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3085) 作品数:11 被引量:36 H指数:4 相关作者: 余朝琦 李崇瑛 刘斌 何弦 周虹 更多>> 相关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部 贵州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冰雪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近年来,冰川中可持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科学意义及现状,着重阐述了POPs中PAHs在极地和高海拔高山地区雪冰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研究现状。全文后面我们综述了冰雪中多环芳烃的预处理及分析研究方法。 刘斌关键词:冰雪 多环芳烃 贡嘎山海螺沟降雪中多环芳烃的短周期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2013年1月在贡嘎山海螺沟3个不同采样点共收集了多个雪样,利用GC-MS分析了雪样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探讨了多环芳烃的短周期分布特征与来源,估算了采样点与排放源的直线距离。结果显示,海螺沟各采样点雪样中多环芳烃的总含量在163.7 ng/L^281.4 ng/L之间,其中菲的含量最高。雪样中2~4环多环芳烃占多环芳烃总量的百分比为92.0%~93.7%,表明污染来自较远距离传输,但主要排放源离海螺沟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57 km。将雪层与气象资料的降雪期对应,结果表明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1月这个短周期内,海螺沟雪样受多环芳烃污染的程度没有太大变化。对海螺沟雪样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海螺沟雪样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煤燃烧,不排除少部分木材燃烧,这一源解析结果与海螺沟及其周边地区主要以煤炭作为燃料的能源特征相吻合。 余朝琦 何弦 曹银铃 周虹 刘斌 李崇瑛关键词:冰雪 多环芳烃 C_(18)膜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螺沟冰雪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3 2014年 优化了C18固相膜萃取条件,建立了C18膜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海螺沟冰雪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18圆盘萃取减少了提取时间、提高了萃取效率、节省了试剂,还可以加大取样量。采用GC/MS的选择离子检测方式对分别加有高、中、低三种浓度混标的3 L纯水中PAH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得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8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98%~99.30%、79.50%~91.60%和76.31%~89.78%,方法检出限为0.001 0~0.010 7μg/L。将本方法应用于海螺沟雪水的检测,结果满足其冰雪中多环芳烃的分析要求。 曹银铃 周虹 余朝琦 何弦 刘斌 李崇瑛关键词:冰雪 多环芳烃 液相微萃取在水样中多环芳烃预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液相微萃取是集萃取、净化、预分离于一体,具有萃取效率高、消耗有机溶剂少等优点,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本文综述了液相微萃取方法在环境水样中痕量多环芳烃预处理中的应用,对单液滴微萃取、多孔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韩婷婷 李崇瑛 张萍 余朝琦关键词:液相微萃取 多环芳烃 水样 多环芳烃大气传输距离估算模型 被引量:4 2012年 提出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于估算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中的传输距离,用该模型对中国和欧洲部分高寒地区六个采样点冰雪中的多环芳烃最大传输距离进行了估算,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并且圈定了其排放源所处地域。 李崇瑛 余朝琦 尹观 张萍 韩婷婷 杨晶 罗涛关键词:多环芳烃 贡嘎山海螺沟新降雪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差异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5 2014年 贡嘎山海螺沟共收集3个新降雪样,利用GC-MS分析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成差异,并解析了它们的来源。结果表明,海螺沟新降雪样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是0.478 2~0.554 2μg/L,主要以2~4环低分子量的化合物为主,以菲的含量最高,通过结合相同分子量和相似结构多环芳烃的比值来分析结果,说明贡嘎山海螺沟地区新降雪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煤的不完全燃烧。通过多环芳烃大气传输距离估算模型计算出采样点与排放点的最远距离是455 km。 周虹 曹银铃 余朝琦 何弦 刘斌关键词:多环芳烃 Source and yearly distribution of PAHs in the snow from the Hailuogou glacier of Mountain Gongga, China 2018年 Sn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ver a 3-year period from 2012 to 2014 at the Hailuogou glacier of Mountain Gongga(Mt. Gongga) and analyzed for 16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average levels of the 16 PAHs ranged from 452 to 290 ng·L^(-1) with a possible declining trend from 2012 to 2014. Distances between the sampling sites and the emission sources were estimated at typically less than 500 k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ajor source of PAHs was from coal combustion, while contributions from automobile exhaus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re recent years. This finding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ce of local industry, residence, and recent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Chaoqi Yu Meihan Li Yinling Cao Xian He Hong Zhou Tingting Zhang Chongying Li关键词:PAHS SNOW SOURCE DISTRIBUTION 贵州罗甸玉红外光谱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2 2013年 选取了罗甸玉中一些典型样品,在进行FT-IR测试的基础上,对罗甸玉中透闪石晶体内部结构基团的振动归属进行了探讨。罗甸玉的IR研究结果证实,罗甸玉矿物组成主要为透闪石,这与其他测试结果吻合。但罗甸玉中透辉石840~860cm-1频率的吸收带的出现,这是在其他天然软玉的IR研究中未见报道的,也是罗甸玉矿物组成与其他软玉矿物组成的最大区别,为罗甸玉在成玉(即由透闪石岩向软玉转变)过程中残留透辉石所致,是揭示罗甸玉变质成因过程的重要矿物学证据,同时也表明罗甸玉的成玉过程与已发现的其他天然软玉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这一差异进一步揭示罗甸玉是一种新成因类型的软玉矿。 杨林 林金辉 王雷 王兵 杜莹关键词:红外光谱 透辉石 植物被动采样器监测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011年 松针、苔藓等植物是典型的天然被动采样材料,对大气污染物特别敏感,现已被应用于监测大气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松针、苔藓及其他几种常见植物作为被动采样器监测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萍 李崇瑛 刘敏 韩婷婷 余朝琦关键词:植物 被动采样 成都市城东道路灰尘中典型多环芳烃的液相色谱测定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城市道路灰尘中的多环芳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邻近区域多环芳烃的排放情况.作者采用超声波溶剂提取、自制硅胶层析柱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建立了城市道路灰尘中菲和蒽、荧蒽和芘、苯并[a]蒽和(窟)等3对多环芳烃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分析方法.该方法精密度优于4%,检出眼(质量分数)为(1.6~4.7)×10-9,回收率为72%~92%.用该方法测定了成都市城东不同功能区道路中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总质量分数在(1.57~7.15)×10-6.多环芳烃含量分布表明人口密集、工业活动及交通要道等功能区道路灰尘中多环芳烃含量高.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道路灰尘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附近的石油、机动车尾气和有机物质燃烧. 余朝琦 刘斌 韩婷婷 何弦 李崇瑛关键词:多环芳烃 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