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26 被引量:2,000 H指数:21 相关作者: 刘广荣 刘明奇 汪海 曹玮亮 曹扬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更多>>
典型场景彩色融合图像颜色协调性的主观评价 被引量:4 2014年 彩色夜视技术是当前夜视技术发展的前沿,但如何实现对彩色夜视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仍然是当前困扰人们的问题。针对北京理工大学高绍姝提出的颜色协调性模型主观评价实验人数不足的问题,按照国际视觉实验标准重新设计并进行了颜色协调性的主观视觉评价实验,主观评价测试的彩色融合图像分成绿色植物、海天和城镇建筑物三类典型场景,主观实验人数提高到52人;对主观评价实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绍姝提出的颜色协调性评价模型在三类场景与主观评价结果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明显优于其他评价模型,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场景彩色融合图像的颜色协调性进行客观评价。 苏宇 高绍姝 金伟其 贾晓婷 潘定平 刘佳妮 金凯佳关键词:主观评价 基于单目视觉的机械臂目标定位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2019年 在筒子纱染色的工业生产中,获取机械臂及纱杆锁扣的相对位置实现机械臂的精确定位和抓取目标是染色过程的关键技术。设计了基于单目视觉的机械臂目标定位及光学测量系统,通过单目光学成像的方式实时获取锁扣目标的图像,结合图像分析算法解算出目标空间位置以及目标与机械臂的相对位置。利用OPC通讯技术,将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传输给机械臂控制模块并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实现目标的抓取。通过现场实验,机械臂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在2mm范围内。 来佳伟 何玉青 李霄鹏 刘明奇 翟向洋关键词:光学测量 单目视觉 OPC通讯 基于FPGA的IRFPA图像细节增强与动态压缩处理技术 被引量:8 2012年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通常采用14 bit AD进行数字化,并进行后续处理,而常用的显示设备只能显示8 bit图像,于是最终显示需要对图像进行压缩,压缩过程直接影响显示效果。与之相关的图像细节增强和动态范围压缩技术亦是当前行业内重点研究的技术。基于已提出的一种细节增强和动态压缩算法,在以Xilinx公司的XC5VLX50T FPGA为核心处理器件的图像处理板上对算法进行了工程实现,算法完全在FPGA片内利用Verilog-HDL编写实现,不占用片外资源,片内占用资源适中,处理延时小于200μs。实际观测试验验证了算法以及实现手段的有效性。 范永杰 金伟其 刘崇亮 陈艳 刘斌 李家坤 金明磊关键词:热成像 FPGA 高光能利用率极紫外光刻波纹板照明系统设计 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极紫外光刻照明系统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套高光能利用率极紫外光刻波纹板照明系统。该系统中波纹板面形采用柱面镜阵列,降低了加工难度;并且根据波纹板反射光线的特性,确定了由修正型复合抛物面聚光镜与二次曲面反射镜组作为中继镜组的结构。整个系统仅采用四片反射镜且其中两片反射镜为掠入射,与传统的极紫外光刻照明系统相比,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对一套数值孔径0.33的极紫外光刻投影物镜,给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波纹板照明系统设计实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可达39.7%,掩模上弧形照明区域扫描方向的积分不均匀度小于2.7%,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梁欣丽 李艳秋 梅秋丽关键词:光学设计 极紫外光刻 气体泄漏红外图像动态压缩及增强方法 被引量:8 2017年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探测具有高效率、远距离等显著优势。为了进一步增强观察人员对气体泄漏红外图像的细节感知,等效提高系统探测极限,提出一种基于双边滤波的气体泄漏红外图像动态压缩及增强方法,以气体泄漏红外图像特点为依据,对双边滤波和压缩合并过程进行控制,实现了气体泄漏红外图像细节的有效增强。实验表明,在实现从高位宽原始数据到低位宽输出显示数据压缩的同时,气体泄漏痕迹信息得到显著增强,且整幅图像具有较好的对比度,"光晕"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李家琨 金伟其 张旭 金明磊 范永杰关键词:成像系统 红外成像 双边滤波 航拍图像的路面裂缝识别 被引量:28 2017年 针对航拍沥青路面图像识别的噪声和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航拍图像的路面裂缝识别算法。根据路面区域与路旁景观区域灰度级数分布不同,采用多方向拟合的区域生长方法联合HSV颜色空间阈值进行路面区域分割,提取包含完整裂缝信息的单通道路面;再通过改进的形态学滤波剔除面积较大的干扰区域,利用结合显著性分析的边缘检测算法识别路面的裂缝片段,实现复杂裂缝与路面纹理噪声的区分;自动筛选存在裂缝的图像,针对裂缝可疑区域,结合人眼辅助观察标记并计算其长度。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剔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较好地识别沥青路面的裂缝,裂缝宽度的识别精度能达到9.7mm,分类识别准确率大于80.0%,长度测量准确率大于75.0%。 王博 王霞 陈飞 贺云涛 李文光 刘莉关键词:图像处理 路面裂缝 形态学滤波 日盲紫外拉曼光谱遥测系统及其检测实验 2025年 拉曼光谱检测广泛应用于毒品、化学品泄漏、食品安全、爆炸物残留等领域,而传统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的拉曼光谱系统受环境光影响大,通常需在封闭的样品盒或夜间条件下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常规的紫外拉曼光谱检测则多以微距为主,难以在自然光条件下适应样品的遥测要求。面对自然光环境下特殊的拉曼光谱遥测需求,设计搭建了一套紫外拉曼光谱遥测实验系统,由266 nm激光光源、前置光学系统、信号接收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采用发射光路与收集光路同轴半共用的光学系统设计,保证了系统对焦的灵活性,可对远距离物质快速对准聚焦并进行检测;前置光学系统与信号接收系统使用中继透镜、光纤、日盲紫外光谱仪耦合的方式传输与检测了拉曼光谱,保证了系统整体的灵活性。采用迭代差分自回归估计的拉曼光谱降噪算法IDAR对检测的拉曼光谱进行降噪,提升了对样本弱拉曼特征峰的分辨能力。通过在200~1500 mm距离、每隔100 mm设置检测点,对特氟龙(teflon)、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葡萄糖酸钙(calcium gluconate)、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以及布洛芬(ibuprofen)等五种典型物质进行了重复多组不同积分时间、不同距离的拉曼光谱遥测实验,并与15 mm微距紫外拉曼光谱检测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遥测系统可对距离1500 mm处的特氟龙进行有效检测,对碳酸氢钠、布洛芬、葡萄糖酸钙以及罗红霉素等四种样本的遥测距离达到600 mm,证明日盲紫外拉曼光谱遥测实验系统具有自然环境光下较好的遥测能力,遥测距离可满足部分现场安全检测、毒品检测、爆炸物残留检测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应用场景要求。 王维林 郭一新 金伟其 金伟其 何玉青 郭宗昱 杨书宁关键词:拉曼光谱 日盲紫外 遥测 系统设计 用于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的辐射参考源 被引量:1 2012年 概述了4种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过程中使用到的参考源。成为产品前,通常使用面源黑体作为参考源对红外焦平面阵列进行非均匀性校正;在热成像系统应用中动态非均匀性校正中,普遍使用的辐射挡板由于没有连有控温装置,只能进行一点校正,在场景温度偏离校正温度时,校正效果会受到影响;美国第三代前视红外成像系统中使用连有热电制冷器的热电参考源,利用热电制冷器对发射表面进行控温,可实现两点校正算法;为基于边框的SBNUC校正算法设计的U型边框黑体光阑,对视场中心没有遮挡,利用半导体制冷器对U型边框黑体光阑的进行控温,能根据场景信息自适应地实现的两点校正。 金明磊 金伟其 刘崇亮 范永杰关键词:非均匀性校正 面源黑体 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的误差标定和补偿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是测量材料和器件偏振特性的重要仪器,也是测量浸没光刻机偏振像差的检测仪器,该偏振仪由偏振态产生器和偏振态分析器组成。其组成中的λ/4波片相位延迟量误差及其快轴方位角误差与偏振片透光轴的方位角误差是影响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源。通过对本课题组研制的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中5个主要误差因素进行标定和补偿,显著提高了其测量精度。利用傅里叶分析法获得各项傅里叶系数,并根据各个误差与傅里叶系数的关系,实现了这些误差的标定,即达到对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误差标定的目的。根据标定出的误差大小对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进行了补偿。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器件参数误差标定和补偿,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的测量精度由0.2015提高到0.1051,提高了47.84%。最后用该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仪对一个物镜系统的偏振像差进行了测量,重复测量精度达到了1.1%。 李建慧 郑猛 张雪冰 李艳秋夜视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被引量:8 2013年 为建立通用、客观的融合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在分析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基础上,研究了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象、评价条件、评价指标和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结合目标探测识别与场景理解两个典型的"视觉任务",提出了"目标可探测性"和"细节可分辨性"两个主观评价指标,并研究了图像整体"感知质量"与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对3种不同场景的微光与红外融合图像,采用9种融合方法获得的189幅融合图像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细节可分辨性"和图像整体"感知质量"相关性好,而"目标可探测性"虽然和图像整体"感知质量"相关性较差,但在基于具体视觉任务的融合图像质量评价过程中,仍可作为有效评价指标之一。 张勇 金伟其关键词:主观 图像融合 感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