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宫钦爽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再灌注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恢复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黏附...
  • 1篇生长相关蛋白
  • 1篇生长相关蛋白...
  • 1篇生长因子表达
  • 1篇生理学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 1篇缺血后
  • 1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济阳县人民医...
  • 1篇山东省青岛疗...

作者

  • 2篇郭云良
  • 2篇宫钦爽
  • 1篇张美增
  • 1篇孙成云
  • 1篇谭金强
  • 1篇张红
  • 1篇李翔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流2,6,12,24h,2,3,7,14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h开始表达,12h达高峰,持续24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h~2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
张红李琴谭金强宫钦爽郭云良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43(NCAM)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表达在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脑缺血90min再灌注2h、12h、1d、2d、3d、7d和14d等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CAMmRNA和GAP-43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于再灌注2d开始降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脑缺血侧GAP-43mRNA表达于再灌注12h和2d出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至14d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皮质区NCAM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2h后开始增强,12h后达高峰;纹状体区NCAM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后2h时开始增强,1d后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基础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脑细胞的修复过程,GAP-43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与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有关。
郑青立李翔张美增孙成云宫钦爽郭云良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