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L2010578)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9H指数:8
- 相关作者:刘晓东菅凌燕肇丽梅孙浩于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提高万古霉素应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进行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监测的病例,统计分析后得到万古霉素应用存在的问题。结果共入选病例78例,发现临床中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无指证用药、给药速度不标明或标注不准确、应用剂量偏低、对特殊情况下的剂量调整方法不当以及靶谷浓度的选择不当、监测时机不当等。结论针对临床中实际存在的应用问题,通过建立万古霉素应用标准及鼓励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药物治疗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万古霉素应用的合理性。
- 孙浩徐英宏刘晓东菅凌燕肇丽梅王大南臧彬
- 关键词:万古霉素临床药师
- 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5年
- 为评估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通过在Pubmed上检索关于丙戊酸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相互作用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两药相互作用的机制在丙戊酸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均有作用。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合用会导致丙戊酸的血药浓度下降,引起癫痫的再发作,因此临床上应该避免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联合使用,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刘晓东刘美何晓静刘立民肇丽梅
- 关键词:丙戊酸相互作用
-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有关血必净注射液用于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汇集文献,对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疗效评价共纳入22个临床对照研究,血必净组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72.1%),经齐性检验,P=0.8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3.22,95%可信区间(CI)为2.44~4.24。结论初步认为血必净注射液在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中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故血必净注射液用于辅助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 刘晓东肇丽梅高峰
- 关键词:肺炎META分析
- 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评价不同MRSA感染人群利奈唑胺给药方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依据抗菌药物的PK/PD原理,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对国内外健康人群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的给药方案进行评价.方法 测定我院2013年1-3月144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利用Crystal Ball软件模拟5 000例患者的目标获得概率(PTA)和累计反应分数(CFR).结果 对于国外健康人群,当MIC=1时,PTA〉90%;当MIC=2或4时,PTA〈90%.对于国内健康人群,PTA均〈90%.对于国外肾功能不全患者,当肌酐清除率在40~80、10~39 mL/min,PTA均〈90%;对于肌酐清除率〈10 mL/min的患者,当MIC=1时,PTA〉90%,当MIC=2或4时,PTA〈90%.对于国内重症感染患者,当MIC=1时,PTA〉90%;当MIC=2或4时,PTA〈90%.各群体的CFR均〈90%.结论 当MIC=1时,国外健康人群、国内重症感染患者及肌酐清除率〈10 mL/min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600 mg q12h的剂量可达到满意的抗菌活性;而国内健康人群及肌酐清除率在10~39、40~80 mL/min的患者则达不到满意的抗菌活性,应考虑联合用药.
- 刘晓东于丹张智洁马喆肇丽梅
- 关键词:蒙特卡罗模拟法利奈唑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 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30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医药信息系统、万方数据医药系统、Medline数据库检索1977-2013年有关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病例40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良反应病例24例,涉及的反应系统有泌尿系统、肝胆系统、离子紊乱、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结论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的不良反应相似,但应注意某些特殊不良反应。临床上应该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刘晓东李佳楠孙浩肇丽梅菅凌燕
- 关键词: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药品不良反应
-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方法以"利奈唑胺""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等为检索词,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1994~2011年有关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1篇,排除综述、同一病例的重复报道及其余交代不清的报道,共有符合标准的文献17篇,病例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不良反应涉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结论临床应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应每周检查全血细胞计数,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刘晓东菅凌燕王法
- 关键词:利奈唑胺
- 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实验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鼻腔滴注法建立小鼠肺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考察不同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动物的死亡率、细菌浓度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结果:15 mg·kg-1和90 mg·kg-1剂量组治疗前后MIC无明显变化;30 mg·kg-1主要选择低水平突变,MIC值较接种时升高2倍,而60 mg·kg-1剂量组则主要选择高水平突变,MIC值较接种时升高8倍。结论:不适宜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会降低细菌敏感性,使MIC增加,诱导细菌逐渐耐药。
- 庞露肇丽梅于莹刘晓东菅凌燕
-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肺炎克雷伯菌最低抑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