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肇洪
-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术中唤醒试验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研究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术中唤醒试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颅内肿瘤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选用传统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镇静镇痛,观察组(n=30)选用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维持镇静镇痛;按照手术进程,对患者施行全麻术中唤醒试验,对患者进行简单的问答。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术中心率(92.1±4.86)次/min、收缩压(114.3±6.86)mm Hg、苏醒时间(41.5±4.8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9±1.3)h、唤醒成功率80.00%、并发症发生率20.0%;对照组全身麻醉术中心率(77.3±5.9)次/min、收缩压(90.5±3.68)mm Hg、苏醒时间(23.6±4.58)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8±1.6)h、唤醒成功率53.33%、并发症发生率5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术中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可提高患者术中的唤醒质量,保证围术期麻醉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可行性。
- 刘东辉欧阳文搏区惠根冯肇洪林宇宁岑庆君
- 关键词:全身麻醉唤醒试验
- 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在小儿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输注在小儿会阴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会阴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骶管阻滞组(Ⅰ组)和氯胺酮静脉全麻组(Ⅱ组),每组各30例。Ⅰ组应用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全麻,Ⅱ组应用氯胺酮静脉全麻。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后10min、切皮时、术中10min、手术结束时及手术结束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数及苏醒时间。结果Ⅰ组麻醉诱导后各时点的MAP、HR、RR、SpO2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麻醉诱导后各时点的MAP、HR显著升高(P<0.05),RR、SpO2显著降低(P<0.05)。Ⅰ组苏醒时间比Ⅱ组短(P<0.05)。Ⅰ组发生不自主肢动、呼吸抑制、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比Ⅱ组少(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会阴部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呼吸、循环稳定,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冯肇洪黄旭黄素娟梁健群
- 关键词:骶管阻滞咪达唑仑小儿静脉全麻
- 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对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每组各为40例。A组患者用0.375%的罗哌卡因10mL,行手术侧单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待效果确定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5mg/kg,插入适宜的钢丝加强形气管导管,麻醉机行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分离颈椎骨膜、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两组患者的芬太尼用药量、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1h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切皮和分离颈椎骨膜时,A组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A组芬太尼用药量比B组少,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缩短,术后1hVAS疼痛评分,A组平均分为4.3,B组平均分为7.2,A组患者术后疼痛比B组轻。结论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在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 刘东辉蔡萍梁健群冯肇洪卢先卿张坤全
- 关键词:全麻颈丛神经阻滞颈椎前入路手术
- 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组(A组)和小针刀松解组(B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估法(VAS)对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疼痛视觉模拟评估法(VAS)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②经治疗后,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小针刀松解组(B组)。结论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小针刀松解。
- 张建华卢先卿冯肇洪吴政元黄旭
- 关键词:小针刀松解痛点阻滞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丙泊酚配伍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芬大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以及在诱导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验证其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术前先注入芬太尼2μg/kg,然后以2~3mg/kg作为诱导量在20~40秒内注入丙泊酚,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人工流产手术,必要时追加丙泊酚25~50mg。结果平均用药量芬太尼0.1mg(0.08~0.12mg);丙泊酚145mg(125~190mg),维持用量40mg(0~50mg);平均手术操作时间7分钟,麻醉时间9分钟。麻醉诱导及维持效果满意。结论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3mg/kg诱导剂量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短时间达到人工流产手术操作所要求的麻醉深度,但诱导初期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张坤全叶之毅冯肇洪
-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手术麻醉配伍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时间
-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行上腹部手术、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Ⅰ组)和静脉镇痛组(Ⅱ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麻,Ⅰ组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Ⅱ组术后应用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术后4h、12h、24h、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Ⅰ),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SpO,、cTn—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术后的MAP、HR、cTn—I显著升高(P〈0.05),SpO2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cTn—I、VAS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pO2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能较好地消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Tn—I稳定,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冯肇洪张建华卢先卿
-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冠心病
-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在脊椎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脊椎手术巾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脊椎手术的ASAⅠ~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Ⅰ组)和硝酸甘油组(Ⅱ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麻,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切皮前实施控制性降压,术中调整瑞芬太尼和硝酸甘油的剂量,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0—65mmHg之间,手术结束时停止控制性降压。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脊椎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苏醒时间。结果实施控制性降压后两组病人的MAP均能达到预定目标。降压期间Ⅰ组出现心率减慢;Ⅱ组出现心率增快。降压期间两组CVP均低于基础值,Ⅱ组比Ⅰ组更低。Ⅰ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Ⅰ组停止降压后10min血压恢复至基础值;Ⅱ组停止降压后20min血压仍低于基础值。结论在脊椎手术中选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效果良好。与硝酸甘油降压相比较,瑞芬太尼降压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压恢复快的优点。
- 冯肇洪陈永回梁健群何惠娇
- 关键词:脊椎手术控制性降压瑞芬太尼七氟醚硝酸甘油
- 自控镇痛防治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术(TUVP)术后镇痛以及防治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效果。方法70例行TUVP患者,随机分为PCEA组(n=35)和传统间断肌注镇痛(CAT)组(n=35)。PCEA组患者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CAT组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术后镇痛效果及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持续冲洗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PCEA组均少于CAT组。结论PCEA可有效防治TUV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减少膀胱痉挛引起的出血,优于传统间断肌内注射镇痛。
- 张坤全阮定国冯肇洪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术膀胱痉挛性疼痛硬膜外导管留置尿管时间TUVP
- 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的麻醉处理
- 2010年
- 目的:总结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和成功救治过程。方法:对76例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及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麻醉方法和救治措施,包括: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扩容,维持最低有效灌注压,缩短休克时间;②麻醉选择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小,又保证氧供和提高有效动脉血氧,同时能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避免或慎用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和扩血管药。结果:除1例肝肾破裂失血过多死于术中外,3例术后1~3d死于多脏器衰竭,其余72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4.74%。结论: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快速有效的液体复苏,及时处理并发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王展麟冯肇洪张坤全闫俊香
- 关键词:复合创伤休克围术期麻醉处理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择期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择期短小手术的实际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择期短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进行麻醉;对照组45例,采用得普利麻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清醒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77.2±12.2)min]明显快于对照组[(81.3±13.3)min](/9〈0.05);两组切皮时、手术中及术毕时的MAP及HR均较给药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MAP及HR则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均未发生插管困难、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观察组1例轻微呼吸抑制、3例术中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13例(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择期短小手术的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及更加平稳的术后清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旭欧阳文博冯肇洪卢先卿马凯冰
-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得普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