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州市医药卫生科技攻关计划

作品数:22 被引量:175H指数:6
相关作者:陈红宇范植蓉丁永艳杨艳芳王虹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造影
  • 6篇静脉
  • 4篇深静脉
  • 4篇顺行
  • 4篇顺行造影
  • 4篇下肢
  • 4篇下肢深静脉
  • 4篇下肢深静脉顺...
  • 4篇健康
  • 4篇健康教育
  • 4篇穿刺
  • 3篇大隐静脉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隐静脉
  • 3篇自然分娩
  • 3篇静脉穿刺
  • 3篇护理
  • 3篇分娩
  • 2篇血管造影术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荆州市中心医...
  • 3篇荆州市第一人...
  • 2篇长江大学附属...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陈红宇
  • 4篇丁永艳
  • 4篇范植蓉
  • 4篇杨艳芳
  • 3篇朱文惠
  • 3篇廖新彬
  • 3篇张杏蓉
  • 3篇刘玉娥
  • 3篇王虹
  • 3篇邱菊芳
  • 2篇刘佩武
  • 2篇张华玲
  • 2篇杨小文
  • 2篇胡君娥
  • 2篇谭国卫
  • 2篇魏光楠
  • 2篇刘四斌
  • 2篇吴文泽
  • 2篇向燕萍
  • 1篇张杏荣

传媒

  • 5篇护理学杂志
  • 4篇护理学报
  • 3篇护理学杂志(...
  • 2篇护理研究(中...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流术室内空气中单位时间氧化亚氮的变化
2007年
目的探讨人流术室内空气中单位时间氧化亚氮的变化及对人的影响。方法对80例行人流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术者持续工作60min、术者持续工作70min和通风30min分别采样80、40、40、80份,并进行不同时段比较。结果手术70min92.5%样本N2O释放量>0.15mg/m3,与手术前、手术60min及通风30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氧化亚氮在无痛人流术操作过程中,时间>60min会引起人体不适,需采取通风换气的措施,才能使空气净化。
杨艳芳肖继荣范植荣张双华邱小凡
关键词:人工流产空气质量氧化亚氮
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软管固定夹固定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需吸氧治疗3 d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自制的医用软管固定夹将氧气管固定于患者胸前区一侧的衣领或气管套管颈带上,对照组用胶布将氧气管蝶形固定于患者胸前区一侧皮肤上。结果观察组氧气管脱出、折叠发生的例次少于对照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每天平均重复固定氧气管所需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医用软管固定夹固定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临床实用性强。
李晶田兴德白欢
关键词:气管切开
经皮髓芯减压结合介入外置管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50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经皮髓芯减压结合介入外置管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及临床证实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病人,首先行股骨头经皮髓芯减压术,同时行经皮介入外置管治疗,保留外引流管1周。结果:①骨髓静脉造影复查显示50例回流通畅,回流时间加快。②治疗后1年X线平片复查显示:35例复查显示骨质完全修复,余15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③治疗后1年MRI复查显示:48例显示骨髓水肿消退,仅2例显示残留散在小斑点状骨髓水肿信号病灶。④治疗后1年临床症状随访结果:43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除,大部分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未改善0例,其临床症状改善率达100%。结论:经皮髓芯减压结合介入外置管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明显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股骨头坏死区的修复和重建。
吴文泽向燕萍朱爱国谭国卫刘佩武刘四斌张杏蓉王光亚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介入静脉造影
SA98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标准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及生物反馈治疗仪诊断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进而科学地指导医生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实施精准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897例产妇进行压力检测,并对Ⅰ型、Ⅱ型肌纤维功能进行评估。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无治疗。结果:经3个月后对897例产妇第二次评估,观察组评估结果趋向于正常值;对照组产妇评估结果明显差于观察组。结论:使用SA9800型的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Glazer评估结果对患者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量化测定盆底肌力和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经正确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常见疾病的发生概率。
易绍媛任艳蕊罗伟
关键词:生物反馈产后康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综合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研究(附130例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综合介入法连续性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经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及临床证实的ANFH130例,首先进行经动脉介入治疗,3d后行股骨头经皮髓芯减压术,同时行经皮介入外置管治疗,保留外引流管一周。疗效评定指标: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X线平片、MRI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于治疗后1a复查X线平片显示45例骨质完全修复,85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DSA显示107例动脉数目明显增多,10例动脉数目略多,13例无变化;静脉回流时间变化,128例静脉回流加快,2例静脉回流无变化;MRI显示118例骨髓水肿消退,12例残留散在小斑点状骨髓水肿信号病灶;临床症状,67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除,大部分缓解34例,部分缓解29例,其临床症状改善率100%。结论综合介入法治疗ANFH,能明显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股骨头坏死区的修复和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吴文泽向燕萍谭国卫刘佩武刘四斌黄源义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硬脂酸甘油脂局部涂搽减轻上颌窦术后反应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硬脂酸甘油脂减轻上颌窦术后病人局部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猪大网膜加热提炼成膏剂即硬脂酸酸甘油脂,经动物试验证明其疗效后应用于临床130例上颌窦根治术病人(观察组),于术毕涂搽术侧鼻面部,1次/1~4 h,连续3 d。与采用常规术后处理的100例同类病人(对照组)比较术后局部肿胀、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局部肿胀及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硬脂酸甘油脂具有止痛、消肿、抗感染作用,可显著减轻病人的痛苦。
杨艳芳熊帮琴杨小文张先群杨中珍刘春艳
关键词:上颌窦炎手术后护理
阴道灌洗与阴道擦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方法的优越性,改进妇科手术前阴道准备方法。方法选择妇科拟手术病人136例,随机分成擦洗组和灌洗组各68例,分别于手术前进行阴道擦洗和灌洗,于阴道准备前、后分别取两组宫颈拭子作细菌培养,比较细菌阳性率。结果擦洗组和灌洗组细茵阳性率分别为8.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道灌洗法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阴道擦洗法,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朱雯惠杨艳芳邱晓燕官爱萍郭贤贵
关键词:妇科手术阴道灌洗阴道擦洗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静脉穿刺部位和方法的对比研究
2009年
廖新彬
关键词:静脉穿刺部位影像学检查方法静脉穿刺方法注射造影剂浅静脉下肢水肿
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46
2005年
目的保证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知信行正确率和母婴生活质量。方法应用临床路径对观察组82例孕产妇实施全程(孕<12周至产后42d)健康教育,对照组82例孕产妇实行常规教育。结果接受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频次,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接受健康教育后不同时段知信行正确率均显著提高(均P<0.01),但观察组各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自然分娩率、剖宫产医学指征及母乳喂养、婴儿抚触及游泳率等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孕产并发症及产褥期产妇异常情况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与效果,提升母婴生活质量。
陈红宇范植蓉王虹刘玉娥朱文惠丁永艳张华玲胡君娥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自然分娩率产褥期产妇医学指征婴儿抚触教育后
围生期孕妇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随机选择在孕妇学校接受全程健康教育课程的孕妇200例,将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孕妇学校接受常规教育培训模式,按常规在门诊行产前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孕晚期在产房待产室行产前检查,胎心监护时由产房助产士实施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分娩方式选择、孕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孕期健康知识评分及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开展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孕晚期孕妇实施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妇围生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自然分娩。
李晓晴陈红琼杨琴
关键词:孕妇围生期健康教育模式自然分娩剖宫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