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维雄
- 作品数:51 被引量:82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Mo6+对Gd2ZnTiO6:Er3+/Tm3+,Yb3+上转换发光增强作用及禁带宽度调控研究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 Gd2ZnTiO6:Er3+/Tm3+,Yb3+多体系及 Mo6+掺杂Gd2ZnTiO6:Er3+/Tm3+,Yb3+多体系上转换发光材料.在980nm激光的激发下,样品发出明亮的绿光和蓝光,...
- 吴有福生游维雄
- 关键词:双钙钛矿禁带宽度
- 一种新型高亮度双钙钛矿结构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亮度双钙钛矿结构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新型的双钙钛矿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化学通式为(A<Sub>2‑x‑</Sub><Sub>y</Sub>Er<Sub>x</Sub>Yb<Sub>y</Sub...
- 游维雄吴有福生叶信宇赖凤琴
- 文献传递
- 一种铬离子掺杂多相近红外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铬离子掺杂多相近红外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该玻璃陶瓷由包括MgO、Si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ZnO、Ga<Sub>2</Sub>O<Sub>3<...
- 韩磊秦硕豪秦世坤王宇航沈俊伟曾珂阎一诺肖宗梁游维雄叶信宇
- Y_2Ti_2O_7∶Tm^(3+)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和Tm3+掺杂浓度的Y2Ti2O7∶x Tm(x=0.005,0.01,0.03,0.05)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晶型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样品为单一立方相烧绿石结构。样品在361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蓝光,其峰值波长为456 nm,对应于Tm3+的1D2→3F4跃迁。1 000℃烧结的Y2Ti2O7∶0.01Tm3+样品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样品在456 nm处的相对发光强度随Tm3+掺杂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Tm3+摩尔分数为1%时达到最大,即出现了浓度猝灭现象。
- 游维雄孙珅磊肖宗梁赖凤琴蒋鸿辉王春香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浓度猝灭
- Er<'3+>:Yb<'3+>:YAl<,3>(BO<,3>)<,4>晶体的生长、光谱及性能研究
- 本研究采用顶部籽晶法生长了不同浓度的Er3+离子单掺和Er3+,Yb3+离子双掺的YAl3(BO3)4(YAB)晶体,采用了NaF-MoO3-B2O3作为助熔剂,与传统的K2Mo3O10-B2O3助熔剂相比,这种助熔剂的...
- 游维雄
- 关键词:光学晶体
- 选择性激光烧结的各向异性对尼龙12碳纤维复合材料黏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在航空航天和汽车等制造行业中,选择性激光烧结和胶黏剂黏接的组合已显示出是实现轻量化和高效结构体系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关于SLS复合部件在黏接性能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研究了构造方向和纤维取向对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得的碳纤维增强尼龙12试样黏结性能的影响。对于双悬臂梁测试结果,侧表面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IC)比上表面高近4倍,比下表面高2.5倍。确定了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纤维取向相结合可以增强黏接性能。在纤维垂直于黏接表面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抑制纤维撕裂失效,从而获得最高的断裂韧性(GIC=2600 J/m^2)。研究结果为轻量化设备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 楚少生王令游维雄郭建军
- 关键词:选择性激光烧结各向异性黏接断裂韧性
- 溶胶-凝胶法制备Y_2Zr_2O_7:Tm^(3+)及其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1-xTmx)2Zr2O7(x=0.005,0.01,0.03,0.05)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分别检测了Y2Zr2O7∶Tm3+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以及样品的荧光光谱.XRD图谱表明,所得到的产物Y2Zr2O7∶Tm3+为单一相的萤石结构,而且Tm3+的掺杂并没有改变其晶体结构.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在359 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1000℃下烧结的(Y1-xTmx)2Zr2O7(x=0.01)样品的发光性能最好,发射峰对应于Tm3+的1D2→3F4跃迁和1G4→3H6跃迁,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样品在454nm处的发光强度随Tm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即出现了浓度猝灭的现象,当Tm3+掺杂浓度摩尔百分比为1%时,样品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 孙珅磊游维雄肖宗梁王春香赖凤琴刘小林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发光浓度猝灭
- 钨酸钡薄膜的原电池电化学制备技术研究
- 2007年
- 原电池电化学成膜技术是一种新的、环境协调的薄膜制备技术。采用该技术路线在饱和氢氧化钡溶液中制备出了晶态的钨酸钡薄膜,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分析。XRD分析表明,在碱性溶液中,钨经原电池电化学处理后,会在其表面生成结晶良好、具有白钨矿结构的钨酸钡薄膜。SEM观察表明,相对于采用恒电流制备的钨酸钡薄膜而言,在原电池条件下,晶体的尺寸更加细小,呈四方锥形的颗粒状,薄膜的质量得到显著改善。XPS测试说明,采用原电池路线制备的薄膜,其Ba、W、O元素的价态分别为+2,+6和-2价。室温荧光测试表明,在紫外光(波长为235nm)激励下,钨酸钡薄膜将发射出中心波长为460nm、半高宽为140nm的荧光。
- 陈连平王平游维雄张骞李之锋
- 关键词:荧光
- Ba_2YAlO_5: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_2YAlO_5: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荧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Eu^(3+)掺杂浓度、煅烧温度、Bi^(3+)掺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样品主晶相为Ba_2YAlO_5。颗粒形貌不规则,粒径大小为2~10μm。合成的荧光粉在260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红光,最佳Eu^(3+)掺杂量为8%(摩尔分数),最佳煅烧温度为1250℃。掺杂Bi^(3+)后,样品的结构没有改变,但激发光谱发生了变化,在300~375 nm处出现激发峰,对应于Bi^(3+)的1S0→3P1跃迁。随着Bi^(3+)掺杂浓度的增加,在333 nm激发下,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弱,存在Bi^(3+)→Eu^(3+)的能量传递过程。
- 肖宗梁黄昕游维雄赖凤琴叶信宇王春香蒋鸿辉钟盛文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红色荧光粉稀土
- 助熔剂对LiGd(W_(0.4)Mo_(0.6)O_4)_2:Eu^(3+)红色荧光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W_(0.4)Mo_(0.6)O_4)_2:Eu^(3+)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考察了不同助熔剂对荧光粉的形貌、结构、光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助熔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助熔剂未改变LiGd(W_(0.4)Mo_(0.6)O_4)_2的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396nm激发下,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H_3BO_3,LiF或NH_4F使样品的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21%,17%,9.6%;而添加2%的Na_2CO_3样品发光强度下降了10.9%。同时,H_3BO_3可有效地减少样品颗粒的团聚,其最佳用量为3%;由于F-声子能量低,可减少能量的无辐射跃迁概率的原因,当以1%H_3BO_3与2%LiF同时作为助熔剂制备荧光粉时,相比未添加助熔剂的样品发光强度提高40%。
- 罗洋刘松彬周明侯得健游维雄叶信宇
- 关键词:助熔剂红色荧光粉白光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