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64800)
- 作品数:95 被引量:823H指数:17
- 相关作者:金国新张晓红赵得禄杨玉良郭少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 材料介观有序结构小角光散射图案的FFT算法被引量:4
- 2003年
- 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方法 (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直接获得高分子材料中介观有序结构小角激光光散射 ( SALS)图案 ,从而对实验获得的球晶和液晶液滴的 SALS图案进行结构预测 .作为实例 ,计算了几种典型液晶液滴构型的 SALS图案 .
- 洪珂王涛张红东杨玉良
- 关键词:FFT算法高分子材料
- 具有包藏结构的三元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丙烯 丁苯橡胶 纳米碳酸钙三元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结果显示 ,复合材料中的大多数纳米碳酸钙粒子被包藏在丁苯橡胶中 ,并与之共同形成分散于聚丙烯树脂中的分散相 ,这种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刚性、高韧性、高耐热性和高的结晶速率 .系统研究了成核剂苯甲酸钠的加入和纳米碳酸钙的用量对该类纳米复合材料相态结构、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以及具有包藏结构的分散相粒径和PP中β晶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甲酸钠的加入和纳米碳酸钙用量的提高均可使体系中分散相粒径减小 ,结晶速率加快 ,进而使材料的韧性、刚性和耐热性提高 .
- 苏新清乔金樑华幼卿刘轶群张晓红高建明谭邦会宋志海
-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结晶速率丁苯橡胶苯甲酸钠
- 弹性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被引量:27
- 2004年
- 提出了一种用弹性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新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 用平均粒径为90 nm的羧基丁腈弹性纳米粒子和平均粒径为100 nm的丁苯吡弹性纳米粒子改性热固性环氧树脂, 均比用传统的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 并且, 改性后环氧树脂的耐热温度和玻璃化温度不但不降低, 反而有所提高. 文中通过对弹性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的研究, 发现反应性较强的丁苯吡弹性纳米粒子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羧基丁腈弹性纳米粒子, 提出了在二相界面大量增加的氢键和化学反应是改性环氧树脂韧性和耐热温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 黄帆刘轶群张晓红高建明宋志海谭邦会魏根栓乔金
- 关键词:改性处理环氧树脂羧基丁腈橡胶耐热温度
- 新型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被引量:9
- 2003年
- 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型催化剂 ,是配位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类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单活性中心和良好的分子剪裁性 ,可以在分子层次上实现烯烃聚合的分子设计与组装。本文介绍了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现和研究概况 。
- 沈昊宇金国新
- 关键词:镍系催化剂
- 聚丙烯的官能化及其与尼龙6相容性被引量:4
- 2005年
- 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对聚丙烯进行官能化,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停留时间对接枝率和熔融指数的影响,再将不同接枝率的聚丙烯与尼龙6共混,研究接枝率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PA6/PP-g-GMA的机械性能较PA6/PP有显著提高。
- 李海东程凤梅罗靖
- 关键词:聚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官能化尼龙6接枝率
- 初生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凝聚态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PE)的凝聚态 .采用DSC研究UHPE熔体等温结晶后的熔融行为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初生态UHPE链构象 ;通过偏光显微镜 (POM )研究UHPE熔体的光学性质 .实验结果证明 ,初生态UHPE的大分子凝聚态是一种独特的无相互贯穿的多链凝聚态 .熔融时 ,初生态UHPE的凝聚态转化为向列型结构 ;在熔体结晶时 ,向列型结构转化为伸直链晶体 .再熔融时 ,熔点的降低是源于伸直链束中晶区链长度的降低 .这种特殊凝聚态结构 ,赋予熔融后初生态结构可恢复的特性 .当UHPE熔体在 12 0~ 130℃下长时间等温结晶后 ,伸直链束中晶区逐渐增厚 ,并恢复到初生态的结构 .此外 ,还利用红外差减谱法对链构象进行分析 。
- 王一任范仲勇于瀛卜海山
-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温结晶
- 釜内聚合法制备间规聚苯乙烯与聚丙烯共混复合材料被引量:13
- 2001年
- 采用MgCl2 TiCl4 β 二酮 MAO催化体系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sPS)与等规聚丙烯 (iPP)共混复合材料 .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共混复合材料的组成随Al∶Ti和聚合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催化剂的活性可达 1.5× 10 5gB[molTi·h]- 1 ,sPS的含量可控制在 5 5 %~ 82 % .采用示差量热扫描仪 (DSC)和扫描电镜 (SEM)
- 徐德民柯毓才胡友良吴春红
- 关键词:共混复合材料间规聚苯乙烯等规聚丙烯工程塑料
- 冷冻升华制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寡链、多链晶体的凝聚态被引量:13
- 2002年
- 在 1 0 - 3~ 1 0 - 5g/ m L浓度范围内 ,用冷冻升华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PE)单链、寡链、多链的折叠链晶聚集体 .长达几万纳米的 UHPE分子链可以以不同的片晶参与结晶 ,或自身形成数个晶粒 ,即形成单链多晶 .DSC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 ,冷冻升华样品的熔点和结晶度均降低 .由熔点估算了晶粒的体积和晶粒中包含的链数 ,它们亦随溶液浓度降低而降低 .冷冻升华得到的小晶粒中链的缠结少 ,晶体具有较高的完善性 .用 WAXD测试晶粒的 (1 1 0 )和 (2 0 0 )面的法向尺寸 ,由此计算晶粒的平均体积 。
- 范仲勇王一任卜海山
- 关键词:凝聚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 简立方格点自避行走所模拟的高分子链吸附和塌缩被引量:2
- 2001年
- 采用复合Markov链法 ,针对简立方格点上的自避行走模型 ,研究了同时具有对壁的吸附作用ε1 和最近邻相互作用ε2 的高分子链的热力学性质 .相互作用能量参数ε1 和ε2 分别联系于参数α和 β .令链长N=10 0 ,由这种MonteCarlo方法可得出链的自由能FN(α ,β) ,热容2 FN(α ,β) /2 α和2 FN(α ,β) /2 β ,吸附点平均数〈m〉/N ,最近邻相互作用对平均数〈n〉/N和均方末端距对壁的垂直分量RZ2 .除已有方法由热容数据可绘出α β相图外 ,建议由结构参数〈m〉/N ,〈n〉/N和RZ2 绘制相图 ,并发现二者基本一致 .所得相图表明 ,存在 4个相区 ,分别是解吸 膨胀相 (DE) ,吸附 膨胀相 (AE) ,解吸 紧密相 (DC)和吸附 紧密相 (AC) .在伸展区和塌缩区 ,随着吸附作用的增强 ,会出现吸附相转变 .在解吸区和吸附区 ,随着自相互作用的增大 ,也将出现塌缩相转变 .相图出现了两个三相点 ,即AE AC DC三相点和AE DE
- 李晓毅李鑫吴大诚赵得禄
- 关键词:塌缩相图高分子链热力学性质
- 超细碳酸钙填充聚丙烯的拉伸和结晶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6
- 2002年
- 研究了组成为 1phr和 10 phr的超细碳酸钙 (Ca CO3 ,0 .1μm)经偶联剂处理前后 ,填充聚丙烯(PP)的拉伸性能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 :Ca CO3 的加入增加了 PP的杨氏模量 (E) ,降低了 PP的断裂伸长率 (εb) ,1Phr样品与未填充 PP的 εb 的比值为 0 .5 6 ,10 phr时则迅速降至 0 .0 4。这一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普通 Ca CO3 填充 PP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表面处理样品的 E和 εb 均大于相应组成的未经表面处理的样品 ,SEM照片显示偶联剂的作用改善了 Ca CO3 / PP的界面粘接性能。WAXD分析表明 ,Ca CO3 的加入提高了 PP的结晶度 ,结晶形态以 α晶为主 ,晶胞参数和微晶尺寸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DSC结果表明 ,除了 CTUCPP- 10样品的过冷度降低以外 。
- 杨军刘万军陈广新刘景江
- 关键词:聚丙烯碳酸钙粉末超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