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
- 作品数:17 被引量:1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被引量:53
- 2017年
- 目的分析某院重症医学科(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原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2016年6月ICU俯卧位通气患者相关资料,找出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多发部位,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实施俯卧位通气患者共13例,其中6例患者在通气过程中发生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46.1%,且均为多发压疮(2处以上),共发生压力性损伤21处,Ⅱ度压力性损伤13处。结论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ICU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护理手段,完善护理流程。对于俯卧位通气的患者,要做到预见性的护理,做好皮肤的保护,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 毛秋瑾李纯
-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压疮护理
- 一例颈髓损伤伴全瘫患者应用无创经气道咳痰机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3年
- 颈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可导致支配呼吸肌的神经传导障碍,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机体不能维持足够的肺活量及呼吸强度,咳嗽无力,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造成肺部感染。而淤积于肺底的痰栓,又会阻塞下呼吸道,引起肺不张。
- 毛秋瑾梁钰李纯常芸
- 关键词:颈髓损伤护理
- 对接受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谵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对接受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谵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5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13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68)。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DRS评分、谵妄的发生率、谵妄累计的时间、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及其在ICU停留的时间。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DRS评分和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谵妄累计的时间、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在ICU停留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其谵妄的发生率,缩短其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在ICU停留的时间。
- 刘丹丹李纯
- 关键词: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老年患者综合护理谵妄
- 重症监护病房“三维”访视模式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心脏疾病的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难以预料,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较大影响,患者常处于焦虑状态。且术后还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和治疗,由于ICU环境复杂封闭、仪器嘈杂,及亲人不在身边,也造成了患者及家属精神紧张、猜疑,满意率低下的状态。许多研究证明,ICU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对促进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ICU护理质量有明显作用。
- 毛秋瑾陈玉红常芸李纯梁钰冯萍
-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脏手术患者焦虑状态术前宣教探视制度生理心理
- 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呼吸道管理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总结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的呼吸道管理经验,规范俯卧位通气的呼吸道管理方法,保证俯卧位通气效果。方法对11例中重度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期间,规范进行呼吸道管理,在治疗前后对比血气分析结果,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合指数P(O_2)/FiO_2,监测生命体征和呼吸力学指标。结果 11例患者共实施31例次俯卧位通气,其中29例次(93.5%)俯卧位1h、4h时P(O_2)、P(O_2)/FiO_2均升高(P<0.001),P(CO_2)、气道峰压、呼吸系统顺应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过程中落实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包括充分做好翻身前人工气道评估与准备,体位转变过程中人工气道的护理和俯卧位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可有效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达到良好效果。
- 李纯毛秋瑾汪慧孙芳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呼吸道
- 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的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实施被引量:37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30例,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n=12)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指导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比较两组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EN耐受情况、72 h内70%目标热量达标率、达70%目标热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俯卧位通气时间、俯卧位通气前后前白蛋白指标及ICU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达70%目标热量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喂养量及72 h内70%目标热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在指导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规范早期肠内营养方案,及早发现并积极防治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对提高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 李琳李纯陈静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肠内营养
- 急救性自体血回输应用于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
- 2020年
- 总结69例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大量失血患者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液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加强病情监测;落实各项检查与评估;大量失血的救治与护理;自体血回收与回输的护理;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等.69例患者术后4 h出血引流量(938.01±296.04),回输自体血(604.35±392.46)mL,回输自体血期间患者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7例(39.1%)患者因术后持续大量出血,再次行剖胸止血术.经过积极的救治与护理,患者均顺利转出至外科病房并痊愈出院.
- 张国新李纯
- 关键词:急救瓣膜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护理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口渴的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3
- 2019年
- 目的调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拔管后禁食禁饮期间口渴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20例。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测量患者的口渴评分和静息唾液流率,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患者术后口渴的影响因素。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在拔管后6 h内的口渴发生率为100%,口渴评分为(6.20±1.90)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口渴程度逐渐增强。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口渴评分与术后体温、呼吸频率、血钠浓度、尿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2、0.105、0.209、0.258;P<0.05),与术后液体平衡量、静息唾液流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0.222、-0.56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静息唾液流率和液体平衡量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口渴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口渴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中应关注心脏术后患者的口渴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口渴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 刁齐翔陈玉红李纯蒋琦琦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口渴
-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呼吸道的管理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42012年12月93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施行了孙氏手术的患者,术后采取关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监护,预防呼吸道感染,掌握撤离呼吸机指征,做好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手术痊愈出院87例,死亡6例(6.45%),术后并发低氧血症38例,均顺利脱离呼吸机,痊愈出院。结论经过细致规范的呼吸道管理,能有效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 李纯梁钰汪慧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呼吸道
- ICU护士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了解ICU护士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在ICU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ICU护士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问卷,对南京市15所三级综合医院的33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2.91%的ICU护士从未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医生对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态度是ICU护士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部分ICU护士未重视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需提升护士早期下床活动相关知识及医生对早期下床活动的态度,以促进ICU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 张艳李纯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下床活动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