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舟
- 作品数:80 被引量:1,453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 2024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严金明冯思远夏方舟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国外土地银行与土地储备的制度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国外土地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和保障制度,构建了不同的土地储备和土地银行制度体系,其运作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土地银行和土地储备这两个制度的概念界定存在较大分歧,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因此,从明晰土地银行和土地储备概念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对国外的土地银行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进行全面的总结与界定,比较不同国家的制度特征,剖析两种制度之间的核心差异。研究发现,土地银行和土地储备虽同为政府对土地进行调控的手段,但从参与主体、开展业务和作用领域等方面都大不相同,应该区分为两种土地制度。土地银行制度是服务于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金融政策,而土地储备制度则是为了保障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公平而进行收储整理的管理机制,应该结合我国现实而在恰当时期选择适当的制度,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土地市场建设。
- 夏方舟杨丹凤严金明
- 关键词:土地银行土地储备
- 土地要素精准扶贫路径:补个体还是补集体?——基于江西省横峰县的扎根理论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实施土地要素精准扶贫,可以选择帮扶对象为"个体"的直接路径,也可以选择帮扶对象为"集体"而惠及到"个体"的间接路径,究竟选择何种帮扶对象能够实现更好的扶贫效果?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江西省横峰县贫困户与扶贫干部,利用扎根理论比较不同帮扶对象的扶贫效果,识别差异化扶贫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以集体为帮扶对象的间接路径扶贫效果可能优于直接路径。其原因在于,以"集体"作为帮扶对象时,不仅拓荒成本的承担主体更为多元,而且可以发挥村集体的中介桥梁作用,还能更好地提升土地要素价值。而以"个体"作为帮扶对象时,拓荒成本负担较重,要素价值提升空间相对狭隘,贫困户的安土重迁、惯性延后等主观心理也会进一步弱化扶贫效果。因此,最优帮扶对象的路径选择可能为土地要素流向村集体,在村集体的帮扶引导以及企业的后续拓荒下发展多元产业,并吸引外部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同时贫困户作为劳动力积极参与产业用地扶贫。
- 夏方舟杨雨濛
- 关键词:贫困治理帮扶对象扎根理论
- 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被引量:140
- 2016年
- 研究目的:立足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背景,针对土地整治出现的突出问题,重新认知土地整治的本质和功能,进而探索土地整治转型发展的战略导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面临着新的转型背景和发展需求,亟需针对当前认知偏于狭仄、定位整体偏低、理念创新不足、协调统筹有限、模式趋于同化、社会参与缺乏等问题,界定其本质为"对人地关系的再调适",分析其功能为"满足人的‘三生’提升诉求",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土地整治实现转型发展的"十大战略导向"。研究结论:土地整治的定位要从"土地本身"到"高位统筹",理念要从"注重数量"到"四位一体",阶段要从"粮食生产"到"永续发展",核心要从"以地为本"到"以人为本",目标要从"保护耕地"到"优化三生",对象要从"单项推进"到"要素综合",范畴要从"项目承载"到"全域协同",模式要从"同质同化"到"差别整治",路径要从"自上而下"到"上下结合",资金要从"财政负担"到"多元共投"。只有如此,土地整治才能应时所需、切实成为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
- 严金明夏方舟马梅
- 关键词:土地整治
-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引入“治理均衡器”和“电路图”的具象化协同机制设计被引量:7
- 2022年
- 研究目的:本文引入“治理均衡器”和“电路图”对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进行具象化分析,探讨规划和市场的互动机理,构建两者互动的协同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有为规划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电路分析。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要素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变动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而土地要素市场对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2)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非均衡风险主要包括规划缺位或刚性过强导致的“断路”、市场失灵导致的“短路”和规划市场供需错位导致的“内耗”;(3)参考滑动变阻器、二极管、电磁继电器、选择开关等治理均衡器元器件,可以针对性设计出“刚性底线+弹性空间”、“规制调控+规范引导”和“规划均衡+市场决定”等治理协同机制。研究结论:通过引入“治理均衡器”和“电路图”分析框架,能够具象化地展现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互动机理和非均衡风险,进而通过“治理均衡器”元器件的选择,为不同情景下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统筹协同提供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为协调两大改革的良性互动和整体推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 严金明张东昇夏方舟
- 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可行性评价研究
- 夏方舟
-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评估及障碍因子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在诸多外部冲击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强城市韧性,是当前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群逐步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韧性建设的主体也应当着眼于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城市群主体,将城市群网络之间的“压力疏解”和“恢复支援”纳入考量。本文基于演化韧性理论,从抵抗能力、吸收能力、疏解能力、恢复能力和创新能力出发,构建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1—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韧性水平,综合运用重心-标准差椭圆分析城市韧性的时空演进,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波动趋势,京津两地与河北省各城市韧性水平差异较大,城市韧性异质性总体呈现降低趋势。(2)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呈现京津双核心、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城市韧性增长的重心从东北部向西南部转移,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有所缓解。(3)制约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集中在疏解维度和创新维度。识别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建设格局和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
- 夏方舟李宇萌
-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
- 基于纵横对比分析的土地所有制之辩:私有制还是公有制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开发保护的矛盾不断尖锐,土地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关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土地所有制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在对土地所有制改革有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学者关于历史教训与国外经验的分析,从纵(以中国历史为借鉴)、横(以国外经验为对照)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对比研究,认为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不断的土地改革,实际上已经以渐进的方式选择并构建起了一个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公有制"作为土地所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国情的必然。应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结合时代和国情需要,完善土地国家与集体所有权制度,并对相关配套制度进行具体深化改革。
- 夏方舟干锦清严金明
- 关键词:土地所有制公有制私有制
- 利益相关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雾霾治理涉及面广,亟需识别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参照点及可能行为。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前景理论相结合,雾霾的利益相关者可以识别为四类:企业、个人、非盈利组织(NGO)和政府。研究发现,针对个人主体,应以支付成本为参考点,采取"保持信息灵通"策略,保障其知情权并逐步提高其参与程度;针对政府主体,应以政府绩效为参考点,采取"主要参与主体"策略,实现政府的主导、监督和管理作用;针对企业主体,应以企业利润为参考点,采取"保持满意"策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治污补偿;针对非政府组织主体,应以公益效果为参考点,在短期采取"最小努力"策略,在长期营造适宜环境,共同实现治理目标。
- 汤璇夏方舟
- 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被引量:164
- 2012年
- 目前,中国土地整治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土地整治的推进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亟需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的指引。该研究基于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分析,揭示了中国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背景,根据土地综合整治战略设计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国家层面的土地综合整治战略定位,明确了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目标与任务,形成了区域统筹的土地综合整治战略模式与未来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的总体设计构想,并进行了土地综合整治战略保障机制设计,从宏观层面上确保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的合理制定和妥善实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为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针对性、前瞻性、稳定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奠定战略导向支撑。
- 严金明夏方舟李强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