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岩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矫治
  • 4篇矫治技术
  • 3篇隐形矫治
  • 3篇正畸
  • 3篇托槽
  • 2篇牙列
  • 2篇牙列拥挤
  • 2篇正畸修复
  • 2篇前牙
  • 2篇轻中度
  • 2篇龈下
  • 2篇无托槽隐形矫...
  • 2篇根折
  • 2篇安氏
  • 1篇牙病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骨折
  • 1篇牙颌
  • 1篇牙颌畸形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7篇李丽岩
  • 1篇陈桦
  • 1篇舒广

传媒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全国第十二届...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成人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检验其疗效。方法:选择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安氏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成人患者31例。设计为牙弓扩展、个别牙邻面去釉或拔除一颗下切牙。通过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每2周患者自行更换下一副矫治器,4~6周来院复诊1次。结果:31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整齐、无间隙,上下中线正(拔除1颗下切牙的除外),覆、覆盖关系正常,双侧磨牙中性关系不变。矫治时间8~14个月。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矫治成人安氏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疗效确定。
李丽岩舒广陈桦
关键词:隐形矫治
隐形矫治技术矫治成人严重拥挤后复发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近年来,随着成年人要求矫正牙颌畸形的患者量迅速增加,对矫治过程中的美观舒适要求越强烈。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就是在跨入21世纪以后在口腔正畸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新兴的正畸技术。该技术没有与传统固定正畸技术一样的托槽和矫正弓丝等装置,满足了患者对矫治过程舒适美观的要求。其生产和加工过程是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等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并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现介绍1例用该技术矫治的牙列拥挤的病例。
李丽岩
关键词:矫治技术固定正畸技术口腔正畸学复发成人牙颌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临床应用
目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成人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检验其疗效.方法:选择要求矫治器具有美观性和舒适性的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成人患者11名.1.治疗前后取全口研究、记存模型,拍摄全(牙合)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
李丽岩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联合使用以完成拔牙病例的矫治目标,评价联合矫治的意义。方法:选择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21例成人拔牙病例,设计为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双尖牙或四颗双尖牙,排齐牙列,内收上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磨牙关系中性或完全远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微螺钉种植体和片段弓技术,以及固定矫治技术,增强支抗和控制转矩。结果:21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整齐,关闭了拔牙间隙,改善前牙覆、覆盖关系,磨牙关系中性或完全远中。矫治时间平均23个月,其中隐形矫治时间平均17个月,占用整个治疗时间的76%。结论:联合矫治充分发挥隐形矫治的美观舒适性和固定矫治对牙齿三维有效控制的特性。扩大了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适应证,在一定阶段内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李丽岩
关键词:固定矫治联合矫治拔牙病例
前牙龈下1/3根折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前牙位于口腔前区最突出部位,易受伤而致折断,单纯冠折病例先行根管治疗再做桩冠修复己是常规疗法.本文就2002年9月一2005年3月来我科就诊的前牙跟下1/3根折的8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讨论。
李丽岩
关键词:根管治疗正畸修复残根修复前牙
文献传递
前牙龈下1/3根折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被引量:8
2008年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2年9月-2005年3月来我科就诊的前牙龈下1/3根折的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18-35岁。8例共11颗牙,X线检查未发现牙槽骨骨折。根较长且断端根面位于龈缘下2~3mm,或至少有一侧位于龈缘下2-3mm。治疗修复后经过3~24个月随访复查,达到了牙齿美观稳定,承受正常压力而无主观症状,牙龈形态色泽正常,X线片检查未出现根尖及牙周病变。
李丽岩
关键词:正畸修复前牙根折龈下牙槽骨骨折X线片检查
龋病治疗失败146例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主要针对龋病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求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龋病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146例龋病治疗失败病例的就诊原因分类,分析各自失败原因,加以比较。结果:以继发龋或去腐不全最多60例,占41%,属预防的薄弱环节,又是难点重点;洞形制备不良30例,占21%;充填物不良17例,占12%;意外露髓14例,占10%;其他25例,占16%。病人复诊原因:充填物折裂松动占首位83例占63%,牙髓根尖周炎36例占27%,龈病或食物嵌塞13例占10%。结论:高度重视龋病诊断、治疗的各个环节,明确诊断,彻底去腐质,严格制洞标准,制备合格洞形,正确充填,最大限度减少失败的可能因素。
李丽岩
关键词:龋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