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125823)
- 作品数:28 被引量:490H指数:12
- 相关作者:任南琪李永峰邢德峰李建政陈瑛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DG-DGGE分析产氢发酵系统微生物群落动态及种群多样性被引量:40
- 2005年
- 应用双梯度-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DGGE)对生物制氢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及多样性进行监测。间隔7d从反应器取厌氧活性污泥,以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V2~V3区域PCR扩增,长约450bp的PCR产物经DGGE分离后,获得污泥微生物群落的16SrDNA指纹图谱。污泥接种到反应器后微生物群落中既有原始种群的消亡和增长,也有次级种群的强化和演变。反应器在运行初期群落演替迅速,15d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大。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种群动态变化后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29d时微生物多样性基本保持不变,微生物优势种属达到19个OTU。在细菌竞争和协同作用制约下,种群多样性降低后趋于稳定,形成顶级群落。有些种群在群落结构中一直存在,是群落建成的原始种群,原始种群与次级种群在代谢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表现出群落的综合生态特征。
- 邢德峰任南琪宋业颖李秋波赵立华徐香玲
- 关键词:群落动态群落多样性生物制氢
- 新型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及产氢特性被引量:10
- 2009年
-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产氢菌种,糖蜜废水为底物,研究了新型外循环颗粒污泥膨胀床(ECGSB)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及产氢特性。结果表明,ECGSB反应器可在较高的容积负荷(VLR)下实现高效稳定的产氢,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内可观察到自絮凝产氢颗粒污泥的形成,污泥平均浓度高达24.1gVSS/d,系统最大产氢能力为7.43m^3/m^3·d,发酵气中氢气体积含量为50%~56%。系统形成自絮凝产氢颗粒污泥是ECGSB反应器高效运行和产氢的关键,自絮凝产氢颗粒污泥既增加了活性产氢细菌的生物持有量,又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连续流运行各项参数表明,ECGSB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产氢优势;提出乙醇型发酵快速启动的调控对策,在发酵法生物制氢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郭婉茜任南琪王相晶向文胜曲媛媛
- 关键词:生物制氢运行特性
- 应用DGGE研究微生物群落时的常见问题分析被引量:110
- 2006年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通过核酸片段对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可以监测未培养细菌及其功能基因,被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动态分析,并成为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论述了DGGE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全面分析了样品预处理过程和PCR扩增效果对DGGE分析的影响,探讨了DGGE图谱的优化过程和图谱分析方法,并对DGGE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 邢德峰任南琪
- 关键词:DGGE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排序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解析发酵产氢细菌群落结构被引量:5
- 2007年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连续流搅拌槽式(CSTR)发酵制氢反应器中2种产氢发酵类型的菌群组成和发酵类型转化过程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及其对产氢速率、生物量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梭菌属和肠杆菌科在决定产氢发酵类型方面有重要作用.以梭菌为优势种群的乙醇型发酵比以肠杆菌为优势种群的丁酸型发酵具有更佳的产氢能力.实验结果能够与生物发酵系统常规监测指标形成很好的印证.
- 陈瑛任南琪宋佳秀
- 关键词:生物制氢群落结构
- 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技术被引量:30
- 2008年
- 为更好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进行微生物群落生态研究工作,对FISH实验原理和影响FISH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寡核苷酸探针的选择与标记、样品的预处理、杂交液和杂交条件的选择等步骤.总结了一些实验心得,提出关键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FISH技术与其他实验手段相结合的发展前景.建议根据不同检测对象和实验目的,对关键步骤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实验准确性、简化操作和降低成本.
- 陈瑛任南琪李永峰程瑶
- 关键词: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
- 三株新型发酵产氢菌的分离和不同发酵条件下产氢性能的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当前一个研究热点。许多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同时产生H2。本文选择了来自同一活性污泥样品的3株有较高产氢能力的发酵细菌,采用生化和电镜技术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并进一步比较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它们产氢量、细菌生长量、液相发酵产物组成的变化和差异。获得了三株产氢菌的单位体积培养基最大累积产氢量,提出了纯培养生物制氢的最佳条件,为混合培养生物制氢强化工艺提供参考。
- 陈瑛任南琪程瑶李永峰张大维
- 关键词:生物制氢发酵条件
- 产氢菌的投加方式对强化发酵菌群产氢的影响
- 2008年
- 通过间歇培养研究了产氢菌Ethanoligenens sp B49的投加方式对生物制氢反应器的混合发酵菌群生物强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氢菌的投加方式对发酵菌群的产氢能力有显著影响。产氢菌发酵液的直接投加使发酵菌群的产氢能力下降,并引起培养液中发酵产物乙醇和乙酸浓度的显著增加。分析认为,产氢菌发酵液对发酵菌群的末端产物抑制和低pH值抑制作用是导致产氢作用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离心后单独投加产氢菌菌体可提高发酵菌群的产氢能力,起到强化产氢的作用。投加10.8%的产氢菌强化发酵菌群时,培养45h的累计产氢量为155.0 mL,比强化前发酵菌群培养的产氢量提高了21.5%。因此在利用产氢菌生物强化发酵菌群的研究中,应采用离心分离后单独投加产氢菌菌体的方式进行生物强化。
- 秦智任南琪李建政
- 关键词:生物制氢生物强化产氢菌投加方式
- 废蜜发酵系统中一株乳杆菌的分子鉴定
- 2004年
- 乳酸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精细化学品。从甜菜废蜜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高产乳酸能力的产酸发酵细菌Rennanqilyf13。生理生化测定和16SrDNA碱基序列测定表明是新菌种,并在国际GenBank中成功注册。以糖蜜为底物时菌株Rennanqilyf13是比较理想的备选菌种,它的发酵温度在38℃左右,其乳酸产率为45g/l。
- 胡立杰任南琪孟哲李建改郑国香张蕊
- 关键词:产乳分子鉴定发酵温度乳杆菌
- 高效产氢细菌新种——Ethanologenbacterium sp.X-1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氢效能被引量:16
- 2004年
- 为获得高效产氢发酵细菌 ,采用改进的厌氧Hungate培养技术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CSTR中分离一株产氢细菌X 1。对该株细菌进行了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16SrDNA和 16S 2 3SrDNA间隔区序列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与最相近的种属Clostridiumcellulosi和Acetanaerobacteriumelongatum等的 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 94 %以下。16S 2 3SrRNA间隔区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保守区域仅为tRNAAla和tRNAIle序列 ,其它可变部位没有同源性区域 ,鉴定为新属Ethanologenbacteriumsp .。该株细菌为专性厌氧杆菌 ,代谢特征为乙醇发酵 ,葡萄糖发酵产物主要为乙醇、乙酸、H2 和CO2 。在pH4 0和 36℃条件下最大产氢速率是 2 8 3mmolH2 (gdrycell·h)。
- 邢德峰任南琪李秋波
- 关键词:新属乙醇发酵
- 三株新型发酵产氢菌生物学特征鉴定与比较
- 2007年
- 比较了三株发酵产氢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了它们的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并测定了它们的产氢量和液相发酵产物。认为它们同属于一类新的发酵产氢菌属,其液相产物以乙醇和乙酸为主,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获得较高产氢量。此外,对该类细菌的某些共同的生物学特征也作了描述。
- 陈瑛任南琪李永峰张大维程瑶
- 关键词:生物制氢发酵微生物产氢细菌系统发育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