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211703)
- 作品数:26 被引量:720H指数:18
- 相关作者:崔永君桑树勋降文萍张群钟玲文更多>>
- 相关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煤储层吸附时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2
- 2003年
- 煤层气含量测定时获得的吸附时间参数是评价气体扩散速率的量化指标,也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该指标控制煤层气井初始和长期的产出速率,直接参与煤储层模拟。通过我国部分煤层气井的实际测试,对煤储层的吸附时间特征及影响测试值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吸附时间参数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 李小彦解光新
- 关键词:煤层气
- 淮南煤田次生生物成因与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被引量:23
- 2005年
- 在剖析煤系沉积史、埋藏史、热史、生气史的基础上,将淮南煤田的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的成藏动力学系统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泥炭浅埋和早期生物气阶段;②煤层深埋和热成因气阶段;③煤系剥露和吸附气散失阶段;④煤系再埋藏和次生生物气补充阶段.淮南煤层气成藏模型具有盆心聚气特征,但是,热成因气不是它的主要气源.在盆地隆升、煤系剥露蚀顶、热成因气大量散失之后,只有得到作为附加气源的次生生物气的有效补充,才能在适当条件下形成这种混合型煤层气藏.
- 张泓崔永君陶明信彭格林晋香兰李贵红
-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淮南煤田煤层气藏热成因混合型
- 模拟地层条件下煤储层吸附特征及其机理
- 在干煤样、平衡水煤样等温吸附实验方法基础上,应用已建立的模拟储层条件下煤样注水和注水试样等温吸附实验方法,对沁水盆地、鄂尔多斯、山东肥城和新疆哈密的煤储层样品开展了高压(8~20 MPa)注水和等温吸附实验。深入研究了模...
- 桑树勋张时音黄华州
- 关键词:甲烷液态水地层条件
- 二元气体在等温吸附过程中组分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
- 通过对 CH-CO和 CH-N二元混合气的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二元气体在吸附过程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吸附相中,吸附能力较强的气体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增加,吸附能力较弱的气体组分的相对浓度逐渐降低;在二元气体...
- 张庆玲
- 关键词:煤混合气
-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煤储层含气量预测模型——以沁水盆地为例被引量:37
- 2005年
- 以沁水盆地为例,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Langmuir体积和含气饱和度为参数的含气量预测模型;复相关系数、F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拟合效果较好。运用此模型,结合多因素权重分析确定的含气饱和度和实测的Langmuir体积数据,实现了沁水盆地山西组主煤层含气量预测。对比分析显示,该含气量预测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
- 李贵红张泓崔永君张培河董敏涛
- 关键词:煤储层含气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沁水盆地
- 液态水影响不同煤级煤吸附甲烷的差异及其机理被引量:29
- 2008年
- 以IS-100等温吸附解吸仪和MTS815型电液伺服岩石实验系统为主要实验平台,应用已建立的模拟储层条件下煤样注水和注水试样等温吸附实验方法,对3种不同煤级的煤储层样品开展了高压(8~20MPa)注水和等温吸附实验,发现储层条件下煤层中的液态水(注水煤样)对不同煤级(0.46%
- 张时音桑树勋
- 关键词:液态水煤级
- 山西枣圆地区构造演化与煤层气成藏被引量:2
- 2004年
- 对山西省枣圆地区的构造演化与煤层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区山西组煤层主要经历了两期构造演化 :燕山期的近EW向挤压和喜玛拉雅期近EW向水平伸张。构造演化控制了煤层的埋藏史、受热史及成烃史 ,也直接影响了研究区山西组煤层气的成藏演化。
- 王仲平朱炎铭闫宝珍
- 关键词:成烃演化煤层气
- 六盘水煤田盘关向斜煤层气开发地质评价被引量:20
- 2007年
- 开发地质条件研究将为贵州六盘水煤田盘关向斜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以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瓦斯资料为基础,结合井下煤层割理裂隙观测和室内等温吸附实验等方法手段,总结了煤层气地质背景,揭示了煤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特征,估算了理论采收率和煤层气资源量。研究结果表明:盘关向斜为水压向斜煤层甲烷气气藏,2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量达1778×108m3;该区煤层气资源量丰富、埋深和煤级适中、含气量较高、渗透性较好,具备煤层气开发的基本条件;盘关向斜煤层主要属勉强可以抽放煤层和易于抽放煤层,部分为较难抽放煤层,煤系下部煤层透气性较上部煤层为好;煤层气利用方式则可选择发展以甲烷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 易同生张井李新民
- 关键词:煤成气地质
-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相意义被引量:14
- 2007年
- 本文采用ICP-MS测试分析技术,对渤海湾盆地4口钻井42件石炭-二叠系岩心样进行了Sr、Ba、Ga、V、Ni、Co等沉积环境敏感元素的系统测试分析,讨论6种元素含量及Sr/Ba、Ba/Ga、Ni/Co等比值的变化特征。除去5件样品中的异常点,测试元素大多数集中的变化范围:Sr(100—200)×10^-6,Ba(100-700)×10^-6,Ca(10-40)×10^-6,V(80-200)×10^-6,Co(5—30)×10^-6,Ni(15—45)×10^-6,Sr/Ba0.2—0.9,Ba/Ga2—20,Ni/Co1-4。根据微量元素指标特点结合岩相资料,认为渤海湾盆地本溪组发育海相沉积,太原组发育过渡相沉积,山西组及其以上地层发育陆相沉积。元素指标中,Ba、Sr/Ba和Ba/Ga沉积环境指示意义显著,在判断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纪沉积相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 苗耀桑树勋林会喜陈世悦李军杨勇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
- 韩城-吉县地区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是我国煤层气含量较高的区域,为了研究其富集成藏规律,笔者对韩城-吉县地区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该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在中三叠世开始时煤开始变质,热解气开始生成,至延安组末发生的燕山运动第...
- 钟玲文李彬刚晋香兰董敏涛
- 关键词:煤层气藏地质模型