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中
- 作品数:45 被引量:442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距骨坏死被引量:17
- 2004年
- 刘进炼任立中董威沙子义于晓光李亚丽
- 关键词:距骨坏死髂骨瓣
- 无血清培养大鼠胚胎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体外培养扩增获取大量、高纯度的神经干细胞是其移植应用的前提,无血清培养主要目的是去除血清中可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等干扰因素。目的:在无血清条件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03/2006-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14~16d龄SD胎鼠2只,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条件下取胎鼠大脑皮质,剪碎后机械分离法制作单细胞悬液,加入含B27神经营养添加剂的无血清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1周后传代。主要观察指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巢蛋白的表达及传代能力,加入含血清的MEM/F12培养基诱导分化1周后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培养48~72h细胞聚集悬浮生长,形成舆型的神经球,呈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巢蛋白阳性表达。传代的神经干细胞置于BrdU培养液中5~7d形成次代神经球,呈BrdU阳性,表明次代神经球中绝大部分细胞为传代后细胞分裂而来,具有传代能力,传代后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后可以分化为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结论: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可成功从胎鼠脑皮质中分离培养出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 沙子义刘新晖张国平高宏阳董威于晓光赵峰任立中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无血清细胞培养
- 密骨打老儿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密骨打老儿丸(淫羊藿、骨碎补、菟丝子、补骨脂等)防治去卵巢大鼠骨丢失和骨质量降低的作用。方法 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和密骨打老儿丸低、高剂量组。假手术组仅行假手术,其余4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分别灌胃给予17β-雌二醇和密骨打老儿丸低、高剂量,连续给药3个月。测定血钙、血磷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以及尿钙(u-Ca)、尿磷、尿脱氧吡啶酚(D-Pyr)和尿肌酐(Cr)。之后处死动物,取出股骨、腰椎和胫骨,分别测定股骨密度,骨钙、骨磷,腰椎生物力学性能,胫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P、u-Ca、D-Pyr/Cr显著增加,股骨密度、腰椎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胫骨上段静态参数(包括骨组织总面积、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周长)、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密骨打老儿丸低、高剂量和雌二醇组均可使血清ALP、u-Ca、D-Pyr/Cr排出量降低,股骨密度、腰椎生物力学参数、胫骨上段静态参数、动态参数均增加。结论密骨打老儿丸能抑制由于去卵巢雌激素缺乏引发的骨转换增强,提高骨密度,增强腰椎抗压生物力学性能。
- 武密山赵素芝任立中王茹白霞韩红伟李彬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学
- 新型纳米生物材料修复胫骨大面积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通过组织工程方法研究纤维增强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chitin fibres,n—HAC/CF)的细胞相容性及其修复大面积骨缺损的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纳米技术制备n—HAC/CF,在体外与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培养,观察BMSCs在材料上的生长、增殖情况;取24只山羊,制备羊胫骨40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为BMSCs复合n-HAC/CF;B组为单纯n—HAC/CF;c组为空白对照组。分期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测定观察各组成骨情况。结果BMSCs能在n—HAC/CF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和生长。12周时X线、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完全修复了骨缺损区,B组部分修复了骨缺损区,A组的新生骨小梁多于B组(P〈0.01),C组未见骨修复。生物力学测定显示最大应力值A组大于B组(P〈0.01)。结论n—HAC/CF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能成功地修复山羊大面积骨缺损,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细胞外基质和骨移植的替代材料。
- 刘新晖张英泽沙子义张国平冯庆玲董威任立中于晓光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胫骨缺损
- 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者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前(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JOA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90,P=0.006)。结论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颈部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 王伟张国平张宇宸任立中吕亚军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 基于“升降开阖”通玄府的引经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被引量:3
- 2015年
- 背景:地黄饮子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影响。目的:探讨应用"升降开阖"通玄府的引经报使药(升麻、牛膝分别置换薄荷)地黄饮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取4周龄健康清洁级SD大鼠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的骨髓基质标志CD90和造血细胞标志CD45。取第3代细胞,根据诱导条件不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地黄饮子组、牛膝组、升麻组,空白对照组只用含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后3组用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以牛膝为药引子的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以升麻为药引子的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诱导7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 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致呈单一的长梭形或扁平形,紧密漩涡样排列生长,流式细胞仪示CD90表达高达98%,而CD45表达仅1.3%。诱导7 d后,升麻组、牛膝组和地黄饮子组的细胞收缩变圆,向四周伸出多个明显突起,部分突起间存在连接,表现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而空白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牛膝组及升麻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均高于地黄饮子组,牛膝组高于地黄饮子组,升麻组高于牛膝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细胞染色结果一致。RT-PCR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 RNA改变类似于相应蛋白改变,升麻组>牛�
- 武密山赵素芝高维娟任立中王茹刘营韩红伟李彬
- 关键词:细胞分化干细胞药引子地黄饮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髓芯减压联合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24只SPF级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然后将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组(B组)、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C组)和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组(D组),每组6只,共治疗12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切片形态。采用骨密度分析系统(QCT PRO V6.1)测量家兔股骨头骨密度(BMD)。Western blot检测VEGF、Collagen I、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Wnt-3a、β-catenin和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12周时,与B、C组比较,D组家兔股骨头骨小梁排列较整齐,骨髓中观察到大量微血管的形成,可见明显成骨,且坏死区基本被修复。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家兔股骨头空骨陷窝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D组家兔股骨头空骨陷窝比率小于B组和C组(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家兔股骨头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D组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与B组和C组相比,D组VEGF、Collagen I、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和C组相比,D组Wnt-3a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有效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提高骨密度及成骨蛋白的表达。
- 吕亚军任立中李军张海静张志坤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
- 椎间盘造影及神经根封闭在椎间盘源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被引量:12
- 2006年
- 任立中郭昭庆
- 关键词:椎间盘造影神经根封闭源性疾病椎间盘源性腰痛中老年患者影像学特点
- 自制“镰刀状”小针刀治疗小儿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比较自制"镰刀状"小针刀微创及开放手术治疗小儿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Quinnell分级Ⅲ~Ⅳ级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儿53例(58指)随机分为针刀组28例(31指)和手术组25例(27指)。针刀组术中对A1滑车部进行切割松解,手术组对A1滑车部进行切除。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针刀组为(2±0.5)min,手术组为(18±5)min,针刀组明显短于手术组(P〈0.05)。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年,平均1.5年。针刀组术后有1指症状无明显改善,再行切开手术后痊愈。手术组均获得痊愈。术后6个月参照Quinnell分级标准评定疗效:针刀组优27指,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7%。手术组优25指,良2指,优良率为1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镰刀状"小针刀微创治疗小儿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李瑞琦张国平李宜炯任立中吕亚军
- 关键词:狭窄性腱鞘炎小儿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赵峰高宏阳王伟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