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仁云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抑郁
  • 6篇抑郁障碍
  • 6篇基因
  • 5篇重性抑郁
  • 5篇重性抑郁障碍
  • 5篇基因多态性
  • 4篇细胞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氧化应激
  • 3篇神经细胞
  • 2篇蛋白
  • 2篇中介
  • 2篇中介作用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患者攻击行为
  • 2篇黑色素

机构

  • 11篇山东省精神卫...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8篇张仁云
  • 6篇李申
  • 4篇李洁
  • 3篇张晓斌
  • 3篇马海波
  • 3篇刘丹
  • 2篇曹昱
  • 2篇崔开艳
  • 2篇李洁
  • 2篇杨楹
  • 2篇邹连勇
  • 2篇刘丹
  • 1篇刘莹
  • 1篇李翠鸾
  • 1篇王仁峰
  • 1篇王洪军
  • 1篇殷爱华
  • 1篇刘金同
  • 1篇杨丽敏
  • 1篇齐素芳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2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应激调控的神经细胞NF-κB表达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提取人脑神经黑色素,以芬顿试剂(FR)作为基本的氧化应激诱导,分别以人类神经黑色素(hNM)、多巴胺黑色素(DAM)、铁螯合剂去铁胺(DFO)等处理SK-N-SH和U373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法观察不同条件下NF-κB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NF-κB mRNA的表达在经FR、FR+hNM、FR+DAM处理的SK-N-SH细胞中明显增加(P<0.05),在经FR+DAM处理的U373细胞中也出现上调(P<0.05)。DFO处理后,NF-κB mRNA在SK-N-SH细胞中的表达呈现了明显下降趋势(P<0.05)。结论 NF-κB可能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神经元细胞比神经胶质细胞对氧化应激敏感;DAM不能作为hNM的模型。
张仁云李申刘丹李洁
关键词:氧化应激核因子ΚB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症状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或者住院治疗的164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的攻击行为,根据MOAS结果将患者分为攻击组(86例)和非攻击组(78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二项Logistic分层回归分析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攻击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2.97(2.46,3.47)mg/L比1.73(1.36,2.10)mg/L]、PANSS总分[(89.27±9.82)分比(83.47±8.04)分]、阳性症状因子评分[33.90(33.01,34.79)分比30.13(29.28,30.98)分]、兴奋激越因子评分[14.12(13.43,14.80)分比7.01(6.41,7.61)分]、MOAS总分[12.85(11.90,13.80)分比2.28(1.36,3.20)分]、言语攻击维度评分[1.28(1.15,1.41)分比0.38(0.27,0.50)分]、财产攻击维度评分[1.47(1.32,1.61)分比0.28(0.15,0.41)分]及体力攻击维度评分[2.01(1.85,2.17)分比0.14(0.01,0.27)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攻击组的阴性症状因子评分[24.63(23.64,25.62)分比28.15(26.90,29.40)分]和认知缺损因子评分[10.76(10.24,11.27)分比11.60(10.98,12.23)分]低于非攻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项Logistic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是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攻击行为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1),PANSS中的兴奋激越因子评分高、血清CRP水平高是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高、兴奋激越因子评分高是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有攻击行为患者的病程短于非攻击行为患者,可能与攻击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
张仁云张真真范允明崔开艳李翠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C反应蛋白
5-HTLPR/rs25531多态性,生活事件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5-HTTLPR以及SNP rs25531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MDD)发病、抑郁障碍严重程度以及HAMD各因子的关系,及其与生活事件的相互作用与MDD发病的关联分析,探讨5-HTTLPR/rs2553...
张仁云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基因多态性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黑色素对神经细胞DJ-1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神经黑色素(NM)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DJ-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人类神经元细胞(SK-N-SH)和神经胶质细胞(U373)作为细胞模型,将Fenton试剂(FR)作用于加有人类神经黑色素(hNM)、多巴胺黑色素(DAM)或铁螯合剂去铁胺(DFO)的细胞SK-N-SH或U373中,提取总RNA,用实时定量PCR法观察DJ-1表达的改变。结果在SK-N-SH细胞中,经过FR、DAM和FR+DAM处理后,DJ-1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而FR+hNM处理后则无统计学变化;含有DFO处理的细胞与不含DFO处理的细胞比较,DJ-1的基因表达降低(P<0.05)。在U373细胞中,经FR、NM、DAM和FR+DAM处理后,DJ-1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DJ-1对细胞有保护作用;hNM生理条件下保护细胞,但在铁浓度升高时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李申张仁云刘丹李洁
关键词:氧化应激DJ-1基因
中国汉族人群CYP2D6、CYP3A5、CYP1A2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药物代谢相关酶CYP2D6、CYP3A5、CYP1A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常见的等位基因CYP2D6~*2、~*10、~*14、CYP3A5~*3、CYP1A2~*1C在汉族人群中人群中的分布。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2D6~*10等位基因是最常见的变异(47.52%),且高于白种人(P<0.05),其次为~*1等位基因(34.65%),~*2等位基因(14.36%),~*14(3.47%)且高于既往中国的研究(P<0.05),CYP2D6~*10/~*10(IM),~*1/~*10(EM)和~*1/~*1(EM)基因型最多,占中国汉族人群的29.70%、25.75%和17.82%,没有发现~*14/~*14。CYP3A5~*3和CYP1A2~*1C分别是最常见的等位基因(72.08%和41.07%),~*3/~*3(PM)是CYP3A5最常见的基因型(57.50%),1A/1A是CYP1A2(40.48%)最常见的基因型,并且和1A/1C基因型非常接近(36.90%)。而在性别的比较中发现,男性CYP2D6以EM为主,CYP1A2以UM为主;女性CYP2D62D6以IM为主,CYP1A2以IM和PM为主,而CYP3A5的基因型性别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CYP2D6仅发现正常代谢型(EM)和中间代谢型(IM),且以正常代谢型为主,CYP3A5以慢代谢型(PM)为主,CYP1A2以超快代谢(UM),中间代谢(IM)为主,且两个基因型接近。CYP2D6和CYP1A2代谢型存有性别差异。
张仁云杨楹邹连勇裴可灵景双春王仁峰王洪军
关键词:CYP2D6CYP3A5CYP1A2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
双相躁狂患者童年期创伤对攻击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双相躁狂患者童年期创伤对攻击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双相躁狂患者,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TQ)评估患者童年创伤情况,根据CTQ结果将其分为创伤组(41例)和非创伤组(99例)。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患者临床躁狂症状,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结果创伤组BRMS总分高于非创伤组(P<0.05)。创伤组MOAS加权总分及财产攻击、体力攻击分量表评分均高于非创伤组(P<0.05)。CTQ总分与BRMS总分、MOAS加权总分及财产攻击、体力攻击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童年期创伤对双相躁狂患者攻击行为及临床症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多关注双相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
马海波曹昱张仁云崔开艳
关键词:双相躁狂
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与照顾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2021年
探究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与照顾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3月-2020年3月1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纳入研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ment Scale,FES-CV)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照顾者在生活质量得分、FES-CV知识性及组织性维度,照顾者得分显著低于对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依从性与物质生活环境维度呈正相关,与矛盾性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与照顾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具有相关性。
杨丽敏张仁云欧阳秀琳张鑫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照顾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
住院抑郁障碍患者合并心境稳定剂治疗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住院抑郁障碍患者合并心境稳定剂(MS)的治疗情况,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抑郁障碍患者合并使用MS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45例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或不合并MS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合并MS治疗的患者比例33.8%(49/145)。与未合并MS治疗组相比,合并MS治疗组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9.0%VS 33.3%,χ~2=4.350,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656,95%CI:1.162~6.073,P<0.05)、自杀(OR=0.456,95%CI:0.214~0.968,P<0.05)、精神病性症状(OR=2.327,95%CI:1.068~5.068,P<0.05)是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中联合使用MS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不伴有自杀、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多的联合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
邹连勇刘洁张仁云李芹张巍献杨楹
关键词:抑郁障碍心境稳定剂影响因素
家族性与散发性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对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家族性和散发性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取首次发病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历,应用自编量表记录患者编号、姓名、性别、起病年龄、首次就诊时间、家族史和主要症状。结果散发性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族性组性别构成比不存在差异;散发性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首次就诊时间(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早于家族性组(P<0.05);而两组的起病年龄和主要症状无差异(P>0.05)。在进行组间性别比较时发现,男性散发性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就诊时间早于家族性组(P<0.05),家族性组男性以幻觉和情感障碍为主(P<0.01),散发性组男性以思维障碍为主(P<0.01);在组内性别比较时发现,家族性组女性以思维障碍为主(P<0.01),家族性组男性以幻觉和情感障碍为主(P<0.01)。结论家族性组和散发性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在性别构成比和就诊时间上存在差异;而主要症状存在性别差异。
张仁云刘金同马海波张燕殷爱华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家族性
BDNF (Va166Met)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李申李洁张仁云张晓斌刘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