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所

作品数:129 被引量:649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俊芳莎娜王金荣任松叶王馨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包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生物学
  • 3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7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基因
  • 13篇酵母
  • 9篇蛋白
  • 8篇污染
  • 6篇淀粉
  • 6篇响应面
  • 5篇酿酒
  • 5篇酿酒酵母
  • 5篇核小体
  • 4篇正交
  • 4篇质粒
  • 4篇生物柴油
  • 4篇酸奶
  • 4篇馒头
  • 4篇教学
  • 4篇柴油
  • 3篇营养盐
  • 3篇正交试验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机构

  • 129篇内蒙古科技大...
  • 6篇包头轻工职业...
  • 6篇内蒙古大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长治学院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包头师范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作者

  • 47篇蔡禄
  • 25篇季祥
  • 18篇王国泽
  • 16篇游新勇
  • 14篇汪磊
  • 14篇赵秀娟
  • 11篇李俊芳
  • 11篇司万童
  • 11篇李珺
  • 10篇王建英
  • 10篇赵宏宇
  • 9篇潘建刚
  • 9篇云月英
  • 7篇莎娜
  • 7篇刘菊梅
  • 7篇王晶妍
  • 7篇朱波
  • 6篇刘国庆
  • 6篇崔向军
  • 6篇卢庆华

传媒

  • 13篇湖北农业科学
  • 10篇安徽农业科学
  • 10篇广东农业科学
  • 7篇食品工业
  • 5篇内蒙古大学学...
  • 5篇生物技术通报
  • 5篇生物物理学报
  • 5篇中国粮油学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食品科技
  • 3篇粮食与饲料工...
  • 3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粮食与油脂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6篇2015
  • 19篇2014
  • 25篇2013
  • 17篇2012
  • 22篇2011
  • 15篇2010
  • 3篇2009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位生物修复提高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农用安全性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减少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作物体内的富集,降低食源性PAHs对人类的潜在风险,提高PAHs污染土壤的农用安全性,在受到PAHs污染的麦田中施用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菌剂(RS)进行原位修复.以叶面喷施(B)和根部喷施(D)50倍稀释的RS两种方式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对照(A),不做任何处理的麦田为空白(CK),从小麦苗期开始处理,到小麦成熟期测定了土壤和小麦籽粒中PAHs含量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了施用RS对PAHs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施加RS的B区、D区与空白(CK)区相比,标识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PLFAs)种类均有29.6%变异率;土壤PAH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9倍和1.68倍;富集因子分别降低了58.9%和62.2%;50穗小麦籽粒的干重分别提高了8.95%和12.5%.RS的施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化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加快了土壤PAHs的降解;同时,RS的施用也降低了PAHs在小麦籽粒的富集量,提高了小麦的产量,显示出RS在提高PAHs污染土壤的农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焦海华潘建刚徐圣君白志辉王栋黄占斌
关键词:类球红细菌微生物菌剂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
一株产油酵母菌的微波诱变选育被引量:1
2013年
以产油酵母菌Y1为试验菌株,通过对出发菌株Y1的最佳微波诱变时间确定、诱变后菌株初筛和复筛后得到一株突变菌株Y13,测得Y13的油脂产量4.39 g/L、油脂含量22.09%,比出发菌株Y1油脂产量2.11 g/L、含油量9.6%明显提高。因此,菌株Y13可作为后续摇瓶发酵产脂研究的试验菌株。
马勇陈秀莉张应龙门中华
关键词:微波诱变诱变选育
餐厨垃圾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2014年
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出3种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乳酸定性试验筛选出一株具有溶钙圈的乳酸菌,命名为R,分离纯化并保存。根据发酵液吸光度的测定值绘出该乳酸菌的生长曲线,选择对数期的菌用于餐厨垃圾的乳酸发酵。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固液比1/9、接种量10%、pH值6.0、温度43℃和发酵时间60h。最终得出加入R1乳酸菌比不加R1乳酸菌的空白对照的乳酸浓度高15.5%。
季祥乔春燕蔡禄
关键词:餐厨垃圾乳酸菌乳酸发酵
羧甲基纤维素钠对莜麦馒头品质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研究不同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莜麦馒头品质影响,确定CMC–Na在莜麦馒头中最佳添加量。将CMC–Na按质量比0.04%、0.06%、0.08%、0.10%和0.12%添加到馒头粉中制作莜麦馒头,分析不同CMC–Na添加量时莜麦馒头比容、质构和感官变化趋势,综合检测结果确定CMC–Na在莜麦馒头中最佳添加量。当CMC–Na添加量为0.08%时,制作莜麦馒头感官评分最高;根据质构、比容和感官测定结果,CMC–Na能改善馒头质构,提高馒头品质,莜麦馒头中CMC–Na最佳添加量为0.08%。
汪磊李飞张欢子朱波
关键词:馒头
凡纳对虾crustin 2基因的序列及结构分析
2013年
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crustin 2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克隆、氨基酸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分子结构的初步预测。结果表明,crustin 2基因可能在凡纳对虾的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抗菌功能,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效应基因。
杜志强吴亚坤林涛
关键词:CRUSTIN克隆
地下水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叶片的氧化损伤效应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尾矿库周边潜层地下水在下游位置的横向和纵向上的污染程度,及其胁迫对玉米(Zea mays L.)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尾矿库周边潜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分析,于玉米幼苗三叶期时对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内梅罗指数在纵向上由西南向东南方向呈上升趋势,横向上随距离尾矿库距离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质变差。尾矿库周边地下水污染对玉米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使玉米叶片抗氧化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潜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丧失农业灌溉的功能。
黄丽平袁晓武张川刘娟王建英司万童张雪峰
关键词:尾矿库膜脂过氧化
番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对番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旨在进一步开发植物SOD酶源。[方法]以富含SOD酶的番茄为试验材料,选取浸提缓冲液的pH值、浸提时间、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番茄中SOD酶最佳提取工艺为缓冲液pH7.8、浸提时间2 h、热处理温度50℃、热处理时间30 min。[结论]该工艺简便高效地从番茄中提纯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可用于实际生产,为后续进一步纯化研究该酶奠定了基础。
李珺马力通高书良
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
莜麦馒头微波蒸制工艺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微波装载量对莜麦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莜麦馒头微波蒸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了微波蒸制和常规蒸汽蒸制2个烹制方式对莜麦馒头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蒸制莜麦馒头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60 W,微波时间12.5 min,装载量74 g。按该工艺条件制作的莜麦馒头与蒸汽蒸制莜麦馒头的感官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蒸汽蒸制莜麦馒头相比,微波莜麦馒头水分含量较低,硬度和黏着性大,弹性差,而回复性和咀嚼性优于蒸汽蒸制莜麦馒头。
汪磊云月英王国泽李俊芳莎娜张欢子
关键词:响应面
莜麦馒头配方研究被引量:33
2013年
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以面团及莜麦馒头pH、莜麦馒头含水量、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评价,研究了莜麦馒头的配方,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莜麦粉可改善馒头的风味和质构,提高馒头的含水量,且对面团中酵母活性几乎无影响。莜麦馒头的最佳配方为:莜麦粉与小麦粉的最佳混合比例为15/85,加水量为75%,酵母和CMC-Na的添加量分别为0.5%和0.08%,该配方下制备的莜麦馒头莜麦风味浓郁,品质较好。
汪磊李飞朱波王国泽胡筱波
莜麦馒头品质改良剂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以莜麦馒头为研究对象,以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黄原胶3种品质改良剂为原料,研究莜麦馒头品质改良剂的配方以提高莜麦馒头的品质。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以本试验小麦粉为原料,莜麦馒头品质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卡拉胶1.49%,CMC-Na 0.08%,黄原胶0.17%。验证试验表明,莜麦馒头品质改良剂可显著增加莜麦馒头水分含量,降低馒头硬度,提高馒头的弹性和黏聚性,在此条件下莜麦馒头感官评分为81.60,与理论预测值吻合,其感官评分显著高于未添加品质改良剂的莜麦馒头,说明添加该品质改良剂效果显著。
汪磊曲丽洁徐永斌云月英李俊芳张欢子
关键词:品质改良剂响应面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