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晶

作品数:85 被引量:61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2篇小麦
  • 37篇冬小麦
  • 33篇冬麦
  • 32篇抗寒
  • 17篇抗寒性
  • 17篇基因
  • 14篇胁迫
  • 12篇植物
  • 11篇低温胁迫
  • 10篇外源
  • 9篇外源ABA
  • 8篇寒地
  • 7篇植物生理
  • 7篇分蘖
  • 7篇分蘖节
  • 6篇蛋白
  • 6篇玉米
  • 6篇植物生理学
  • 6篇抗寒基因
  • 5篇叶片

机构

  • 83篇东北农业大学
  • 9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黑龙江省森林...
  • 1篇广东白云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邹城市林业局

作者

  • 84篇于晶
  • 75篇苍晶
  • 25篇张达
  • 20篇王军虹
  • 19篇徐庆华
  • 13篇王兴
  • 12篇刘丽杰
  • 10篇崔红
  • 8篇王多佳
  • 7篇郝再彬
  • 7篇徐琛
  • 7篇牟永潮
  • 7篇李怀伟
  • 7篇王健飞
  • 6篇李卓夫
  • 6篇徐庆华
  • 6篇曾俨
  • 6篇张林
  • 5篇黄儒
  • 4篇赫福霞

传媒

  • 16篇麦类作物学报
  • 16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植物生理学报
  • 4篇高校生物学教...
  • 3篇作物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第六届中国植...
  • 1篇种子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报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智慧农业导刊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ABA对东农冬麦1号miRNA表达模式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鉴定ABA与小麦发育及抗寒性相关的MicroRNA(miRNA)表达和调控作用之间的关系,以东农冬麦1号为试材,对三叶期小麦幼苗喷施10-5 mol·L-1 ABA(剂量为1L·4m-2),分别于大田自然降温至4℃、0℃、-10℃和-25℃附近时取分蘖节,并对本室前期所获小RNA库中挑选的6条丰度较高且差异表达明显的miRNAs序列(miR165、miR166、miR319、miR5070、miR5139、miR3704)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未经ABA处理的对照组样品中miR165、miR166、miR319、miR5139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miR5070呈升降升的趋势,miR3704呈上升趋势;而ABA处理的样品中miR165、miR166、miR5070、miR5139和miR3704表达量都呈降升降趋势,只有miR319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说明ABA改变了每条miRNA的表达模式。经ABA处理后的小麦样品中,各mi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表现为4℃和-10℃时上调,0℃时下调,-25℃时除miR5070下调外其余miRNA上调,极低温度下的这种不同改变可能与miRNA靶基因的功能相关。
王健飞苍晶于晶刘丽杰黄儒郭人铭王建超徐琛
关键词:冬小麦MICRORNA抗寒性
四种抗寒性不同的紫斑牡丹品种越冬期间枝条的生理生化变化被引量:16
2009年
受温度条件限制,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植物相对较少。本研究以4种抗寒性不同的紫斑牡丹为材料,测定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越冬期间与抗寒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抗寒品种的选育、鉴定及其越冬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4种紫斑牡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在越冬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抗寒品种高于非抗寒品种;但在-25~-30℃降温段,非抗寒品种的某些生理指标下降。
张永侠于晶赵丽群倪明崔红苍晶
关键词:紫斑牡丹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
从东农冬麦1号发现的具有潜在ceRNA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3017
从东农冬麦1号发现的具有潜在ceRNA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3017,属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301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长链非编码RN...
苍晶郭富烨卢秋巍徐庆华张达于晶彭瞰看王多佳
文献传递
玉米细菌性条斑病非寄主抗性基因Rxo1转化水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但是在水稻种质资源中尚未发现抗细菌性条斑病单个主效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从玉米中克隆的细菌性条斑病非寄主抗性基因Rxo1转入我国2个杂交稻恢复系和2个常规水稻品种。转基因植株的PCR和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Rxo1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Rxo1基因单拷贝整合的转化体在自交T1代呈现抗感3∶1分离。人工接种实验和病菌的生长曲线表明携带Rxo1的转基因植株对水稻细条病菌可以产生过敏性抗病反应。上述结果为利用非寄主抗性基因防治该病害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谢学文于晶徐建龙周永力黎志康
关键词:非寄主抗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一种新型马铃薯切块机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马铃薯切块机上料装置,由拖拉机牵引连接,上料装置主要由料斗、机架主体、输送带、调节角钢、输送架部分组成,马铃薯由料斗进入,在输送带上随输送板运动到顶端后进入到下一工序,支撑调节座焊接于机架两端,可...
吕金庆于晶李紫辉李季成刘中原
文献传递
外源JA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根茎抗寒生理的影响
植物激素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低温与植物激素存在交互作用,茉莉酸(JA)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东农冬麦1号(dn1)是首例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品种(可耐受-30℃...
赵虎罗力力张瑞苍晶徐庆华于晶张达
关键词:冬小麦低温胁迫抗寒生理根茎
一种新型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该装置主要由左铲、中间小铲、右铲连接组成,左铲和右铲采用左右对称的设计结构,左、右铲外侧两螺孔分别与机架螺栓连接,中间小铲由螺栓固定在左铲和右铲中间。左铲和右铲入土部位为梯形,适用...
吕金庆于晶李紫辉李季成刘中原
文献传递
外源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调控低温胁迫下冬小麦miR444a及其靶基因TaMADS57表达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mi RNA响应低温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Dn1)为材料,依据实验室前期建立的miRNA数据库,筛选出与低温变化相关差异表达的tae-miR444a前体(pre-tae-miR444a),并预测出其靶基因为TaMADS57。构建pre-tae-miR444a和TaMADS57的pBI121-GUS表达载体,并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瞬时转化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结果显示,共转叶片中β-葡萄糖苷酸酶(GUS)活性明显降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田自然降温下Dn1中A、B、D三条同源染色体上的tae-miR444a初始体(pri-tae-miR444a)和TaMADS57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分蘖节和叶片中pri-tae-miR444a-D和TaMADS57-D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低温下外源施加脱落酸(ABA)促进麦苗内pri-tae-miR444a-D表达并抑制TaMADS57-D表达;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抑制pri-tae-miR444a-D表达,但促进TaMADS57-D表达。以上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促进miR444a表达,从而抑制下游靶基因TaMADS57表达,其中D染色体上pri-tae-miR444a和TaMADS57作为主效基因,调控Dn1响应低温胁迫,并且外施ABA能够增强低温下小麦miR444a对TaMADS57的抑制作用,使Dn1的抗寒能力增强。
孙仙泽王政委娄贵诚王多佳齐越于晶苍晶
关键词:冬小麦低温胁迫脱落酸茉莉酸甲酯
多因子正交试验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被引量:14
2005年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植物生长物质(6-苄基腺嘌呤、奈乙酸)、蔗糖、水解酪蛋白(CH)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丛生芽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6-BA,NAA、CH影响较小。筛选出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mg/L+琼脂6g/L+蔗糖30g/L。继代培养采用MS+6-BA0.5mg/L+NAA0.05mg/L+琼脂6g/L+蔗糖30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4MS+0.1mg/LIBA+琼脂6g/L+蔗糖30g/L+1g/L活性炭,生根率达100%。已获得驯化移栽成活的植株,移栽成活率为92.13%。
赫福霞于晶李茫雪郝再彬周进兴苍晶
关键词:甜叶菊植物生长物质苄基腺嘌呤水解酪蛋白驯化移栽奈乙酸
低温胁迫下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中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及质谱鉴定
"东农冬麦1号"是2007年在黑龙江省通过品种审定的一个强抗寒的冬小麦品种,经多年的试验证明该品种可以在黑龙江省越冬,研究其高抗寒机制,对于丰富植物抗寒理论、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
于晶苍晶王兴崔红
关键词:低温胁迫双向电泳肽指纹图谱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