36)Cl剥蚀速率和现代河流剥蚀速率的一致性,表明贵州高原景观尺度的地表剥蚀速率可能在第四纪以来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该地区河流下切速率略高于局部地表剥蚀速率,表明区域构造抬升导致的河流动力学可能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 杨业刘彧马严马严刘丛强刘丛强王世杰Derek FABEL
- 关键词:宇宙成因核素下切速率地貌演化
- 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约束贵州涟江流域沉积物埋藏历史被引量:1
- 2022年
- 贵州喀斯特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丘陵地貌转换过渡带,区内发育多级层状地貌面,是研究区域构造-气候-剥蚀耦合作用的天然实验场。本文测定了贵州省惠水县境内涟江I级阶地沉积物中原位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浓度,通过暴露-埋藏模型对沉积物埋藏历史和物源进行研究。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涟江流域单核素剥蚀速率(^(10)Be平均剥蚀速率为10.85±0.97 m/Ma)显著低于贵州高原其他流域。结合双核素暴露-埋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更新世以来沉积物样品可能经历了复杂暴露-埋藏-再暴露过程,其物源可能是异地埋藏或洞穴堆积等非稳态剥蚀区。宇宙成因核素对^(26)Al-^(10)Be联用能有效判别非稳态剥蚀过程,弥补了单核素不能表征沉积物埋藏历史的不足。
- 张顺成杨业崔丽峰徐胜
-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剥蚀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