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

作品数:50 被引量:1,408H指数:19
相关作者:邢光福姜杨钱迈平余明刚彭松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2篇花岗岩
  • 9篇锆石
  • 9篇火山
  • 8篇地层
  • 8篇地质
  • 8篇岩石
  • 7篇元古代
  • 7篇盆地
  • 6篇新元古代
  • 5篇山岩
  • 5篇化石
  • 5篇火山岩
  • 5篇白垩纪
  • 4篇地质意义
  • 4篇定年
  • 4篇岩体
  • 4篇同位素
  • 4篇中生代
  • 4篇侏罗世
  • 4篇恐龙

机构

  • 14篇南京地质矿产...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宜昌地质矿产...
  • 6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天津地质矿产...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成都地质矿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天台县国土资...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11篇邢光福
  • 9篇姜杨
  • 8篇钱迈平
  • 7篇余明刚
  • 6篇谢才富
  • 6篇付建明
  • 6篇张业明
  • 6篇彭松柏
  • 5篇陈国光
  • 5篇段政
  • 5篇徐杰
  • 5篇耿树方
  • 5篇马昌前
  • 4篇剧远景
  • 4篇王振洋
  • 4篇王训练
  • 4篇陈荣
  • 3篇修群业
  • 3篇丁保良
  • 3篇张海军

传媒

  • 9篇地质通报
  • 7篇中国地质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岩石学报
  • 2篇江苏地质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华南地质与矿...
  • 2篇地质学刊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8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镇安石炭系—二叠系界线剖面层序地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在陕西镇安西口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的剖面上,区分出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团块颗粒灰岩和核形石颗粒灰岩6种主要的碳酸盐岩微相类型。通过详细的微相特征分析,确定了碳酸盐岩沉积过程中的水动力状况和相对水深变化趋势,识别出低能潮下型碳酸盐旋回A1、A2及高能浅滩型碳酸盐旋回B1、B2两类4种高频旋回。根据这些高频旋回在剖面上的有序叠置型式,将镇安西口地区的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划分出12个四级层序和5个II型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反映了这一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曾发生过12次四级相对海平面波动和5次明显的三级相对海平面升降。
张海军王训练夏国英王雷张志祥
关键词:微相层序地层海平面变化
云开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2
2013年
对云开地区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或新元古代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年龄分别为(443.3±2.6)Ma(样品1009,陆川县陆透水库东南)、(445.7±2.3)Ma(样品1010,陆川县月垌村)、(441.1±2.0)Ma(样品1012,高州市谢鸡镇)和(443.7±1.7)Ma(样品10108,信宜市朱砂镇),表明它们属于加里东期的产物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岩石。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由元古宙基底岩石发生深熔作用而成,是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陆内造山作用的响应。随着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中大量加里东期年龄的发现,说明加里东运动对该区的影响非常强烈,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的部分片麻状花岗岩应归属加里东期。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高州杂岩形成时代为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形成时代可能为新元古代。从整个华夏地块来看,存在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但出露可能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广泛。
王磊龙文国周岱
关键词:前寒武纪基底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
蛇绿岩研究现状及华南蛇绿岩问题被引量:4
2011年
蛇绿岩概念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就成为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大地构造学意义,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世界各地蛇绿岩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蛇绿岩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对华南蛇绿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梳理,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王存智姜杨邢光福
关键词:蛇绿岩
东昆仑与西昆仑地质构造对比研究之刍议被引量:32
2002年
初步总结了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的四大特点和东、西昆仑地质对比的三大线索,重新厘定了构造单元,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昆仑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昆仑造山带是在老的加里东造山带基础上重新解体裂解为洋又拼合的地带,是一个原、古特提斯洋陆转换的转换承接地带。昆仑造山带保存了从原特提斯洋消亡后,由碰撞造山到山脉老化再次裂解这一大陆构造演化阶段的许多信息,可能是我们认识中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如何通过这种转换承接实现洋陆转换,把各个陆块拼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昆仑造山带的解剖对现今仍处于碰撞后发展阶段的青藏高原的研究及今后的找矿都具有指导意义。
李兴振尹福光
关键词:地质构造昆仑造山带
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的计算机制图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俄、哈、蒙、韩五国合作编制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计算机制图的基本情况,详细地阐述了制图区域范围内地理概况、地理底图的编制、地质图系的成图过程、各图层划分的命名规则以及图件出版的各个部分。1:250万地理底图是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的基础,其成图过程与地质图、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图等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充分反映和总结了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从设计、编制到出版的计算机制图的原则和方法。
范本贤剧远景韩坤英王振洋王丽亚
关键词:亚洲中部及邻区计算机制图地理底图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顶、底界线再认识被引量:27
2002年
根据近年来确定的国际年代地层界线标准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的顶、底界线。把石炭系的底界置于陆相沉积的阿木尼克组和海相沉积的穿山沟组之间。认为阿木尼克组可以与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海退事件层对比 ,穿山沟组底界是这个海退事件层之上的海进面 ,相当于三级层序初始海泛面。把石炭、二叠系界线置于扎布萨尕秀组上段类Pseudoschwagerina组合带或Sphaeroschwagerina带之底部。这个界线大体相当于以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首现为标志确定的二叠系底界。
王训练高金汉张海军刘旭东杨平马志强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泥盆纪地层层序
苏皖北部下寒武统对前南华系的超覆被引量:4
2013年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的区域划分对比、时代及其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长期存在争议,主要有二种意见:其中一种观点是刘老碑组上部以上的新元古界地层均为震旦系,与上覆寒武纪地层之间并无较大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另一种看法是该地区寒武纪地层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之上,二者之间存在较长的沉积间断,并存在规模不等的构造运动。最近笔者对该区寒武系—新元古界各界线剖面进行了详测,在获得大量地层空间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证明下寒武统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上,而且生物地层对比也表明其间存在较大的沉积间断,这里的新元古界为更古老的前南华系地层。
厉建华钱迈平姜杨
关键词:岩石地层新元古界下寒武统
“阿尔金山岩群”的组成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7
2002年
以往文献所谓的“古元古代阿尔金山岩群”主要由3种岩石组合组成。第一种为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占出露面积的70%左右;第二种为副变质岩系,占出露面积的25%左右,包括以夕线石榴片麻岩为代表的高温低压变质岩和以蓝晶石榴片麻岩为代表的高压变质岩;第三种为呈透镜体状分布在前二者中的榴辉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和基性超基性岩石,占出露面积的5%以下。这种组成表明“古元古代阿尔金山岩群”不具有“岩群“的意义,而是碰撞杂岩带。“阿尔金山岩群”在岩石组合特征、含有榴辉岩、超基性岩石透镜体和榴辉岩的变质年代方面都与柴达木盆地北缘具有可比性,分析“阿尔金山岩群”是柴达木盆地北缘碰撞杂岩带的西延部分。
于海峰陆松年刘永顺修群业李铨
关键词:古元古代
浙江外北山铝质A_1型花岗岩成因: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20
2017年
外北山碱长花岗岩主要由条纹长石、更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铁质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晶洞由石英晶簇、钾长石充填。在岩石化学上,岩石富SiO2、K2O、FeO、F,贫Al_2O_3、MgO、CaO、P_2O_5;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EE(ΣREE变化范围为107.4×10^(-6)~330.71×10^(-6)),轻稀土分馏程度明显强于重稀土分馏,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W"型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上,富Rb、Th、Cs、U、Nb,贫Sr、Ba、P、Eu和Ti,显示出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6.2±0.8Ma。与东南沿海其它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体相比,外北山碱长花岗岩具有明显偏高的Nb/Ta和较低的Y/Nb比值,属A1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早期东南沿海岩石圈强烈伸展及多组断裂活化,引发铁镁质下地壳在高温低压贫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受到富F流体的交代作用,形成外北山富Nb的铝质A型花岗岩。
段政邢光福余明刚赵希林靳国栋
关键词:岩石成因A型花岗岩晚白垩世
阿尔金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和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被引量:93
2009年
阿尔金山地区构造单元从北至南划分为敦煌地块、阿尔金北缘蛇绿混杂岩带、中阿尔金中—新元古代构造岩片、阿尔金构造杂岩带和阿尔金南缘基性超基性岩带5个构造单元,它们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和变质变形特征。在正确识别地质事件的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同位素年龄资料甄别出5期重要地质事件。3600~2500Ma的数据表明敦煌地块内存在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老地壳和多期的岩浆活动;2500~1800Ma的古元古代是敦煌地块遭受强烈改造和中基性侵入岩形成的时代;1000~800Ma存在新元古代碰撞造山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530~500Ma是阿尔金北缘蛇绿混杂岩带、高压变质泥质岩和榴辉岩的变质时代,形成的构造杂岩带是古生代早期秦岭-柴达木盆地北缘巨型碰撞带的西延部分;400Ma的柴水沟辉长岩的斜锆石年龄代表了碰撞后的裂解事件。
刘永顺于海峰辛后田陆松年修群业李铨
关键词:前寒武纪地质事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