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29B05)
- 作品数:28 被引量:878H指数:16
- 相关作者:史军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崔林丽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市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上海百余年来气温日间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基于上海市区(徐家汇)气象站1873年-2009年和上海10个郊县气象站1960年-2009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最高和最低气温在两日间(简称日间)的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873年-2009年期间,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日数逐渐增多,升温日数逐渐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日数呈多-少-多-少的年际变化,日间升温日数则呈少-多-少-多的年际变化。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和升温幅度、降温和升温≥5℃日数和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幅度、降温≥5℃日数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年际变化,最低气温日间升温幅度和升温≥5℃日数在20世纪30年代前变化很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明显减少。上海城市化增加了最高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并减少了最低气温的日间波动幅度,使得最高气温日间升温≥5℃日数增加和日间降温≥5℃日数减缓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和日间升温≥5℃日数均减少。
- 史军崔林丽田展薛静
- 关键词: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 热带气旋年潜在影响力指数被引量:7
- 2013年
- 研究了热带气旋年潜在影响力指数(YTCPI)与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灾害损失以及主要背景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0年,登陆我国以及在24h警戒线内活动的热带气旋频数与YTCP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56(显著性水平达到99.9%以上),一年中热带气旋活动点次和平均风速的乘积以及参考目前常用的热带气旋综合指数定义的平方和指数、立方和指数与YTCP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2和0.78,1994—2009年修正的直接经济损失与YTCPI的相关系数为0.57(显著性水平达到95%以上),这表明YTCPI可以反映热带气旋影响我国的活动情况以及潜在影响程度.1971~2010年前期冬季平均的海表温度场、850和500hPa高度场的EOF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型的中心与相应的YTCPI高相关区分布较为一致,且第一模态的时间序列与YTCPI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44和0.4,显著性水平达到99%以上,表明主要环境场的信息能够较好地反映在与YTCPI的相关关系之中.总的来说,YTCPI作为一个综合指数,比登陆或影响频数作为预测对象更具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 尹宜舟罗勇肖风劲郎咸梅
- 关键词:热带气旋短期气候预测
- 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08
- 2010年
- 基于华东449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雾、霾、气温和露点温度数据、1980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2000-2007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华东雾、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1-2007年期间,华东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都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霾日数在全年及四季则呈现出逐渐增多的年际变化特征。在1961-1980年和1981-2007年期间,华东多数地区的雾日数分别呈现出增多和减少的变化趋势,霾日数则在两个时期都表现为增多趋势。华东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与我国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气象条件的变化、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气温升高和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湿度和风速降低、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加等是华东雾和霾出现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 史军崔林丽贺千山孙林
-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温露点温度
-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39
- 2013年
- 极端降水事件是导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其变化趋势可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利用1960—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8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及EOF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0年来降水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除降水强度外,各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大雨天数和日最大降水量上升趋势较显著;在年代际尺度上,各指数呈10年/20年周期震荡,在年际尺度上,各降水指数变化周期差异较大;降水强度突变现象发生于2000年,其他指数突变主要出现在1970年;EOF前三种模态,能够较好的表达大雨天数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一致性异常是其主要空间模态。
- 何书樵郑有飞尹继福
- 关键词:降水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 城市气候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4
- 2011年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气候效应凸显,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等造成影响。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城市气候效应,包括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混浊岛效应、干岛效应和雷暴岛效应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其与城市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方向及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 史军梁萍万齐林何金海周伟东崔林丽
- 关键词:城市气候热岛效应
- 我国主要城市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50
- 2013年
- 采用1951—2005年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探讨了主要大城市近50年的年高温日数、热浪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连续5天以上长时间高温热浪过程频发区。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历年高温日数变化,自东南向西北呈现出的这种"增—减—增"的趋势,但是近年来绝大多数城市呈现增温趋势。不同地域的高温呈现不同的季节内分布特征,高温出现的早晚和强度有明显差别。
- 谈建国郑有飞
- 关键词:高温
- 豫西山区降水与气温的波动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根据豫西山区4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57—2008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多时间尺度波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近50 a来,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均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年降水量在4 a和14 a尺度上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而年均气温在8 a和14 a尺度上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②近50 a来,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虽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但是,使用白噪声功率谱进行显著性对比检验得出的结果表明,它们的主周期的显著性水平普遍较低,可以认为基本属于随机性波动;③近50 a来,在412 a的尺度上,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且预计未来几年该地区仍然可能延续2006年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气候特征;④小波分析和统计分析都属于经验诊断的范畴,对分析过去气候要素变化的多时间结构特征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它们不涉及因果机理,因此要想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还必须对气候系统当中的复杂变化过程开展深入的机理研究。
- 张永民肖风劲
- 关键词:豫西山区小波分析年降水量年均气温
- 唐山地震灾后经济恢复度量及特征分析
- 对灾后恢复重建进程和恢复期认识的不足,特别是灾害恢复概念、判定模型及案例研究缺乏,是制约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灾后经济发展的可能情景出发,分析灾后经济恢复的概念,即灾后经济恢复到新的均衡状态而不是灾前经济状况...
- 吴吉东李宁
- 关键词:灾害唐山地震灾害风险管理
- 文献传递
- 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高温灾害的趋势分析被引量:33
- 2010年
- 根据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南京、上海和杭州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资料,运用常规统计手段和Mann-Kendal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3个城市的强高温过程,并对高温次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同时,分析研究了3个城市高温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高温次数与夏季平均温度的关系,其结果可供验证全球气候变暖的数值模拟研究参考,同时有助于城市热浪预警预报业务的开展。
- 吴荣军郑有飞刘建军谈建国许遐祯余永江
- 关键词:气候变化高温灾害
- 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模型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模型是基于空间信息网格理念的六层结构模型,强调数据和计算统一抽象为资源,强调数据资源迁移和数据处理分析资源迁移的一致性。建立基于节点平均吞吐率、处理器利用率和内存占用率的节点负载指数概念,4节点负载指数样本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节点负载差异性不显著,达到均衡目的。预警服务应用实例表明,预警服务比桌面预警系统时间效率提高40%。
- 薛群威罗显刚
- 关键词:负载均衡虚拟化秩和检验地质灾害预警空间信息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