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

作品数:61 被引量:309H指数:10
相关作者:邓天勤何启新廖穗波夏金喜吴晓健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细胞
  • 6篇耐药
  • 5篇疗效
  • 4篇蛋白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支气管
  • 4篇综合征
  • 4篇痤疮
  • 4篇痤疮丙酸杆菌
  • 4篇脑损伤
  • 4篇内皮
  • 4篇儿童
  • 3篇信号
  • 3篇血脑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体外
  • 3篇气管

机构

  • 60篇暨南大学
  • 6篇暨南大学附属...
  • 6篇广东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东莞市太平人...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夏金喜
  • 5篇肖建民
  • 3篇李薇
  • 2篇苏磊
  • 2篇冯丽燕
  • 2篇余林中
  • 2篇邓天勤
  • 2篇陈怿
  • 2篇江东新
  • 1篇廖锵云
  • 1篇徐瑾
  • 1篇瞿柳红
  • 1篇祝翠霞
  • 1篇童华生
  • 1篇邓列华
  • 1篇胡振华
  • 1篇吴晓健
  • 1篇廖穗波
  • 1篇何启新
  • 1篇万德立

传媒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心脏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12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腰痛和镜下血尿为表现自发性肾动脉夹层并肾梗死1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自发性肾动脉夹层(spontaneous renal artery dissection,SRA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常常与其他泌尿系统疾病[1](例如:肾结石、急性肾盂肾炎)或胃肠系统疾病相混淆。现将就诊于我院急诊科以腰痛、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肾动脉夹层并肾梗死病例进行报道,同时我们以"自发性肾动脉夹层"为关键词检索统计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总结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旨在加深急诊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丁广前邝爱玲何鹤彬颜建辉
关键词:肾梗死腰痛
右美托咪定复合体温保护对经皮肾镜取石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体温保护对经皮肾镜取石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经皮肾镜取石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术中采用普通棉被覆盖保温,B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普通棉被覆盖保温,C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充气式患者升温系统。比较3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围术期血液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C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量明显降低;麻醉诱导开始后30 min至术毕期间,C组患者鼻咽累积下降温度明显低于A组及B组。3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手术结束后5 min(T1)明显升高,手术结束后3 h(T2)至术后72 h(T4)逐渐降低,B组波动明显小于A组,C组波动最小;与术前1 d相比,3组患者术后1 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降低,A组降低最明显,C组波动最小。与A组比较,B组及C组术后3 d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C组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体温保护可下调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炎症应激反应,降低脑损伤因子表达水平,预防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陈奕关伍堂洪王群邱训斌
关键词:体温保护老年经皮肾镜取石术
鼠李糖乳杆菌GG治疗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期常见的可累及胃肠道、呼吸道等多器官系统的过敏性疾病。随着人们对牛奶蛋白过敏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治疗方式亦趋多样化。本文追踪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病机制及目前鼠李糖乳杆菌GG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儿童牛奶蛋白过敏治疗新方式。
谭炜富李薇
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肠道菌群益生菌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存在于外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结构,保护大脑免受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和病原体的侵害,从而维持脑内环境稳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血脑屏障的破坏将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在血脑屏障的形成及功能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PDGF及其受体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初步探讨PDGF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可能性,并对当前靶向PDGF及其受体的治疗手段进行简要综述。The blood brain barrier (BBB) is a structure that exists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and brain tissue, protecting the brain from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toxins and pathogens, thereby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rain internal environment.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the disruption of BBB further exacerbates disease progression. Compelling data indicates tha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and formation of BBB.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ffects of PDGFs and their receptors on the integrity of BBB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Finally, we briefly summarize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PDGF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nd review the cur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targeting PDGFR.
汪怡孜申杰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脑屏障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3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采用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所有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分为强代谢组(未携带突变基因,681GG/636GG)、中代谢组(携带一个突变基因,681GA/636GG,681GG/636GA)和弱代谢组(携带2个突变基因,681GA/636GA,681AA/636GG,681GG/636AA)。采用全流式细胞术定义氯吡格雷抵抗。分析各组之间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差异。观察各组12个月随访支架内血栓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代谢组、中代谢组、弱代谢组分别为137例(44.2%)、134例(43.2%)和39例(12.6%),三组之间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中弱代谢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强代谢组(P〈0.05),其中非致死心梗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强代谢组(P〈0.05),而死亡及再次血运重建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中弱代谢组再次住院率也显著高于强代谢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CYP2C19*2、CYP2C19*3基因变异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更高,支架内血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夏金喜肖建民万德立冯丽燕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预后
院前心肺复苏的气道管理
2022年
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患,尽管心肺复苏技术不断进步,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偏低。即使在拥有先进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其他等发达国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也不足10%;而心脏骤停患者在我国抢救成功率更低。心脏骤停患者若不能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救治,4-6min后造成脑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除了予以正确的胸外按压外,还应该尽早给予有效的气道开放手段,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和维持足够的氧合功能是院前心跳骤停救治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目前开放气道方式主要有:气管插管、上声门装置(喉罩)、球囊面罩等。院前发生心脏骤停患者病因复杂、环境多变,院前气道管理该如何选择成为困扰急诊科医生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阐述院前心肺复苏的气道管理。
邝爱玲丁广前何鹤彬廖秀芳颜建辉
关键词:院前心肺复苏气道管理
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及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7-2020年收治的124例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分为MR-KPN组43例和KPN组81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M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标本来源均以痰液为主。患儿年龄、住院时间、预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双胎、既往病史(肺炎、泌尿道感染、其他疾病)、培养前使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院内感染、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液、免疫抑制剂、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其他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胃管、导尿管、鼻饲管及其他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首次培养阳性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MR-KPN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早产、培养前使用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鼻饲置管为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培养前使用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鼻饲置管是儿童发生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丽玲周湘君郑武娟邓艳娴李薇
关键词:儿童LOGISTIC回归分析
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定运用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中医康复科和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用肌内效贴技术及针刀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肩痛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FAM评分、C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肌内效贴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崔超伟李春霞周映虹梁璐郭家威卢贵财
关键词:肩痛
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等基础疗法+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针刺组患者同时接受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参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中医相关证候评分、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pH值、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_(2))测定值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2 d、3 d的PaO_(2)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在治疗第2、3天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在pH值、SaO_(2)测定值治疗2 d时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GC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2 d、治疗3 d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5 d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治疗有效率、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NIPPV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有利于早期改善患者血气水平、意识状态,减少患者接受辅助呼吸及住院的时间。
王升强陈霭平彭晓燕
关键词:体外膈肌起搏器急性发作期肺性脑病
CD1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判断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患者早期CDl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HLA—DRCDl4+%)的变化规律,并探讨HLA—DRCD14+%与严重创伤的预后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2—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住院的严重创伤患者(AIS—ISS评分≥16分)共79例,生存组(n=54)和死亡组(n=25),分析两组患者伤后年龄、性别构成、AIS—ISS评分、APACHEII评分、GCS评分、致伤因素、受伤部位、血清降钙素原(PCT)和HLA—DRCDl4+%、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例数和免疫调理等方面的差别,观察并分析患者伤后第3、7天的APACHEII评分和HLA—DRCDl4+%的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及回归分析评估HLA—DRCDl4+%对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预判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情况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APACHEII和HLA—DRCDl4’%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HLA—DRCDl4+%在第3天开始出现下降(P〈0.05),而死亡组APACHEII在第7天才高于存活组(P〈0.05)。以第3天HLA—DRCDl4+%值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死亡预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94。多因素回归分析严重创伤患者第3天HLA—DRCDl4+%值是预判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HLA—DRCDl4+%是预判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受伤后第3天HLA—DRCDl4+%水平是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陈怿林幼萍江东新苏磊
关键词:严重创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