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筱梅
- 作品数:35 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临床和遗传学诊断:附9例报告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的临床和基因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WAS患儿作临床表型评分和血常规、免疫学、骨髓常规、扫描电镜检查,并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4例患儿及其母亲基因组DNA中WAS蛋白(WASP)基因序列。结果9例患儿均为典型WAS,评4分,家庭史阳性者诊断年龄早于家族史阴性者;免疫学结果差异大;骨髓常规易误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WAS患儿淋巴细胞、血小板扫描电镜有典型异常,其中4例存在WASP基因突变:缺失突变2例(984delC,P317fsX444),无义突变1例(1388G>T,E452X),拼接错误1例(IVIS+1G>T)。结论对怀疑WAS患儿应仔细询问家族史,临床评分,作扫描电镜检查可提高WAS的临床诊断准确率;WASP基因分析可确诊患者,发现携带者,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提供依据。
- 蒋利萍陈冠荣刘筱梅唐雪梅宪莹刘宇隆杨锡强
- 关键词:临床评分突变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方法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采集24例再障患儿和11例对照儿童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计数分析骨髓MSC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骨髓MSC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采用逆转录PCR(RT-PCR)的方法检测骨髓MSC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骨髓MSC分泌的TGF-β1和HGF的浓度。结果(1)再障患儿骨髓MSC呈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CFU-F)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5);(2)再障患儿骨髓MSC免疫抑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1);(3)再障患儿骨髓MSC细胞内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1);H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4)再障患儿骨髓MSC培养上清中TGF-β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再障患儿骨髓MSC培养上清中H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结论再障患儿骨髓MSC的免疫抑制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再障患儿骨髓MSC增殖能力减低、细胞表达和分泌TGF-β1、HGF减少有关。
- 吴艳于洁张磊罗庆肖剑文刘筱梅宪莹戴碧涛徐酉华苏庸春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 ,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近 8年来我院 4 6例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4 6例病人中最小发病年龄为 1个月 ,勒雪氏综合征的发病年龄都在 3岁以下 ;骨嗜酸性肉芽肿最小发病年龄 16个月。男多于女 ,但年龄在 12个月以下发病男女无差异。临床以发热、皮疹、骨损害、突眼、尿崩、耳溢等表现为主。病情轻重和预后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 4 6例中发现 1例伴海洋性贫血 ,1例伴G 6PD缺陷症。结论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多样化 ,病情轻重不一 ,典型皮疹印片有诊断意义。治疗采用手术刮除和化疗 ,合并尿崩时联合抗利尿激素使用 ,取得较好疗效。
- 徐酉华苏庸春刘筱梅
- 关键词: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勒雪氏病嗜酸性肉芽肿
- 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HL-60黏附、运动和侵袭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HL-60黏附、运动和侵袭的影响。方法:HL-60细胞体外培养,经0、0.1、0.15、0.2 g/L苦参碱分别处理细胞,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RT-PCR检测HL-60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0.15、0.2 g/L苦参碱不仅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P<0.01),而且还能下调HL-60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P<0.01)。结论:苦参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使HL-60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下降有关。
- 张伟戴碧涛汪明宇徐酉华于洁王世一宪莹刘筱梅
- 关键词:苦参碱HL-60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儿科临床示教被引量:4
- 2007年
- 临床示教工作是临床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但近年来,随着学校的扩招医学生逐年增多,而临床病人资源相对较少,在这一矛盾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床旁示教法、利用音像制品示教、模拟人示教、病案示教、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儿科临床示教,保障了教学效果。
- 刘筱梅于洁刘恩梅包蕾罗雁红
- 关键词:床边教学模拟人病案
- 儿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骨髓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 CML)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儿童 CML 临床资料 ,复习骨髓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特点。结果 :儿童 CML 临床主要特征为肝脾肿大 ,以脾大更为明显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或显著增高达 ( 4 7.1~ 780 )× 10 9/ L,骨髓异常增生 ,为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红比例明显或显著扩大 ,粒系以中、晚阶段细胞为主 ,可见原粒细胞。染色体核型可见 Ph1 改变。结论 :儿童慢粒确诊仍靠骨髓检查 。
- 陆玲玲张伟刘筱梅徐酉华
-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检查染色体核型外周血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骨髓MSC TGF-β1和HGF的表达及对免疫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 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的免疫抑制能力。方法:采集ITP患儿和对照儿童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计数分析骨髓MSC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骨髓MSC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骨髓MSC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mRN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中因子的浓度。结果:(1)ITP患儿的骨髓MSC呈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CFU-F计数(21.29±5.25)与对照组骨髓MSC的CFU-F计数(22.33±5.33)无显著差异(P>0.05);(2)ITP患儿骨髓MSC免疫抑制率([74.93±8.01)%]与对照组骨髓MSC免疫抑制率([76.42±8.8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ITP患儿骨髓MSC细胞内TGF-β1、H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P>0.05);(4)ITP患儿骨髓MSC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617.88±81.89)pg/ml]与对照组骨髓MSC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632.40±126.90)pg/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儿骨髓MSC培养上清中HGF浓度([520.20±30.67)pg/ml]与对照组骨髓MSC培养上清中HGF的浓度([521.56±36.72)pg/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患儿骨髓MSC TGF-β1和HGF的表达水平及免疫抑制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吴艳于洁张磊罗庆肖剑文刘筱梅宪莹戴碧涛徐酉华苏庸春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肝细胞生长因子
- 坏血病三例
- 2008年
- 例1 男,1岁,因“双下肢肿胀、反复低热伴进行性面色苍白1个月”于2005年10月入院,无出血倾向,饮食仅为米粉和煮沸的鲜牛奶。入院查体:双下肢固定外展体位,双踝关节肿痛,局部皮温升高。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4.2×10^12/L,血红蛋白(Hb)69g/L,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63.8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16.4pg/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57g/L,白细胞计数(WBC)5.3×10^9/L,中性粒细胞(N)0.16,淋巴细胞(L)0.73,嗜酸性粒细胞(E)0.01,变异淋巴细胞(BL)0.10,血小板计数(PLT)634×10^9/L;
- 肖剑文刘筱梅于洁戴碧涛徐酉华
- 关键词:坏血病双下肢肿胀血红蛋白含量嗜酸性粒细胞入院查体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21^(WAF1)、P27^(KIP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 1WAF1、P2 7KIP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 -P染色法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P2 1WAF1、P2 7KIP1表达情况 ,分别观察阳性率及阳性细胞积分。结果 :P2 1WAF1、P2 7KIP1阳性率及在阳性病例中的阳性细胞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随访部分病例 ,经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 ,两种蛋白有阳转或表达增强现象 ,治疗前后两种蛋白阳性率及阳性细胞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2 1WAF1、P2 7KIP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减低 ,可作为其化疗疗效的分子学指标。
- 苏庸春徐酉华于洁刘筱梅宪莹
- 关键词:白血病儿童细胞周期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1^(WAF1)、P27^(KIP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WAF1、P27KIP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染色法测定32例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P21WAF1、P27KIP1的表达情况,分别观察阳性率及表达强度。结果32例白血病骨髓涂片标本中P21WAF1或P27KIP1在ALL、AML及总标本中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阳性病例P21WAF1阳性细胞百分率在ALL与AML中无差异,但积分显示阳性程度AML弱于ALL;P27KIP1阳性细胞率及积分在ALL及AML中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随访观察部分病例,经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随访,两种蛋白有阳转或表达增强现象。结论P21WAF1、P27KIP1低表达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随临床缓解,P21WAF1、P27KIP1表达增强,提示P21WAF1、P27KIP1可能作为化疗疗效的分子学指标。
- 苏庸春徐酉华于洁刘筱梅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细胞周期蛋白类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