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中

作品数:12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审计
  • 3篇内部审计
  • 3篇会计
  • 2篇信息不对称
  • 2篇受托
  • 2篇受托责任
  • 2篇历史分析
  • 2篇例证
  • 2篇例证分析
  • 2篇内部人
  • 2篇内部人交易
  • 2篇交易
  • 2篇村居
  • 1篇代理
  • 1篇代理理论
  • 1篇独立性
  • 1篇新论
  • 1篇信息含量
  • 1篇信息质量
  • 1篇业绩

机构

  • 11篇南京审计大学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北京国家会计...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紫光测控有限...

作者

  • 12篇张耀中
  • 3篇郑石桥
  • 3篇吕君杰
  • 2篇刘世林
  • 2篇孙娜
  • 2篇曾庆生
  • 2篇李晓
  • 1篇李爽
  • 1篇倪敏
  • 1篇王家新

传媒

  • 4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新疆财经
  • 1篇金融研究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现代管理科学
  • 1篇中国会计与财...
  • 1篇苏南科技开发
  • 1篇中国审计(特...
  • 1篇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建立乡镇政府审计机关的必要性--基于审计需求和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被引量:12
2016年
以资源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环境不确定性,这些是主要的审计需求因素,独立性和审计成本是影响委托人构建或选择审计主体的主要因素。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分析,乡镇政府各行政部门、乡镇直属事业单位、村居集体经济组织、乡镇集体经济企业、村居委员会这些组织对乡镇政府审计机关作为优先审计主体有着稳定和相当规模的需求,从独立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两个视角,为了满足乡镇审计需求,组建乡镇政府审计机关是完全必要的。
王家新郑石桥吕君杰张耀中
关键词:审计需求审计主体政府审计制度
中外受托责任的历史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文章从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对中外受托责任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发现西方的委托代理理论不能解释我国国企受托责任关系的现状。路径依赖效应强调了变革初始条件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国企改革中忽略了初始条件的设计,才导致了众多问题的出现和前行的艰难。在缺乏支持性制度的条件下,内部审计功能也难以奏效。
张耀中刘世林
关键词:内部审计受托责任历史分析
政治关联、分析师跟踪与内部人交易的信息含量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研究了我国内部人交易行为对公司股票未来中长期超常回报的预测能力。经验证据表明,整体而言,内部人交易能够预测公司未来超常回报,但其预测能力受到公司政治关联、分析师跟踪、控股权性质等因素影响。具体而言,与无政治关联公司相比,高级别政治关联公司内部人交易信息含量更高,而低级别政治关联公司内部人交易信息含量不显著;高级别政治关联对公司内部人交易信息含量的影响与公司控股权性质有关,高级别政治关联的民营控股公司内部人交易信息含量显著高于高级别政治关联的国有控股公司;分析师跟踪显著降低了内部人交易的信息含量,但未能更多地降低高级别政治关联公司内部人交易的信息含量。本文主要贡献包括:第一,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了政治关联对内部人交易行为的影响,拓展了国内外内部人交易研究的视角;第二,首次从内部人交易角度验证了证券分析师跟踪对降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的积极意义,丰富了我国分析师研究文献。本文发现不仅可以提醒投资者甄别不同公司内部人交易的信息含量,以赚取中长期超常回报;而且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监督相关类型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行为提供了借鉴意义。
曾庆生张耀中
关键词:内部人交易信息含量政治关联
论受托责任关系的异质性
2007年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中外受托责任的历史进行了比较,发现由于路径依赖效应,导致国企受托责任关系断裂,从而西方的委托代理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因此,本文从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提出,改革初始条件的忽略导致了规则的缺失;在没有规则的条件下,内部审计功能也难以奏效。
张耀中刘世林
关键词:内部审计受托责任历史分析
村居审计体制: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审计体制是审计效果的基础性制度,它通过审计独立性、审计资源配置和审计成果应用三条路径影响审计效果。根据村居审计主管部门和组织模式,目前的村居审计体制有6种情形:审计机关/集中模式,审计机关/派驻模式,审计机关/乡镇模式,农经部门/集中模式,农经部门/派驻模式,农经部门/乡镇模式。不同的审计体制下,审计独立性、审计资源配置、审计成果应用均存在差异,所以审计效果也存在差异。从审计效果来看,审计机关/乡镇模式是首选体制,审计机关/派驻模式和农经部门/乡镇模式是备选体制,其他审计体制都存在某种缺陷。在法律上确认乡镇政府层级审计机关的设置是提升村居审计效果的关键因素。
郑石桥吕君杰张耀中
关键词:审计效果审计独立性审计资源配置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新论
2007年
本文通过对现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内部审计需要进行模式创新,实现组织战略、管理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组合,促进商业银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张耀中刘世林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审计模式
信息不对称、交易窗口与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回报被引量:52
2012年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通过比较定期财务报告披露前窗口与其他窗口内的内部人交易短期和中期超常回报差异,以检验内部人在报告披露前窗口的交易是否利用了非公开信息。证据表明,中小板公司内部人在定期报告披露前窗口利用信息优势获取了短期和中期相对超常回报,而主板公司内部人交易不存在此现象。与法律监管效应一致,中小板公司内部人亲属在报告披露前窗口利用信息优势交易赚取短期回报的动机强于内部人本人,内部人本人在报告前窗口的锁定期交易未利用信息优势,而在非锁定期交易利用了信息优势。
曾庆生张耀中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基于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视角的会计信息思考被引量:8
2008年
文章在系统分析会计信息与审计质量、公司治理之间相互联动关系的历史演进与现行态势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公司治理的实质性变化将有利于会计和审计质量的改进,而强制的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将有利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提高。
孙娜张耀中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审计质量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的业绩下降之谜——基于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在不同制度背景的市场环境中,公司股权再融资后均出现业绩下降现象。本文指出,造成业绩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一冲突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通过引发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导致公司业绩下降。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运用Myers和Majlu(f1984)的模型框架,对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后的会计业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配股后公司业绩出现了显著下滑,在股权集中的治理结构下,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造成业绩下滑的直接原因,包括配股前的盈余管理和配股后的圈钱行为;公司治理结构对业绩下降具有重要影响,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发生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大,配股后的业绩下滑程度也越严重。
倪敏张耀中
关键词:股权再融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会计业绩
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投资与审计定价——以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为视角被引量:15
2011年
通过对2001年—2009年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相关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后发现,在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中,行业专门化的审计师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获取审计收费溢价,进而获得超额利润,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之有效的一种竞争战略。
李爽李晓张耀中孙娜
关键词:审计定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