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综合征
  • 2篇动脉瘤
  • 2篇神经卡压
  • 2篇神经卡压综合...
  • 2篇囊状
  • 2篇囊状动脉瘤
  • 2篇卡压综合征
  • 2篇DSA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模型
  • 1篇胸廓
  • 1篇胸廓出口
  • 1篇胸廓出口综合...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液动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机构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李建伟
  • 4篇顾玉东
  • 4篇陈德松
  • 2篇沈天真
  • 2篇蔡佩琴
  • 2篇袁伟
  • 2篇李文彬
  • 2篇陈星荣
  • 2篇张福麟
  • 1篇方有生
  • 1篇张福麟
  • 1篇陈德荣
  • 1篇陈琳
  • 1篇华秀云
  • 1篇黄祥龙
  • 1篇汪守中
  • 1篇冯晓源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1998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五例被引量:5
1998年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很少见。3年来笔者先后医治5例,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0~40岁。均以颈部及肩胛部不适,肩外展无力为主要症状。检查时发现冈上、下肌萎缩...
陈德松陈琳李建伟顾玉东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肩外展肩胛部肌萎缩
囊状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DSA、彩色多普勒与病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探讨囊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瘤生长、血栓形成或破裂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8只犬制成三种类型(单侧型、分叉型和末梢型)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术后2、4周分别进行DSA、彩色多普勒检查,然后将犬处死进行病理观察。结果DSA、彩色多普勒能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类型,瘤体内血液循环状态。DSA、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瘤的远侧缘、顶部、近侧缘为层流,瘤腔为湍流。三种类型动脉瘤模型既有相同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又有各自的特点。第4周时动脉瘤颈部、顶部、瘤内有血栓形成。结论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直接影响动脉瘤的生长、血栓形成、破裂。
李文彬沈天真陈星荣黄祥龙冯晓源汪守中袁伟李建伟华秀云张福麟
关键词:动脉瘤血液动力学DSA彩色多普勒
锁骨后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1998年
锁骨后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的手术治疗陈德松蔡佩琴李建伟顾玉东(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200040)1990年3月至1993年4月,我们为5例锁骨后巨大侵袭性纤维瘤作手术治疗,其中1例反复发作。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1例,女4例,年龄最大33岁,最小1...
陈德松蔡佩琴李建伟顾玉东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外科手术纤维瘤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新认识——解剖学与临床观察被引量:34
1998年
目的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因。方法对30具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小斜角肌及前中斜角肌的起始部进行解剖研究;对53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患者(1966~1994年45例,1996~1997年8例)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解剖研究发现小斜角肌的出现率为883%,T1神经根或其下干在小斜角肌近段起源的腱性组织上跨过;前中斜角肌在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均有起点,C5、C6神经根从前中斜角肌的交叉腱性起点中穿过。45例1966~1996年手术者中,有颈肩痛症状者34例,术后17例颈肩痛症状仍存在,其中7例加重;8例1996~1997年手术者中,7例有颈肩痛,术中切断前中斜角肌在C5~6神经根旁的腱性纤维组织,术后仅有1例仍有颈肩部不适。结论小斜角肌的腱性纤维是臂丛神经下干或T1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前中斜角肌在C4~5横突前后结节的交叉腱性起点是压迫C5~6。
陈德松方有生李建伟李建伟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解剖学病因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被引量:10
1998年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陈德松1陈德荣2蔡佩琴1顾玉东1李建伟31994年4月~1996年2月,我们收治了7例下肢麻痛患者,经反复检查,发现大腿外侧上方针刺感觉显著减退,髂前上棘下方1.5cm~3.0cm处叩之发麻,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均经局...
陈德松陈德荣蔡佩琴顾玉东顾玉东
关键词:神经卡压综合征股外侧皮神经
犬囊状动脉瘤模型的DSA和病理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及其与动脉瘤发展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8条犬制成3种类型(单侧型、分叉型、末梢型)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术后2周、4周分别进行IADSA检查,然后将犬处死,进行病理研究。结果:IADSA不仅可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类型、瘤颈和瘤体伸展方向,而且可见瘤体内血液循环状况。不同类型的动脉瘤模型既有相同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与动脉瘤与载瘤动脉之间不同形态有关。4周时动脉瘤颈部和顶部有血栓形成。结论: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是动脉瘤生长、血栓形成或破裂的重要因素。
李文彬袁伟李建伟李建伟张福麟张福麟
关键词:DSA动脉瘤囊状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