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芝

作品数:95 被引量:493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4篇小麦
  • 23篇滴灌
  • 21篇冬小麦
  • 19篇春小麦
  • 14篇棉花
  • 14篇间作
  • 11篇遮阴
  • 11篇膜下滴灌
  • 11篇高产
  • 10篇光合特性
  • 9篇栽培
  • 8篇氮量
  • 8篇施氮
  • 8篇施氮量
  • 8篇间作模式
  • 7篇水分
  • 7篇根系
  • 6篇氮肥
  • 6篇土壤
  • 6篇基因

机构

  • 83篇新疆农业科学...
  • 19篇新疆农业大学
  • 17篇石河子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喀什地区农业...
  • 3篇奇台县农业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五师农科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昌吉州农业技...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95篇张宏芝
  • 40篇赵奇
  • 35篇王重
  • 35篇樊哲儒
  • 34篇李剑峰
  • 33篇张跃强
  • 27篇陈兴武
  • 27篇雷钧杰
  • 22篇乔旭
  • 22篇高新
  • 18篇薛丽华
  • 16篇高永红
  • 14篇张旺锋
  • 13篇罗宏海
  • 13篇李广阔
  • 12篇高海峰
  • 12篇张永强
  • 9篇张亚黎
  • 7篇夏建强
  • 6篇赛力汗·赛

传媒

  • 37篇新疆农业科学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农村科技
  • 3篇杂草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棉花学报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新疆农垦科技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农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6
2012年
为了探讨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核桃-小麦间作(简称"核-麦间作")条件下研究了核桃树遮荫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核-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冠下区小麦的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和旗叶、倒2叶、倒3叶的净光合速率均明显小于远冠区,且不同品种间具有相同的规律。烟农22在冠下区和远冠区的净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均明显高于DH155、绵麦48、绵麦37和新冬20。在果粮间作复合栽培模式下,对耐荫、高产小麦品种的筛选,其光合生产能力可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还要注重小花和小穗结实性状的考查。
乔旭赵奇雷钧杰高永红张宏芝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
关键词:核桃小麦间作光合速率生长发育
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特性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为探明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层次群体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使其形成超高产(≥9000 kg·hm^-2)、高产(7500~9000 kg·hm^-2)、农户(6000~7500 kg·hm^-2)三个产量水平群体,比较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间小麦群体的特征、产量及其结构差异。结果表明,超高产、高产和农户小麦间穗数差异不显著;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穗粒数增加,不同产量水平间均差异显著;超高产、高产小麦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农户小麦。随产量水平的提升,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的LAI及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光合势、LAI增长率和生长率均逐渐增加,群体净同化率在不同产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小麦超高产、高产栽培的关键为在获得适宜收获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协调增加。提高穗粒数是实现超高产、缩小产量差的关键。超高产、高产小麦应在孕穗期适宜光合面积的基础上,花后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提高生物重和籽粒重。
王立红张宏芝王重王重高新李剑峰焦阳高新樊哲儒赵奇
关键词:冬小麦叶面积指数
强筋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核春115
2023年
核春115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新疆新瑞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强筋、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09年以高产、早熟品种新春37号为母本,引进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种质4S-113为父本杂交,杂交当代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南繁北育和多代单株选择,于2013年育成新品系,2018-2019年自治区春小麦区域试验,2022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新审麦2022年034号]。
时佳高新王重李剑峰张宏芝王立红王春生夏建强樊哲儒张跃强
关键词:小麦区域试验春小麦新品种单株选择杂交当代CIMMYT
优质强筋春小麦新春37号超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23年
新春3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实现双突破,是自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春麦区“一主一辅”品种。本文结合新春37号品种特征特性和多年生产实践,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水肥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新春37号667米2产700千克以上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北疆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夏建强肖诺云吴莹马兆廷王重张宏芝王春生高新李剑峰樊哲儒耿宏伟张跃强
关键词:春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光效基因ppdk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获得玉米(Zea mays)的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以下简称ppdk),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使用Trizol提取玉米SC704的总RNA,并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RT-PCR扩增,将得到的c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然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的玉米PPDK基因CDS全长2 781 bp,与玉米z561ppdk基因同源性为99%;其编码的多肽链包含926个氨基酸,与玉米PPDK同源性为97%。【结论】克隆了玉米C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备PPDK蛋白的保守序列和催化活性中心区域。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今后利用其改造C3植物的光合效率以提高粮食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重张跃强樊哲儒李剑峰赵奇王子霞海热古丽.阿不力孜张宏芝
关键词:玉米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PPDK生物信息学
果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田间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田间发生规律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探讨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筛选对小麦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药效试验参照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小麦叶锈病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始发生期及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始见期在5月中下旬,病情指数在小麦生长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叶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大。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枣麦间作麦田小麦叶锈病病情指数最高,其次是小麦单作田。药剂试验表明,药后10 d,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均在76%以上,显著高于10%苯醚菌酯悬浮剂和25%乙嘧酚水悬浮剂。【结论】基本摸清了核桃小麦间作、红枣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筛选出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可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高海峰王锁牢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高永红张宏芝李广阔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
遮阴条件下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阐明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便在果粮间作模式下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法】在人工遮阴和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研究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小麦的可孕小花数、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和公顷穗数等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结论】遮阴后小麦穗粒数的改良应更多地关注小花的分化、发育、退化和结实过程,产量的提高应更多地关注植株的生长发育、公顷穗数和籽粒灌浆过程。
乔旭张宏芝雷钧杰赵奇陈兴武张新志周琰
关键词:小麦穗粒数
新疆春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新疆春小麦及CIMMYT引进材料的HMW-GS组成差异,为新疆春小麦杂交选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新疆春小麦192份材料中的HMW-GS的组成及分布频率。【结果】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3种HMW-GS等位变异,Glu-A1位点等位变异Null亚基频率最高(64.06%),其次为1亚基(21.35%)和2*亚基(14.58%)。Glu-B1位点等位变异类型表现最丰富,其亚基频率高低顺序为7+8(39.58%)>7(17.19%)>7+9(13.54%)>17+18(11.46%)>22(9.38%)>13+16(7.29%)>6+8(1.04%)>14+15(0.52%);其中7+8、17+18、14+15和13+16亚基为优质亚基,频率为58.85%。Glu-D1位点检测2+12(49.48%)和5+10(50.52%)频率较为接近。在Glu-A1、Glu-B1和Glu-D1位点的优质亚基比例均表现为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引进CIMMYT材料。【结论】全部HMW-GS共形成32种亚基组合,品质评分平均分为7.04分,其中新疆春小麦近年育成的新品种(系)表现出品质评分较高平均分为8.12分,明显高于引进CIMMYT材料品质评分平均为6.09分。评分为10分的材料有25个,评分在8分以上的有90份材料。
时佳王重李剑峰李剑峰张宏芝高新王春生张宏芝樊哲儒陈勋基
关键词:春小麦HMW-GS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耐旱性和水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新疆主要春小麦品种(系)的耐旱性和水敏感性。为筛选出的耐旱、水敏感及水高效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参考。【方法】设置田间有限灌溉和充分灌溉处理,测定小区的实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计算干旱产量指数(DYI)、丰水产量指数(WYI)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干旱产量指数(DYI)分析耐旱性,丰水产量指数(WYI)分析水敏感性,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分析水高效特性。【结果】筛选出耐旱性强品种(系)5个(DYI>1.05):新春33号、新春44号、新春40号、新春38号、14-10,水敏感性强品种(系)7个(WYI>1.05):新春29号、29-3、14-10、新春33号、新春37号、新春26号、新春40号,水高效品种(系)3个(YHWUEI>1.05):新春33号、新春40号、14-10。【结论】2007年及以后育成的部分春小麦品种(系)较2006年以前育成的品种在产量、耐旱性、水敏感性方面得到提高,穗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耐旱性鉴定指标。
李剑峰樊哲儒张跃强王重张宏芝赵奇赵永川
关键词:春小麦耐干旱
果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明确当前新疆南疆地区麦田、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棋盘法9点取样,对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及单作麦田杂草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南疆喀什、和田等地麦田主要杂草有37种,隶属于12科、31属。优势杂草播娘蒿、藜、萹蓄和硬草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危害程度基本一致;离蕊芥、田旋花、大蓟和雀麦等区域性优势杂草在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的危害重于小麦单作田;常见杂草和一般性杂草的危害程度差异较小。杂草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新疆南疆地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杂草有37种,隶属于12科31属。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和红枣-小麦间作麦田杂草群落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与单作麦田比较,两种间作模式下单一杂草的危害降低,优势杂草、常见杂草与一般性杂草的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少,但区域性优势杂草差异较大。
李广阔高海峰白微微高永红张宏芝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