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200903170472A)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陈福明吴晓磊孙纪全徐莲汤岳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生物修复
  • 1篇菌株
  • 1篇环境因素
  • 1篇铬(VI)
  • 1篇红球菌
  • 1篇红球菌属
  • 1篇SP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研究...

作者

  • 1篇汤岳琴
  • 1篇徐莲
  • 1篇孙纪全
  • 1篇吴晓磊
  • 1篇陈福明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菌株Rhodococcus sp.Chr-9和Exiguobacterium sp.Chr-43的除铬(VI)特性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除铬(VI)的影响,并为铬(VI)污染环境的生物强化治理提供高效菌株,采用选择培养的方法从制革废水污泥样品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铬(VI)去除菌——Rhodococcus sp.Chr-9和Exiguobacteriumsp.Chr-43.菌株Chr.9和Chv43在25~40℃内均能够较好生长,并高效去除铬(vI),菌株Chv9和Chr-43的最适生长pH均为7.0~9.0,菌株在pH7.0的培养基中去除铬(VI)的效率最高.加入0.2~0.5mol/L的NO3-、SO4^2-和Cl-能够促进Chv9和Chv43的生长以及去除铬(VI)的效率.在含铬(VI)培养基中同时接种Ch〉9和Chv43时,chr.9促进菌株Chr-43的生长,并提高菌株去除铬(VI)的效率.研究表明,pH、温度、阴离子和环境中的其它生物对铬(VI)的去除有明显影响.
徐莲孙纪全吴晓磊汤岳琴陈福明
关键词:铬(VI)红球菌属生物修复环境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