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璋
- 作品数:124 被引量:238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心包积液淋巴转归的影响
- 2005年
- 徐坚李继承王宁夫张邢炜李佩璋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心包积液淋巴孔
- 埋藏式心脏起搏207例体会
- 1994年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在1982~1992年10年间为207例患者首次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并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陈君柱朱建华徐秋萍郑良荣黄元伟郑峰葛琼珊章希贤李佩璋吴欣朱毓仁刘星马辉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埋藏式适应证并发症
- 射频导管消融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方法总共9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男7例,女2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手术,其中肥厚型心肌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所有患者术前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提示为单形性室速。9例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行起搏标测室速折返环出口或病灶起源点,如果起搏QRS波形态至少有11导联与诱发室速QRS波形态相同,且S-QRS间期≤20ms,则判断为消融靶点,在此部位行多靶点消融。结果 9例患者中,4例为右室流入道室速,3例为右室流出道室速,1例为左室流入道室速,1例为左室流出道室速。其中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术中出现三种室速形态而放弃手术。其余8例患者分别消融3~11个靶点,其中2例手术失败。1例患者1周后再次行射频消融手术失败。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0~42(30.65±8.72)月,其中6例患者(包括1例2次手术者)无室速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能有效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单形性室速;起搏标测手段在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射频消融中有其应用价值。
- 王振东凌峰王宁夫李佩璋
-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射频导管消融
- 家族性心肌致密化不全
- 2008年
- 马辉潘浩来蕾王宁夫李佩璋
- 关键词:心肌致密化不全家族性胚胎发育异常家族聚集性心脏超声心内膜
- 急性心肌梗死时QT离散度与心肌存活性的研究
- 2000年
- 康昆卢英民李佩璋陈颖毛焕元
- 关键词:QT离散度心肌顿抑心肌冬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存活性
- 心肌酶谱和肌红蛋白在早期反映射频消融心肌损伤中的评价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比较肌红蛋白与心肌酶谱在反映心肌损伤中的敏感性 ,探讨心肌损伤与射频消融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7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患者分别在血管穿刺术后、心内电生理检查后、射频消融术后即刻和术后第 3天检测心肌酶学指标与肌红蛋白 ,计算各个亚组的消融总能量。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 ,AST、LDH、HBDH和Mb浓度升高 ,且以Mb的升高幅度最大 ,LDH次之 ,而CK及CK MB在整体上没有差别。术后第 3天 ,所有指标均恢复到基线水平。LDH、HB DH和Mb的升高主要表现在右侧旁路组和AVNRT组中 ,而且血浆水平与各个亚组的射频消融总能量成正比。结论 心肌酶学指标可以反映射频消融产生的心肌损伤 ;早期反映射频消融后心肌损伤的指标以肌红蛋白最敏感 ,LDH次之 ,然后为HBDH和AST ,而CK和CK MB变化不大 ;心肌酶学指标的升高程度与射频消融总能量成正比 ,右心消融 (右侧旁道和AVNRT )的心肌损伤程度重于左心消融 (左侧旁道 )。
- 凌峰邱国松李佩璋吴欣马辉张邢炜金建芬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肌红蛋白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室上性心动过速
- 医疗资源消耗对比研究报告被引量:2
- 1996年
- 通过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中心、中国浙江省浙江医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市第一医院医疗资源消耗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加强区域医疗规划,调整医院结构,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建议。
- 赵怀峰陈普崇钱静仙李东鸣金宏义严静洪飞黄鉴政张佩莉丁美萍俞峰付国胜徐耕江祥辉楼荣灿周星明许莉莉李佩璋朱毓仁马辉祁建伟卢品勉
- 关键词:医疗资源平均住院日医院管理
- 氯沙坦与苯那普利单独和联合治疗高血压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评价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对AngⅡ的影响。方法:90 例高血压病患者, 30 例接受氯沙坦(LOS)治疗, 30例接受苯那普利(Ben)治疗,30 例接受氯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Com )治疗,均为口服片剂,对照观察6 周。结果:Los与Ben 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86.6% ,Com 组总有效率为96.6% , 优于Los组和Ben 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氯沙坦使AngⅡ增高, 苯那普利使AngⅡ下降, 分别与治疗前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Los组为12.5% , Ben 组为23.3% ,Com 组为13.3% 。Ben 组与Los组和Com 组分别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 徐云校梅志敏李波李佩璋蔡汉炯寿霞芳
- 关键词:氯沙坦高血压
- 葛根素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对原癌基因c-fos和bcl-2蛋白质以及凝血酶受体(TR)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以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细胞周期分析法观察凝血酶及葛根素对VSMC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在凝血酶及葛根素作用24h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fos和bcl-2蛋白表达,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R mRNA的表达。结果 凝血酶对VSMC有明显促增殖作用,促增殖效应在24h末达峰值(细胞计数凝血酶组8.64×10^4/ml±0.12×10^4/ml,对照组4.20×10^4ml±0.11×10^4/ml,P〈0.05),且凝血酶浓度在0.1~1.0U/L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葛根素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细胞增殖、DNA合成以及VSMCc—fos和bcl02蛋白的表达(葛根素浓度为1.5×10-3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42.6%±5.2%、58.2%±7.9%、44.5%±7.5%和39.6%±6.4%,均P〈0.05);高浓度(1.5×10-3mol/L)的葛根素可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TR mRNA上调(抑制率为17.6%±1.7%。P〈0.05)。结论 葛根素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VSMC增殖,这可能与其抑制c-fos和bcl-2蛋白有关,并部分与其抑制TR mRNA表达有关。
- 许轶洲王宁夫李佩璋吴欣凌峰张邢炜
- 关键词:凝血酶葛根素血管平滑肌细胞
- 炎症因子在评价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中的作用研究
- 张邢炜高炎葛均波李佩璋王宁夫杨建敏潘浩周亮
-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近年的研究表明冠脉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发病机制,炎症对ACS的发生、发展、预后起重要作用。发现简单实用的能准确识别患者冠脉内是否存在不稳定斑块的方法,可以及时...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