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仇少君

作品数:89 被引量:95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5篇土壤
  • 24篇养分
  • 24篇施肥
  • 15篇马铃薯
  • 14篇水稻
  • 13篇玉米
  • 11篇氮肥
  • 11篇氮素
  • 11篇利用率
  • 10篇土壤微生物
  • 10篇农业
  • 10篇微生物
  • 10篇小麦
  • 10篇肥力
  • 10篇肥料
  • 9篇土壤肥力
  • 8篇物量
  • 7篇地块
  • 7篇施用
  • 7篇秸秆

机构

  • 7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湖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亚...
  • 5篇湖北大学
  • 5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湖南省农业环...
  • 3篇滨州学院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88篇仇少君
  • 67篇何萍
  • 63篇徐新朋
  • 53篇赵士诚
  • 41篇周卫
  • 28篇丁文成
  • 10篇彭佩钦
  • 9篇艾超
  • 5篇王玉军
  • 5篇王秀斌
  • 5篇杨兰芳
  • 5篇刘强
  • 4篇荣湘民
  • 4篇李玲
  • 3篇童成立
  • 3篇刘双全
  • 3篇陆兆华
  • 3篇侯云鹏
  • 3篇刘京涛
  • 2篇高强

传媒

  • 19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土壤肥料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8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18篇2021
  • 16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大豆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评价被引量:16
2020年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高产的重要因素。在收集了大量的大豆试验数据(1998~2017年)基础上,通过拟合氮、磷、钾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得出最佳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春大豆和夏大豆的产量逐年增加,平均产量分别为2 610和2 724 kg/hm^2。夏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N 96 kg/hm^2、P_2O_5 80 kg/hm^2和K_2O126 kg/hm^2;春大豆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N 71 kg/hm^2、P_2O_5 108 kg/hm^2和K_2O 74 kg/hm^2;实现夏、春大豆高产的最佳密度分别为27万和34万株/hm^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磷用量对春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钾肥和密度;在夏大豆产区,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用量。种植密度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春、夏大豆需要提高种植密度获得高产,同时均应注重磷肥施用。
吕继龙何萍徐新朋魏丹仇少君赵士诚
关键词:大豆土壤肥力施肥量种植密度
一种可均匀掺混施肥的水稻施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均匀掺混施肥的水稻施肥装置,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上设有肥料盛放装置,所述无人机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无人机下方设有肥料定量快速掺混装置,所述肥料定量快速掺混装置下方设有均匀施肥装置。通过掺混电机的转动带动...
徐新朋何萍周卫赵士诚仇少君
一种基于秸秆还田的中稻钾肥用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秸秆还田的中稻钾肥用量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块的产量反应需钾量;获取目标地块籽粒和未还田秸秆移走的需钾量;获取目标地块的上季钾素残效;根据所述产量反应对应的需钾量、所述平衡籽粒移走...
何萍徐新朋丁文成仇少君周卫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肥料增产效应及利用率特征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究优化施肥条件下长江流域中稻施用氮、磷和钾肥的产量反应、增产效应和利用率特征,为该区域的肥料调控、解决施肥不合理等问题,及促进水稻的肥料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于2000-2017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水稻田间试验及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字段或字段组合(水稻、水稻+产量及水稻+肥料利用率等)检索到的此时间段内有关长江流域中稻田间试验的论文,共采集到2165组田间试验数据。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中稻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中稻优化施肥技术平均产量为9.3 t/hm^(2),其中安徽省的平均产量最高,为10.1 t/hm^(2),湖北省最低,平均为8.7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1、0.8和0.9 t/hm^(2),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0.76、0.91和0.90。优化施肥处理下氮、磷和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1.3、11.3和9.2 kg/kg,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49.8、126.7和92.9 kg/kg。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相比,优化施肥平均增产0.7 t/hm^(2),增幅为8.3%;氮、磷和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4.5、5.0和3.4 kg/kg;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0.0 kg/kg。【结论】优化施肥有效提高了长江流域中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施用氮、磷和钾肥对长江流域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4%、9%和10%,但各省市间存在差异性且省市内的变异较大。水稻产量高低与肥料平衡施用紧密相关,但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存在着氮肥施用过量,钾肥施用不足的现象,优化养分管理策略对提高该区域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具�
王姣琳徐新朋杨兰芳黄晓萌何萍仇少君赵士诚
关键词:长江流域中稻肥料利用率
长期施肥下三种旱作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通过研究长期施肥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矿化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影响土壤有机碳贮存的可控因素,为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碳贮存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河南省和江西省的黑土、潮土和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CF)和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MCF),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含量(MBC),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势(C0)和动力学常数(Kc)。并根据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采用RothC模型模拟计算碳投入量和有机碳贮存速率。【结果】3种土壤MCF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最高。黑土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势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4.17%、33.94%(P<0.05),MCF处理有机碳含量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有机碳矿化势比CF处理显著增加了31.73%(P<0.05)。潮土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比CK和C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40.59%、21.94%(P<0.05);MCF处理有机碳矿化势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是CK处理的3.14倍。红壤中,MCF处理有机碳含量比CK和C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64.35%、43.10%(P<0.05),有机碳矿化势分别显著增加了22.20%、15.69%(P<0.05)。黑土和红壤MCF处理微生物熵(MBC∶SOC)及矿化熵(C0∶SOC)显著高于CK处理,潮土CF处理微生物熵及矿化熵显著高于MCF和CK处理(P<0.05)。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类型和施肥措施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矿化参数总体上有极显著影响(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分别控制温度、降水和蒸发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矿化势与碳投入、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动力学常数显著负相关;分别控制温度和降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与其矿化势、碳投入、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增加全氮含量以及降低年平均�
息伟峰徐新朋赵士诚魏丹周宝库黄绍敏余喜初仇少君何萍周卫
关键词:旱作土壤长期施肥有机碳
不同秸秆还土方式对旱地土壤培肥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土方式对旱地土壤培肥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翻压与覆盖均有明显培肥土壤,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但两种还土方式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蒋平荣湘民张富强罗建新蒋健容仇少君
关键词:秸秆培肥
一种高效玉米掺混施肥装置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玉米掺混施肥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卡,所述轴承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机箱右侧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壁且位于机箱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搅拌桨...
徐新朋何萍周卫赵士诚仇少君
双季稻氮素调控和减肥增效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季稻氮素调控和减肥增效的方法,它采用手持式叶绿素仪(SPAD-502型),测定水稻叶色对氮素最敏感时期的最敏感叶片叶绿素的SPAD值。通过叶片SPAD值了解水稻氮素养分状况,然后将水稻实际SPAD值归入...
孙刚仇少君何萍周卫张文学刘光荣梁国庆
黑土地肥力下降成因与保护利用对策——基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分析
2025年
黑土具有质地好、肥力高、适耕性强等特点,为全国贡献了1/4的粮食产量,但黑土地长期集约化利用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已引起国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并着重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探讨了黑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对策。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为有机质下降、结构变差、养分失衡、酸化严重和黑土层变薄等。从养分资源利用角度分析,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原因是黑土地集约化利用下秸秆长期移出农田,有机物料投入不足,以及化学肥料种类、用量、施用时间的不合理。为此,本文提出以养分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养分精准管理、以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及以有机物料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农牧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对策。总之,黑土地养分高效循环利用是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仇少君郝小雨赵士诚徐新朋王秀斌何萍周卫
关键词:黑土地保护利用对策
一种基于氮素平衡标准的轻简化玉米氮肥用量推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氮素平衡标准的轻简化玉米氮肥用量推荐方法,涉及农业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氮素平衡标准的玉米氮肥用量推荐方法,该方法仅需了解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等级,即可进行氮肥用量推荐,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
丁文成何萍徐新朋周卫赵士诚仇少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