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魏淘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杂交
  • 3篇栽培
  • 3篇生长发育
  • 2篇氮肥
  • 2篇杂交稻
  • 2篇栽培模式
  • 2篇晚稻
  • 2篇夏播
  • 2篇棉花
  • 2篇灌溉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量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洞庭湖
  • 1篇洞庭湖区
  • 1篇性状
  • 1篇幼苗

机构

  • 14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谢学方
  • 1篇罗红兵
  • 1篇龙文飞
  • 1篇傅志强
  • 1篇董合忠
  • 1篇刘建丰
  • 1篇李瑞莲
  • 1篇刘红梅
  • 1篇钟娟
  • 1篇刘行丹
  • 1篇魏淘涛
  • 1篇苏姗

传媒

  • 3篇作物杂志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作物研究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密互作对双季晚稻丰源优299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为明确湖南双季稻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生产适宜的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栽植密度为副区,研究不同氮密处理对晚稻丰源优299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稻生育后期二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施氮量对生物量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密度增加对生物量也有显著提高作用,总体上以低氮高密处理生物量最高。光合势对水稻产量的建成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光合势随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净同化率对水稻产量的作用不明显。在物质转运方面,水稻产量与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茎叶表观输出量、茎叶表观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及茎鞘物质输出率相关性不大,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随着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施低氮高密处理的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水稻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施氮量、栽植密度对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叶绿素含量无直接相关性,叶绿素含量随施氮增加有所上升,栽植密度对叶绿素含量无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与根系活力呈正相关关系,施氮量增加明显提高前期根系活力,但后期无明显作用,栽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根系活力。所以,构建适宜的水稻群体对水稻高产十分重要,研究表明适宜降低施氮量和增加栽植密度能够有效形成水稻高产高效的群体结构,进而促进产量的增加。
龙文飞傅志强钟娟苏姗李康丽
关键词:节水灌溉净同化率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设置3个密度(60000、75000、90000株/hm^(2))、3个氮肥水平(150、225、300 kg/hm^(2))和2个化控处理(不化控、化控),组合成高密高氮化控(T1)、高密中氮化控(T2)、高密低氮化控(T3)、中密高氮化控(T4)、中密中氮化控(T5)、中密低氮化控(T6)、低密高氮无化控(CK)7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以明确洞庭湖区夏玉米适宜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郑单958产量总体上高于湘农玉27号,2个品种2 a产量均以T1和T2模式较高,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各模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明显降低,茎粗略有降低;不同模式间气生根层数差异明显,郑单958以T1和T2模式较多,湘农玉27号以T4和T5模式较多;茎秆穿刺强度与压断强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同时表现有品种间、年际间差异;2 a试验均无植株倒伏倒折现象发生。综上,通过合理配置施氮量、种植密度与化控措施可以实现夏玉米高产和较强的抗倒性,高密中氮化控模式(T2)是洞庭湖区夏玉米较理想的栽培模式。
吴思周迎鑫罗薇陶明德陈平平罗红兵周文新易镇邪
关键词:夏玉米栽培模式抗倒性洞庭湖区
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的检测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介绍了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各种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Berthelot改良比色法、改良纸层析法、氨基酸分析仪和柱前衍生液相色谱等4种常用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对发芽糙米GABA积累机理、发芽条件和工艺参数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理的GABA检测方法的建议。应对不同水稻品种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基因型进行遗传分析,以筛选出高GABA含量和高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品种,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
刘红梅魏淘涛刘行丹刘建丰
关键词: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
不同拌种剂处理对未脱绒棉籽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提高未脱绒棉籽出苗率的方法,以适应棉花轻简化机械直播栽培,采用棉花品种JX0010为试验材料,以未脱绒棉籽不使用拌种剂为对照(CK),设置卫福、敌克松、适乐时、高巧和锐胜5种拌种剂处理,并根据使用说明,每种拌种剂分别设置3种不同拌种比,共15种拌种剂处理,研究不同拌种剂处理对未脱绒棉籽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巧、锐胜和适乐时不同拌种比处理下未脱绒棉籽出苗率较CK及其他处理表现好,均达到了84%以上,敌克松仅在较高拌种量(1∶200、1∶220)下出苗率高于CK,而卫福3种拌种比处理的未脱绒棉籽出苗率较CK均未有提高。萌发后棉苗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根系活力等指标皆表现为高巧、锐胜和适乐时拌种处理较CK呈不同程度提高,且相关分析表明,丙二醛(MDA)含量与蛋白质含量、NR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各处理中生长发育较好的棉苗通过增加体内蛋白质含量、NR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以缓解或消除棉苗因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出现的细胞衰老现象,以促进棉苗生长发育,增强其抗逆性。综合来看,高巧、锐胜和适乐时可用于棉花轻简化直播中以提高未脱绒棉籽出苗率,改善棉苗生长状况和生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侃谢章书杨丹张宁许豆豆周仲华刘爱玉屠小菊
关键词:拌种剂棉籽萌发生长发育
长江流域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不同开花日期棉铃发育特征及纤维品质的对比研究
为初步探索长江流域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棉铃的动态发育情况,在2023年,通过对7月25日-9月5日开的花每隔7天进行挂牌,且每隔7天记录棉铃发育的各项指标,直到自然吐絮。结果表明:(1)纤维长度的发育,各开花日期的纤维长度...
谢章书李侃杨丹张宁刘玉杰王小榕刘爱玉屠小菊周仲华
关键词:纤维品质
氮肥运筹对湘南双季杂交稻生长发育与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为明确湘南双季杂交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株两优819、晚稻品种H优518和盛泰优018为材料,比较研究3种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7:2:1,N1;6:3:1,N2;5:4:1,N3)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早、晚稻实际产量均以N2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N1处理,其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与穗粒数较高。与N1和N3处理相比,N2处理茎蘖数居中,但成穗率最高,且孕穗之后的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各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以N2处理最高;N3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N1处理,但与N2处理无显著差异;胶稠度随穗肥比例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以N2处理最低,处理间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从稻米RVA谱特征参数来看,N1处理稻米食味品质最好,略优于N2处理,N3处理米质最差。综合考虑产量与稻米品质,N2处理(分蘖肥:穗肥:粒肥=6:3:1)是湘南双季杂交稻较理想的氮肥运筹方式。
袁帅苏雨婷陈平平易镇邪
关键词:双季杂交稻氮肥运筹米质
2002—2023年湖南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2025年
为了解湖南省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和性状演变趋势,以提升湖南省大豆育种水平,本研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2002—2023年湖南省审定的27份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单株荚数、百粒重、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随年份更替呈增加趋势,2019—2023年均值较2002—2006年均值分别增加1.4%、33.2%、8.8%、12.6%和5.4%;而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年份更替呈下降趋势,2019—2023年均值较2002—2006年均值分别降低17.1%、0.7%、3.6%、26.5%和5.4%。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荚数,株高与底荚高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产量与株高和底荚高度,底荚高度与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生育期与主茎节数,粗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7.9%,表明这4个成分能够代表10个性状的大部分信息,且底荚高度、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百粒重是导致品种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说明近年来湖南省审定的大豆品种的产量逐步升高,粗蛋白质含量提升较为缓慢而粗脂肪含量有所降低。因此,今后湖南省大豆育种应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注重品质的协同改良。
贾魏高沐甜肖艳梅廖志杰徐莹李瑞莲罗红兵罗红兵
关键词:大豆品种农艺性状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明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于2020-2021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0: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处理下Y两优900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Y两优900在N2处理下2年产量分别为8.77和8.82t/hm^(2),高于N0和N1处理,与N3处理差异不显著。穗数和穗粒数在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实率在N2处理下高于其他2个处理,千粒重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N2处理的总干物质积累量低于N3处理,但其收获指数高于N3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N2处理的氮肥籽粒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高于N3处理。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中产区)下,180kg/hm^(2)施氮量有利于在保证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高产的同时,实现较高的氮肥利用率。
刘宇曹家林肖正午张鸣宇陈佳娜曹放波黄敏
关键词:施氮量超级杂交稻氮肥利用率
不同脱叶剂对长江流域夏播短季栽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棉花在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对不同脱叶催熟剂的响应,为筛选适宜长江流域棉花栽培的脱叶催熟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成品脱叶剂欣噻利(50%噻苯隆·乙烯利)为对照(CK),以乙烯利和助剂为通用组分,分别配以98%噻苯隆、98%噻苯隆+50%敌草隆、98%磷酸二氢钾、10%脱落酸制成4种脱叶剂配方(对应标记为S、D、L和T处理),测定不同脱叶剂处理棉株的脱叶率、吐絮率、产量相关性状及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并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脱叶剂处理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脱叶剂喷施后时间的推移,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第10 d以CK的脱叶率最高(96.57%),D处理次之(95.76%),L处理的脱叶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吐絮率也呈相似趋势,以CK最高,D处理次之,L和T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棉花产量方面,以D处理最高,S处理、CK和T处理次之,L处理最低;后期(8月30日)开花的棉铃产量性状表现也以D处理最优。纤维品质中,各处理对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伸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上半部平均长度以CK最优、D处理次之;断裂比强度以D处理最高;后期(8月30日)开花的棉铃也同样以CK和D处理的纤维品质最优。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和S处理及CK的脱叶及催熟效果较好,且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结论】不同脱叶剂以噻苯隆+敌草隆、噻苯隆和欣噻利效果较优,可在长江流域湖南地区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棉花生产种植中应用。
谢章书谢学方李侃周仲华屠小菊刘爱玉
关键词:棉花脱叶剂
水肥耦合对双季杂交晚稻丰源优227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采取2种灌溉方式(长期淹灌和节水灌溉)和4种施氮水平(纯氮0、135、180和225 kg/hm^2),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双季杂交晚稻丰源优227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能促进水稻生物量的增加,节水灌溉方式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以节水灌溉下中氮处理(施氮量180 kg/hm^2)的生物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极显著促进作用;叶面积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节水灌溉处理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提高。水稻产量与水稻的净同化率无明显相关性,与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光合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物质转运受施氮量影响,茎叶表观输出量、茎叶表观输出率、茎鞘物质转化率、茎鞘物质输出率、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以中氮处理最大,过高和过低施氮量均不利于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形成。施氮量为180 kg/hm^2配合节水灌溉方式能使杂交晚稻丰源优227可获得最高的生物量和产量。
罗小仁王学华徐优杨泉
关键词:杂交水稻水肥耦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