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新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创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及MR活体示踪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常见的急重症,其损伤严重、预后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是一种非造血系统的成体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培养、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是细胞移植的首选种子细胞。目前,BMSC已进入临床疾病治疗的研究。文中就BMSC治疗TBI及其MR活体示踪进展作一综述。
- 彭德新陈自谦
- 关键词:脑创伤示踪
- 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用于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
- 陈自谦赵春雷刘耀倪萍钟群白伟彭德新
- 数字化钼钯X线与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和5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G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线圈,DWIb值分别为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测量病灶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钼钯X线发现钙化灶36例,其中乳腺癌16例。4组b值乳腺癌及良性病变,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b=10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以ADC值为1.23×10-3 mm2/s作为诊断阈值与钼靶进行比较,乳腺钼钯X线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8%、67.7%、54.3%、69.8%;DWI分别为90.0%、59.4%、56.3%、91.1%。结论 DWI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但乳腺X线摄影可以很好地显示钙化灶,两者结合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 白伟陈自谦叶友强刘耀彭德新
- 关键词:钼靶扩散加权成像
- 胃肠道恶性肿瘤直肠种植转移的影像表现
- 彭德新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首次换液模式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细胞的培养时间、数量及纯度是影响干细胞移植的关键因素,优化体外细胞培养模式可以提高移植的成效。目的:观察不同的首次换液模式、相同的后期换液条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时间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首次换液方式分为以下6组:24h半量换液组、24h全量换液组48h半量换液组、48h全量换液组、72h半量换液组、72h全量换液组,以后每4h全量换液。记录各组第0~3代培养时间及细胞纯度。结果与结论:各组培养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6.455,P<0.05),48h全量换液组最短,24h全量换液组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全量换液组各代细胞纯度均最高,72h半量换液组各代细胞纯度均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获细胞CD29、CD90阳性,CD34、CD45阴性,可以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首次换液方式能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周期及其纯度,48h半量换液为最佳首次换液方式。
- 倪萍陈自谦彭德新白伟
- 关键词:纯度周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换液模式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培养换液模式。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BM-MSCs,按首次换液方式分为以下6组:A组24h半量换液;B组24h全量换液;C组48h半量换液;D组48h全量换液;E组72h半量换液;F组72h全量换液,以后各组每48h全量换液。记录各组第0代至第3代(P0~P3)培养时间及细胞纯度,通过传代培养、扩增,倒置光学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体外向成骨、脂肪方向诱导分化,并通过特异性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各组培养总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46.455,P<0.05),D组最短(16.61±1.61)d,B组最长(21.50±1.70)d,B、D组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代纯度均最高,P3纯度达(90.84±2.19)﹪。E组各代细胞纯度均为最低,P3纯度为(76.04±3.21)﹪。P3纯度比较,B、E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获细胞CD29、CD90阳性,CD34、CD45阴性,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MTT检测显示细胞增殖能力良好。结论首次换液方式能影响大鼠BM-MSCs的培养周期及其纯度,48h半量换液为最佳首次换液方式。
- 彭德新陈自谦倪萍白伟
- 关键词:纯度周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用于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
- 目的 对比研究18F-FDG PET/CT 脑显像与EEG 用于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152 例,其中男108 例,女44 例,年龄范围3~59 岁.所有患者行18F-FDG ...
- 陈自谦赵春雷刘耀倪萍钟群白伟彭德新
- 关键词:术前定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
- 成人型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MRI诊断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成人型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型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MRI资料,包括平扫及增强、弥散加权扫描图像,测量肿瘤实性部分表观弥散系数,同时测量同层面脑干表观弥散系数,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病例均为单发,左侧14例,右侧10例,肿瘤病灶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轻中度强化,肿瘤ADC值(1.14±0.39)与脑干ADC值(4.11±1.49)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成人型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彭德新陈自谦李忠明刘伟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成人磁共振成像
- 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用于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
- 目的对比研究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用于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152例,其中男108例,女44例,年龄范围3~59岁。所有患者行18F-FDG PET/CT脑显...
- 陈自谦赵春雷刘耀倪萍钟群白伟彭德新
- 关键词:颞叶癫痫EEG术前定位
- 文献传递
- 调强放疗与电子线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损伤的对比分析
-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放疗与电子线放疗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肺损伤的发生率、肺损伤范围的差异程度,为优化放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69例,75例接受电子线放疗,94例接受调强放疗,放疗前定位CT均显示肺...
- 彭德新
-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疗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