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41032)

作品数:23 被引量:214H指数:9
相关作者:宋安东任天宝张百良王风芹谢慧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秸秆
  • 9篇玉米秸
  • 9篇玉米秸秆
  • 7篇发酵
  • 6篇蒸汽爆破
  • 5篇酶解
  • 4篇油脂
  • 4篇预处理
  • 3篇稻草
  • 3篇乙醇
  • 3篇木质纤维素
  • 3篇化学物
  • 3篇化学物质
  • 3篇降解
  • 3篇发酵条件
  • 2篇稻草秸秆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分析
  • 2篇生物工程
  • 2篇生物降解

机构

  • 20篇河南农业大学
  • 8篇河南科技学院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中州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20篇宋安东
  • 10篇任天宝
  • 8篇张百良
  • 7篇谢慧
  • 7篇王风芹
  • 5篇马孝琴
  • 5篇冯冲
  • 3篇张玲玲
  • 3篇徐桂转
  • 3篇陈伟强
  • 3篇张敏
  • 2篇杨曼曼
  • 2篇王艳颖
  • 2篇金显春
  • 2篇任秀娟
  • 2篇刘艳丽
  • 2篇苏同福
  • 2篇康静
  • 1篇赵国欣
  • 1篇于政道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生物质的热解作为生物质能研究开发的前沿技术已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本文采用热重分析法(thermo gravimetricanalysis,TGA)对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热失重特性及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试样加热速率分...
任天宝马孝琴徐桂转宋安东张百良
关键词:蒸汽爆破秸秆热解动力学
文献传递
有机酸、酚类、呋喃等木质纤维素汽爆抑制物对纤维素酶酶解不添加化学物质的汽爆玉米秸秆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了有机酸、酚类化合物以及单因素法研究了呋喃衍生物对汽爆玉米秸秆酶解的影响,以期了解无催化汽爆木质纤维素产生的主要抑制物对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中,甲酸浓度的变化对抑制作用影响最显著,乙酰丙酸次之,乙酸最弱;呋喃衍生物中糠醛的抑制作用略大于5-羟甲基糠醛;酚类化合物中香草醛浓度的变化对抑制作用影响最显著,丁香醛次之,4-羟基苯甲醛抑制作用最弱。
金显春苏同福宋安东张百良
中国小麦秸秆纤维潜力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基础,计算了我国小麦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并根据小麦谷草比系数,折算了小麦秸秆生产潜力,进而以2006年小麦播种面积为基础,估算了我国小麦秸秆纤维的潜在产量。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秸秆纤维的潜在产量可达9491万t。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生物燃料乙醇潜力分析提供依据。
张敏杨曼曼陈伟强宋安东
关键词:小麦秸秆纤维
纤维燃料丁醇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9年
随着能源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的日趋加重,以纤维质为原料生产石油替代燃料已成为生物质能研究的重点。分析了丁醇作为燃料的优点,归纳了丁醇发酵微生物的种类与研究现状,综述了纤维原料生产燃料丁醇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纤维燃料丁醇的产业化优势和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王风芹楚乐然谢慧宋安东
关键词:生物燃料丁醇木质纤维素发酵
纤维质水解液发酵生产生物油脂被引量:3
2011年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对纤维质水解液的适应性,对该菌株进行了驯化。利用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生产生物油脂,并对纤维质水解液发酵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得到了优化体系。结果表明: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37.2%,生物量提高了24.3%,油脂含量提高了18.3%,油脂浓度提高了45.6%。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80g/L,初始pH6.0,质量比3:1的酵母粉+(NH4)2SO4复合氮源。在该条件下,可得菌体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浓度分别为22.6g/L、46.3%和10.5g/L。同时对其生物油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冯冲耿涛王艳颖刘艳丽宋安东
关键词:驯化发酵条件
溶剂脱毒汽爆玉米秸秆对酶解以及发酵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以脱毒对酶解及发酵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酶解还原糖得率及发酵乙醇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对无催化汽爆玉米秸秆进行萃取脱毒。结果表明,酶解还原糖得率随着萃取剂及萃取方式介于34.85%和89.7%,酶解还原糖得率和发酵乙醇质量浓度与脱毒有机溶剂的沸点高度负相关,表明有机溶剂的残留是导致酶失活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所考察的溶剂,乙醇产率为0.47~0.49 g乙醇/g还原糖,表明有机溶剂残留对乙醇发酵并无显著影响。采用乙醚和丙酮的组合萃取,乙醇最高产率可以达到理论值的96.1%。
金显春宋安东苏同福张百良
关键词:玉米秸秆酶解乙醇发酵生物工程
玉米秸秆分批补料获得高还原糖浓度酶解液的条件优化被引量:12
2011年
木质纤维素高浓度还原糖水解液的获得是纤维乙醇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在发酵工业领域,分批补料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研究途径。本研究采用分批补料法对获得高浓度玉米秸秆酶解还原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以稀硫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原料,考察了液固比、补加量与补加时间对分批补料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高浓度酶解液条件的初始物料为20%(重量/体积),木聚糖酶220 U/g(底物),纤维素酶6 FPU/g(底物),果胶酶50 U/g(底物),在24 h、48 h后分批补加8%预处理后的物料,同时添加与补料量相应的木聚糖酶20 U/g(底物),纤维素酶2 FPU/g(底物),72 h后,最终糖化结果与非补料法相比,还原糖浓度从48.5 g/L提高到138.5 g/L,原料的酶解率最终达到理论值的62.5%。试验结果表明补料法可以显著提高秸秆水解液还原糖浓度。
宋安东任天宝张玲玲王风芹谢慧
关键词:玉米秸秆预处理补料糖化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被引量:51
2011年
在木质纤维素利用研究领域,高浓度还原糖的获得是实现其能源转化的基础。基于Box-Behnken试验设计,选取维压时间、蒸汽压强和碳酸氢铵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玉米秸秆蒸汽爆破预处理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工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维压时间227 s,蒸汽压强3.08 MPa,碳酸氢铵2.11%。爆破后的物料经48 h糖化,还原总糖浓度达到60.04 g/L,糖化率达到理论值(71.7 g/L)的83.7%,并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还原糖浓度。
任天宝马孝琴徐桂转宋安东张百良
关键词:爆破数学模型玉米秸秆响应面
基于GIS的中国玉米秸秆纤维生产潜力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以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潜力,利用GIS建立了中国玉米生产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运用机制法对玉米生长期所需有效光合辐射进行光、温、水、土逐级递减修正后,计算得出玉米的生产潜力,根据一定的谷草比折算出玉米的秸秆生产潜力,以2007年中国各省玉米种植面积最终得出中国玉米秸秆纤维的潜力产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秸秆纤维生产潜力在2448~14080kg/hm2之间。此研究为将来可用于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的纤维素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张敏陈伟强
关键词:GIS玉米秸秆纤维
Study on the Potential of Wheat Straw Fiber in China被引量:15
2008年
Based on researches of the crop potential productivity,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light,temperature,water and land from wheat in China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and converted into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wheat straw according to the coefficient of grain-straw ratio of wheat.Furthermore,based on the wheat planting area in 2006,the potential yield of wheat straw fiber in China was estim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yield of wheat straw fiber in China could reach 94.91 million ton,which could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further potential analysis of bio-ethanol.
张敏杨曼曼陈伟强宋安东
关键词:WHEATSTRAWFIBERPOTENTIALPRODUCTIVITY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