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翠红

作品数:31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教学
  • 10篇实验教学
  • 5篇多环麝香
  • 5篇仪器分析
  • 5篇质谱
  • 5篇土壤
  • 5篇小麦
  • 4篇等离子体质谱
  • 4篇电感耦合
  • 4篇电感耦合等离...
  • 4篇电感耦合等离...
  • 4篇色谱
  • 4篇石油烃
  • 4篇污染
  • 4篇相色谱
  • 4篇离子
  • 4篇教学改革
  • 4篇教学模式
  • 4篇工科
  • 4篇

机构

  • 3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作者

  • 31篇陈翠红
  • 12篇周启星
  • 11篇展思辉
  • 10篇卢媛
  • 5篇曾文炉
  • 5篇蔡章
  • 5篇张志能
  • 5篇孙红文
  • 4篇王雁南
  • 4篇王鑫
  • 4篇杨丽萍
  • 3篇孟凤林
  • 3篇鲁金凤
  • 2篇刘维涛
  • 2篇马维琦
  • 2篇刘畅
  • 2篇宋晓静
  • 1篇翟利芳
  • 1篇丛培芳
  • 1篇杨楠

传媒

  • 8篇实验室科学
  • 3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高教学刊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砷被引量:8
2020年
建立了同时从沉积物中提取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4种砷形态的提取方法以及HPLC-ICP-MS联用测定沉积物中4种砷形态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磷酸、抗坏血酸、水浴时间等前处理条件,以及C8色谱柱和Hamilton PRP-X100色谱柱的色谱分离条件,由此建立了沉积物中砷形态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95℃条件下水浴60 min,提取剂选择0.3 mol/L磷酸和0.5 mol/L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4种砷形态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7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选用Hamilton PRP-X100(5μm×15 cm)色谱柱进行4种砷形态的分离,以15 m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6.0)为流动相,在7 min内同时分析检测4种砷形态化合物,As(Ⅲ)、DMA、MMA和As(Ⅴ)的检出限依次为0.22、0.60、0.28和0.78μg/L.该方法实现了对沉积物中常见的不同形态砷的同时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的特点.
赵彤陈翠红
关键词:沉积物砷形态
镉污染土壤中吐纳麝香的生物有效性及其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以小麦为供试植物,研究重金属镉(Cd)和吐纳麝香(AHTN)复合污染对小麦植株生物量的影响以及Cd对土壤中AHT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应用聚2,6-二苯基对苯醚(Tenax-TA)、固相微萃取纤维(SPME)和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s)对土壤中的AHTN进行提取,以评价Cd污染土壤中AHTN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AHTN-Cd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小麦植株生物量低于单一AHTN污染土壤;当AHTN浓度为5 mg·kg^(-1)时,共存重金属Cd抑制AHTN在小麦地上和地下部的累积,其抑制作用随Cd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抑制率最高达39.1%,AHTN在小麦体内从地下到地上的迁移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受到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抑制率可达到19.0%;当AHTN浓度为10 mg·kg^(-1)时,共存重金属Cd则促进AHTN在植物体内的累积,其促进率高达38.4%,AHTN从地下到地上的迁移受到诱导,促进率高达68.5%;在AHTN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中,Tenax 24 h、SPME 12 h和TECAMs 12 h单点提取AHTN的量与小麦根部AHTN富集量显著相关,表明Tenax 24 h、SPME12 h以及TECAMs 12 h对土壤中AHTN的提取量可以用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
徐慧琳曾文炉陈翠红周启星
关键词:吐纳麝香复合污染生物有效性
镉对佳乐麝香在胡萝卜体内积累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的影响
本文采用室外盆栽实验,以佳乐麝香(HHCB)和镉(Cd)为研究对象,胡萝卜为受试生物,研究土壤环境中Cd对HHCB在胡萝卜体内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的影响。
陈翠红赵彤周启星
关键词:佳乐麝香亚细胞分布
典型多环麝香在土壤-小麦系统的对映体选择性环境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是多环麝香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手性化合物,采用Agilent Cyclosil-B和HP-5MS毛细管柱串联,在气质联用仪上对两种多环麝香的对映体进行了同时拆分;采用盆栽实验,以HHCB和AHTN商业标准外消旋品中的对映体比率(ERs)作为参照,对小麦幼苗及根际土中HHCB和AHTN的ER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中HHCB的ERtrans和ERcis值分别为1.13和1.09;小麦体内HHCB的ERtrans和ERcis值分别为1.32~1.50和1.17~1.57,且茎和叶中的对映体比率显著高于外消旋品。根际土中AHTN的ERs值为1.06;小麦体内AHTN的ERs值为1.46~1.68,与外消旋品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说明HHCB和AHTN在根际土中发生对映体选择性降解的能力很低,但易于在小麦体内发生对映体选择性吸收,且(4S,7R)-HHCB、(4S,7S)-HHCB和3R-AHTN是小麦体内容易吸收累积的类型。
徐慧琳陈翠红曾文炉卢媛
关键词:多环麝香气质联用法
基于新工科的“思-融-研-赛”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4
2021年
面向新工科和专业工程认证的双重要求,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前沿阵地,对“新环工”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文章提出了“思-融-研-赛”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思政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基于CDIO教育模式,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弥补学生在传统工科实验中不能操作复杂工艺流程的弊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以赛促教,以赛验学,强化实验教学效果,以适应新工科高素质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杨楠杨楠陈翠红鲁金凤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CDIO实践教学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的无机碘被引量:9
2019年
建立了一种有效分离检测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碘(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采用4 m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溶液为提取剂进行超声提取,经离心分层,过Na柱和0.22μm滤膜后进行分析,以50 mmol/L碳酸铵溶液(pH 9.8,以25%氨水调节)为流动相,采用AS16阴离子分析柱进行HPLC-ICP-MS测定。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两种无机碘形态(I-和IO-3)在1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0.05、0.1μg/L,定量下限分别为2、5μg/L。该方法用于土壤环境中无机碘的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83.8%~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0%,优于振荡提取法。该方法快速、高效、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土壤环境中不同形态无机碘的测定。
胡梦娜周启星陈翠红刘维涛
关键词:土壤环境
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被引量:9
2019年
通识选修课既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产物,也是践行通才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以“实验数据处理与科学软件应用”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三方面,总结了通识选修课的教改途径与成效。实践证明,为了实现“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理工科的通识选修课程,既要讲究理论性,也应突出实践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激发其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曾文炉陈翠红马维琦孙红文
关键词: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数据处理
土壤中多环麝香和镉对小麦的联合毒性及其机理
对土壤中多环麝香(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和镉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根据多环麝香和镉的单一毒性实验结果选择根伸长作为毒性作用终点,采用等毒性单位法就多环麝香和镉...
陈翠红周启星
关键词:多环麝香根伸长
文献传递
提升环境工程学课程内涵及教学成效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5
2021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环境污染防治的战略需求,提升环境工程学课程的内涵和教学成效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多年的教学探索、思考和实践,开创了教学引擎(Engine)-教学主脉(Main Vein)-教学经络(Channel)的E-MV-C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体悟到环境科学知识到环境工程知识、思维、方法的高阶性迈越,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了对实践应用的挑战度。
郭晓燕周启星张紫驰王鑫范守港胡万里展思辉翟利芳陈翠红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
“生态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析被引量:5
2019年
生态学实验课程强调应用性和操作性。该课程的开设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还有益于学生生态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高校的生态学实验课程普遍存在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式不当、仪器设备老化、野外实习场地缺乏等问题。为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除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外,还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与拓展实验内容,以反映生态学科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适时更新仪器设备,同时建立规范实习基地,开展一定的计算机模拟仿真生态学实验。
曾文炉马维琦陈翠红展思辉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