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学文

作品数:74 被引量:330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篇成像
  • 12篇护理
  • 10篇磁共振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肿瘤
  • 6篇腺瘤
  • 5篇弥散
  • 5篇黑质
  • 5篇干预
  • 5篇病人
  • 4篇腮腺
  • 4篇纹状体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4篇灌注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MR灌注
  • 3篇胆管

机构

  • 30篇东莞市人民医...
  • 29篇云南省第一人...
  • 16篇云南中医药大...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淮南第三矿工...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65篇方学文
  • 15篇郑晓林
  • 12篇胡涛
  • 8篇邹玉坚
  • 8篇刘琼
  • 6篇金丽芬
  • 6篇胡炎兴
  • 5篇黎见明
  • 5篇张安
  • 4篇周国华
  • 4篇沈君
  • 4篇陈曌
  • 3篇石铸
  • 3篇李维佳
  • 3篇肖卫民
  • 3篇陈仰昆
  • 3篇姚兆友
  • 3篇邓小丽
  • 2篇赵东晖
  • 2篇梁碧玲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CT和M...
  • 3篇中国老年保健...
  • 3篇全科护理
  • 3篇循证护理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卫生软科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西医结合护...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1999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扩散峰度成像及动态增强MRI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Warthin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腮腺PA患者及21例Warthin瘤(31个病灶)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定量参数平均峰度(MK)值、平均扩散率(MD)值及半定量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对PA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PA组患者的年龄[(37.9±10.8)岁]小于Warthin瘤组[(64.2±11.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P<0.0001);PA组男女比例(7:6)与Warthin瘤组(1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PA组与Warthin瘤组的动态增强TIC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80,P=0.0000),PA组以Ⅰ型为主,Warthin瘤组以Ⅱ、Ⅲ型为主。PA组的MD值[(1.9337±0.5528)×10^(-3)mm^(2)/s]高于Warthin瘤组[(1.2664±0.347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5,P=0.0070),PA组的MK值(0.5151±0.1375)低于Warthin瘤组(1.0291±0.1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23,P=0.0000)。以MD值>1.671×10^(-3)mm^(2)/s诊断为PA,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7,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87.10%;以MK值<0.7861诊断为PA,鉴别诊断两者的AUC为0.9876,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32%;以Ⅰ型曲线诊断为PA,Ⅱ或Ⅲ型曲线诊断为Warthin瘤,鉴别诊断两者的AUC为0.8883(P<0.05),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100%。结论:PA与Warthin瘤的TIC类型、MD值、M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KI及DCE-MRI有助于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
胡涛刘琼邹玉坚姚兆友方学文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淋巴瘤
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员核心能力现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从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核心能力及其国内外现状方面探讨老龄化严峻形势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养老护理员核心能力提升的迫切性,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护理员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以及培训模式奠定基础。
迟莲金丽芬方学文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人口老龄化
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并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例HCP患者临床资料汇总并对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可合...
李庆军肖卫民马荣赵东晖方学文
双侧肢体症状帕金森病人黑质、纹状体的MRS应用研究
方学文胡涛张安胡炎兴黎见明周国华陈仰昆石铸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方学文马红
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2
2020年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对肿瘤终末期患者尊严、生命质量及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住肿瘤科的88例肿瘤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实施肿瘤常规照护,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尊严水平;采用t检验对干预后两组患者优逝的10个核心因子及总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生命质量和尊严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优逝的10个核心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有效提升了肿瘤终末期患者的尊严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和死亡质量。
肖兴米马燕石英方学文宋娉郭雁鲁彦君胡铖曦
关键词:恶性肿瘤尊严生命质量
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痴呆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阐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对痴呆患者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计划的必要性、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提出痴呆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策略,即确定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实施时间,提高大众对痴呆患者适用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丰富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痴呆患者中的干预方式,以期为国内痴呆患者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王红倩方学文马燕韩梦景唐文嘉
关键词:痴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失眠共病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质性研究
目的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失眠患者的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失眠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阻塞性睡眠呼...
张晓艳方学文吕云辉关守萍宋娉李红梅
关键词:失眠低通气持续正压通气依从性
文献传递
ADC和FA值检测早期帕金森病纹状体、黑质的微观结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ADC和FA值检测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纹状体和黑质微观结构变化的可能性。方法纳入经临床确诊的PD患者30例及与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DTI序列行全脑扫描,分析豆状核、尾状核头、黑质区域的ADC值、FA值,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左右两侧豆状核、尾状核头和黑质ADC和FA值的差异在PD组、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两侧结果,PD组尾状核头ADC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PD组黑质F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余部位ADC和FA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和FA值对于检测早期PD患者纹状体、黑质微观变化有一定的价值,可为早期PD的病理改变提供客观证据。
胡涛方学文郑晓林刘琼张安黎见明胡炎兴周国华
关键词:各向异性分数黑质纹状体扩散张量成像帕金森病
ADC、FA值诊断急性期、慢性早期脑梗死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ADC、FA值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ADC、FA值的变化同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6例并分为康复较好组和康复较差组,分别测定梗死区及对照区(对侧位置对称、面积相同的部位)的ADC、FA值,分析比较ADC、FA值在脑梗死急性期及慢性早期的差异。结果①梗死区急性期ADC值较对照区低(P<0.05),慢性早期ADC值同对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梗死区慢性早期ADC值较急性期升高(P<0.05)。②急性期、慢性早期梗死区FA值均较对照区低(P<0.05),且梗死区慢性早期FA值较急性期降低(P<0.05)。③康复较好组、康复较差组的ADC及FA值在急性期、慢性早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急性期、慢性早期ADC及FA值的变化有一定规律。
胡涛黄穗乔郑晓林方学文钟镜联刘琼肖芳黄莉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